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历尽千辛万苦而上下求索,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是惟一正确的出路。
80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党的创立者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从那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不断 集中全党的智慧,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为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指明了光辉的道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三个代表”……这些人们脱口而出、耳熟能详的语句,作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像一座座里程碑一样记录了80年历史的足迹,不仅成为中国人民难以磨灭的记忆,更是党一步步走向成熟、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见证,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使广大读者在建党80周年之际对党的理论创新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了解,本报与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共同选编了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80句论断,联手强力推出“指点江山——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80句”特别报道,通过一个个理论创新过程的精彩回放,为您再现中国共产党80年伟大实践的难忘历程。挑战旧世界建立新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为民族的振兴创造了基本前提。建国以后,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并在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23日,先是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李汉俊家中,31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作为党的“一大”代表之一的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在她通过的第一个党纲中就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这表明党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2.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便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922年7月,刚满一周岁的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6年3月,鉴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鉴于党内对于放弃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错误,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使一个以湖南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中国农村大革命风暴迅猛兴起。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首次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1927年3月间,毛泽东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这是革命成功的首要因素,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建立农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政权的伟大战略思想,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4.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批评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发言强调:“要特别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此前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实际行动上实践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这一方针,从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
5.党指挥枪
1927年9月,毛泽东率攻打长沙受挫的秋收起义军经一路苦战,于29日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小组,营、团设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
三湾改编首次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确立党指挥枪的开始,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6.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早在1928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时,毛泽东就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夏,毛泽东又提出了六项注意。1929年以后,毛泽东将三项纪律确定为: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同时,将六项注意增加到八项注意,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些纪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正确对策,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7.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早在1928年间的井冈山红军时期就率先指出,人民群众是进行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毛泽东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概括。
中国革命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都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这一理论。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他的光辉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正式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这条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我国人民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以必胜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一步步地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9.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28年后,党和红军中的一些同志不注重调查研究,生吞活剥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外国革命经验。为纠正这种教条主义倾向,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这篇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启示中国革命者要通过调查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转入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为胜利肩负起新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总结党长期斗争的历史经验,以便从思想上、理论上分清是非。为此,1937年7月、8月,毛泽东先后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光辉著作。其中在《实践论》中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并指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论》及《矛盾论》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帮助全党从思想上清除王明教条主义流毒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延安的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
11.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近一个年头,投降派主张对日再战必败的“亡国论”,也有人因为打了一两个胜仗,就大谈“速胜论”,为驳斥这两种观点,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的演讲,指明抗日战争的进程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作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一科学论断。
《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地规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具体地规划了进行战争的途径、方法和战略战术,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方向,是中国争取抗战胜利的理论纲领。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征。1938年10月,毛泽东精辟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处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又是保证进一步结合的理论前提。
1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国民党军多次制造摩擦事件,袭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此复杂情况下,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在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发表的对时局宣言中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针对国民党军向根据地的进攻,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正确原则。
中国共产党针对来自国民党营垒的妥协投降和反共逆流所实行的正确斗争原则,对于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和进步,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14.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党18年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并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大法宝是马列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党,武装了党的干部,对于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起了重大的作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党的三大法宝的胜利。
15.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为克服存在于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党中央决定于1942年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指明了整风的内容和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同时,明确指出,整风中“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
整风运动创造了运用学习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开展党内斗争、解决党内矛盾,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6.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全军都要发扬和学习这种革命精神。毛泽东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起了巨大的作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深受这种思想的光辉指引,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17.三大作风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会议首次系统地深刻总结和论述了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它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保证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8.毛泽东思想
1941年3月,《共产党人》杂志上首次出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2年7月1日《晋察冀日报》首次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的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这样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19.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从此为世界人们所熟知。1958年1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武昌会议期间又再次强调了这一论点,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毛泽东指出,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要“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革命斗争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革命人民克敌制胜的思想武器。
20.一化三改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早在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已提出,后历经毛泽东的几次修改,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将这条总路线载入宪法。总路线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历史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新纲领,“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首次提出了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从此为世界各国所熟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2.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1965年12月27日,由刘少奇建议,并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将《论十大关系》作为党的文件印发县团以上党委学习。其主要内容为:
前三条讲重工业、轻工业及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及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2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方针定了下来。
这两个口号确定了我党有关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障。
24.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提前完成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八大的路线方针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26.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在我国存在两类社会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区分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毛泽东思想学说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发展。
27.四个现代化
1964年12月20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首次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参加编写人员有刘贵田、郭化光、齐文学、王恩宝及本报特别报道组)(待续)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