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午间一小时》:文坛中的少年军团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25日16:58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金今(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杨哲(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方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98级商务文秘专业学生)

  主持:庄丽

  庄: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欢迎您继续收听,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庄丽,如今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上都很下功夫,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于是我们就看到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弹琴做画练书法等等,近几年在文坛上也有这种现象,就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小作者多了起来,他们的作品常常下笔就是十几万,几十万字,出书量动不动就是数万册,数十万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比如有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的《三重门》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留意眼下的书市,会发现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小作者还有不少,今天的节目我们就邀请了文学少年军团中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三位小作者到我们节目里做客,让我们通过他们来了解文坛出书的小作者们都写了些什么,首先我来把三位小作者介绍给大家,第一位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的金今,金今你好!

  金:大家好!

  庄:金今现在一共出了五本书,其中四本诗集,一本小说。

  金:对。

  庄:这本小说就是最近刚刚出版的《再造地狱之门》,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第二位嘉宾是金今的同班同学,他叫杨哲,比金今大两岁。

  杨:对,我今年18了。

  庄:杨哲也写了,到现在为止应该是两本小说。

  杨:两本书,这种称谓比较好,因为我的书当中还包括一些诗和散文。

  庄:我看了,但是我到没有把它单独作为诗和散文,我觉得它是和小说浑然一体的。

  杨:多谢您这么评价。

  庄:现在他们俩是同班同学,杨哲好像还没加入作协吧。

  杨:加不加看我愿不愿意了。

  庄:为什么呢?

  杨:因为加入作协我听说可以到处免费旅游,所以我打算高三暑假再加入。

  庄:大家听到杨哲的话很幽默,而且还有那么一点儿狂,在我打电话和他联系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作节目的时候你多给我提点儿尖锐的问题,我想接受一下挑战,我想问第一个问题杨哲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杨:评价太难了,因为我夸自己的话你很难信服,如果要我贬低自己又不合原则,我在你们面前装谦虚那根本不是我的本性了,所以还是通过慢慢了解比较好。

  庄:那好,接下来介绍的第三位嘉宾叫方磊,他最近正在我们节目实习,是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98级商务文秘专业的一个学生,而方磊也有他的作品刚刚问世,叫《有呼无吸》,方磊,你也跟大家问个好。

  方:大家好,我是方磊。

  庄:方磊平时在办公室里说话很少,来了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后来有一天我们说要做一个关于文坛少年军团现象这样一个节目的时候同事向我推荐说你可以把方磊叫上啊,方磊也是一个小作家呢。我这才开始跟方磊接触,真正跟方磊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我觉得方磊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方磊,你的作品是<有呼无吸>,刚刚出版时间也不是很长,是吧?要严格的来说文坛中的少年军团,你可能今年22岁,已经超出一点儿了,但是我听说你最早发表作品的时候还是很早的,是什么时候?

  方:四年级的时候。

  庄:四年级?

  方:当时还不是文学性的。就是写着玩。

  庄:后来就变成铅字了。现在的<有呼无吸>是一个文集——

  方:散文和小说。

  杨:没看过你们书的人单听书名可能都会联想到几个词,就是压抑,理想,渴望,那你自己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本书名是什么意思?

  杨:我这个书刚开始起的名字特别长,叫<我们创造的世界,我们被安排>,当然,这本书名由于太浪漫化了,所以出版社不让用这个书名,所以我把这本书名用在第三本书上了,然后我翻报纸,有一天突然看到一本小说,里面有一句诗“好象树的枝丫伸展出去,好像是一只鸟的羽毛”,后面写了两个字,放飞,我觉得这本书特别恰当用在我的书上,因为我书里的主人公叫苏铁,苏铁也是一种树的名称,但是这种树生长得很慢,但是生长得很坚固,树皮很坚固,我书里的主人公也是经历了很多正常人都会经历的挫折,但是他还是很顽强的,充满希望的走上这条生活的路,所以我觉得把放飞这个名字用在他身上比较合适。

  庄: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就是说这是一种理想和希望。

  杨:可以这么说。

  庄:刚才是杨哲在介绍他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那么你的书叫<再造地狱之门>,这是什么意思?

