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4月27日消息:张君犯罪团伙在公审的同时,重庆一家饮食店趁机推出“张君包子”,南方都市报记者称这包子的招徕语是“吃了解恨”,南方周末在对张君案的“检讨”的相关报道中,用了“安乡出现第二个张君?”的标题。
青年报对此现象载文说,这些现象似乎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号:张君已经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严重暴力犯罪的抽象与概括的符号。换句话说,在对张君案的热炒中, 张君已经被概念化了,甚至带有离奇色彩与悲壮意味。而理智地思考则发现,这种犯罪概念化的炒作,实则是极具危险的。
在张君的家乡安乡县,传出令人吃惊的数字:今年三月份,安乡县城关先后发生持刀抢劫案4起,被抢财物5万元。据疑犯交代,他们的犯罪“灵感”来自张君,一致赞同“向张君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在犯罪概念化的引导下,极易发生不必要的效仿与助长。而这与我们的初意则是恰恰背道而驰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存在,而且比影视暴力在影响上更具破坏性。
张君也好,李君也罢,无论罪恶多深多大,他始终是一个个体,随着正义的胜利,他们也应该为人们所遗忘,而不应该作为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挥之不去。(编辑齐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