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
与那本至今没看到(也不想看到)的《看上去很美》不同,王朔的散文《我 看金庸》着实替我出了一口恶气,也替 他本人出了口气,算是多多少少为那本据 说看上去很丑的小说挽回了一点面子。复出的王朔文学上不见长进,倒是靠一个 早就金盆洗手的老人又火了一把:该文爆出之后,准备冬眠的文坛高手纷纷出台 ,各抒己见,在这个千年之末,疲软的中国 文学竟然因此而荒诞地旺气,不能不 令人咋舌,足可见王朔在黑色幽默上的功底。 说王朔为我出气(类似感觉者恐怕不在少数),是因为我没有王朔那样的勇 气,也没有他那样的名气,就是说 了也没多大味道,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我对金庸作品的不屑。金庸也好,金庸作品也好,本来就没有谈的必要,更无可非议。 金庸就是金庸,正如琼瑶就是琼瑶,他们是中国意义上的通俗小说家,他们的产 品是通俗小说,是为大众服务的,是提供给 我们消遣的。怎样消遣?你看一本也 好,看完就扔也好,垫在滚烫的汤盆下面也好,看上了瘾买回全套一本接一本地 看也 好;你坐在抽水马桶上看也好,躺在浴缸里看也好,你们私下里交流乃至探 讨都行,就是不要去说,去当真,去为此较劲, 更不必在金庸及其作品上大动笔 墨。这倒不是在否定金庸,既然沾了文学的边儿,金庸小说也是文学的一分子。 金庸小说 和琼瑶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读者无法计数,基于此我倒有个建议:干 脆把“通俗小说”这个概念用“金庸小说”来置换得 了。只可惜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尼罗河上的惨案》、《昏迷》、《鹈鹕案卷》、《天使的愤怒》、《最 后一个莫希干人 》,等等等等,他们中的任何一本,都足以与全部的金庸小说匹 敌。没有人会愚蠢到把海明威、福克纳和西德尼、谢尔顿、 埃里奇、西格尔(《 爱情故事》的作者)弄混,倒是有些纯文学作家,常常被“纯粹”的读者降格为 通俗小说家,比如斯 坦贝克,哪怕他借着《愤怒的葡萄》得了诺贝尔奖,照样可 以不买他的账。这正是我耻谈金庸的缘故。 庆幸的是金庸生在中国,红在中国。先是有文学博士排座次,拉倒了茅盾, 连连声名“万万不敢当的”金庸名 列第四;接着更为黑色幽默的是,合并后的浙 江大学不仅把金庸请上讲台,而且聘他为文学院院长,其盛情不亚于当年北大 渴 求蔡元培。上讲台是可以的,谁都可以上讲台,更何况中国人向来有摆古董的癖 习;但是做院长就另当别论了。这一败 笔固然可以蒙骗那些中学生来投考这所目 前国内“第一大”的学校,恐怕也极少有饱学之士会冲着金庸的招牌进去做研究 。 也许我看得过于严重了,不过“金庸现象”使我们不得不暂时忘掉鲁迅(愿 他老人家长眠不醒)而仄身面对金 庸,我们不得不谈金庸,不得不反思:中国文 学究竟怎么了?(在近期公布的“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中,方方和丁天的两 部 只适合在通俗、娱乐类杂志上连载的中篇竟获殊荣!尤其是方方,让我痛惜中国 又失去了一个好的纯文学作家)还是回 到王朔和金庸身上。在那篇文章里,王朔 极其认真地批评了金庸,有些批评相当尖刻,尖刻到让人发现王朔极其天真的一 面,然而我很理解王朔的不吐不快,很理解他那天真的“刻薄”,王朔以其惯有的“刻薄”给金庸小说作了一次小小的总结, 并告诫人们:不要再提什么金庸了 ,关于文学,我们有许多事要做,有许多小说可以去读。 信不信由你。(罗望子) 相关报道: 网友评论:王朔何故抨击金庸? 相关报道: 随笔:云松书舍与金庸 相关报道: 网友评论:我看金庸小说 相关报道: 王朔访谈:大家也关注关注作家 相关专题:争鸣:金庸与他的小说 相关讨论,请进欢迎来金庸客栈参加讨论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