  金:可能大部分人刚听到这个名字觉得非常恐怖,这个小说的主题就是类似于奇幻的,很离奇的主题,那么背景就是以地狱为背景,它的主题就是四个小孩子凭借着人类唯有的爱把地狱给改造了,再造就是突出这个主题,人呢,我想写的是人类心灵的门,想像的门,对美好追求的门,你要进入另外一个空间都要经历门,所以就叫<再造地狱之门>,也是切合了这个意图吧。

  庄:那要告诉大家的是<再造地狱之门>是属于幻想小说,那好,我们再来请方磊谈一谈他的书名,叫<有呼无吸>,感觉很压抑。

  方:这本书的名字是我其中的一篇小说的名字,叫<有呼无吸>,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本书首先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首先它在中学生就没有市场,甚至在大学生里可能都不喜欢这本书,我有一次在我这本书的发布会上,包括一些笔会上,一些老师和编辑当时就说喜欢这本书的人应该是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和不太坚强的人,可能他们会喜欢这样的东西,至今我还是很佩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能把这本书给做出来,因为他们要冒着不赚钱,亏本的风险,关于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并不全是一种压抑,一种什么。

  庄:好像是一个精神抑郁者是吧?

  方:这篇小说是表现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本书如果看的话还是有很多东西去体会的,希望大家拿到这本书应该静下心来看。

  庄:嗯,静下心来看的一本书<有呼无吸>。刚才方磊也谈到他的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出版社要冒着一个风险,那你们的书也出来一段时间了,你们自己了解,你们是帮出版社赚了钱还是赔了钱了?

  杨:我觉得我出了这本书受了那帮书商的气,然后受出版社的气,然后读者又一个劲儿买打折书,受了半天气我觉得自己没得到什么好处。

  庄:这是你自己,那受了半天气你有没有帮出版商赚到钱?

  杨:应该为他们赚到钱了。但没有为我自己赚到钱。

  庄:我看你这个书,第一本<放飞>的发行好像是一万五是吗?

  杨:嗯,那是第一版。

  庄:第一版,那你的书现在一共发行了多少册?

  杨:已经好几万了。

  庄:金今的书发行得多,好像起印就是十万册。

  金:对,首印十万。刚上市两三个月吧,所以还不能很准确的说明。

  庄:方磊还有担心吗?

  方:反正我这个书印得比较少,可能没有过万吧,也是最近刚刚上来,但是我在我们学校的书店看到这个书了,但是至于卖得好不好我没有问。

  杨:那比我强多了,我那书就卖外地了,北京不卖,北京只有一个地方卖,就是北京图书大厦,他拿我这本书放在社科类,放在毛泽东选集,马列主义选集旁边,估计他把我这本书当哲学书籍再卖了,我自己也是受宠若惊了,就是没人买。

  庄:其实说起来做这套节目准备的时候还有一个故事,因为要跟你们做节目,我们特地去买书,说先了解他们的作品写的都是什么啊,结果我们去转了半天也没买到我们邀请嘉宾的书,而是属于你们这个年龄层段的,比如<花季雨季>郁秀的,像<三重门>,韩寒的,但你们的书却没有找到,说到这儿可能杨哲又不爱听了,说买了我两仇人的书。

  杨:算不上仇人,怎么说呢,郁秀<花季雨季>这本书是乖宝宝出书,主要表现了我们健康向上的中学生们多么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所以她一下就红了,后来人们发现郁秀这种乖宝宝没有什么意思的时候又发现韩寒这个叛逆少年了,然后就开始炒他了,而我是属于正统和非正统之间的人比较困难的生存。

  庄:在郁秀的<花季雨季>里我发现了这么一段话,他说现在的学生可以分几类,第一类是学习刻苦,其他事一概不管不问的,第二类是学习不错,又喜欢参与社会活动的,第三类是什么都不在乎,吊二郎当,皮皮踏踏的活宝,如果他以这三类来划分学生的标准你们赞成吗?如果赞成你们属于那类。

  金:我觉得她说的应该—

  庄:那你属于那一类,金今?

  金:我正在努力向第二类靠拢。

  庄:就是学习不错又喜欢参与社会活动的。

  金:我觉得在学习和社会活动间我有我的方法来妥当处理,我觉得并不矛盾,所以我也可以努力使自己学习还可以,功课也不会耽误。

  庄:说到这儿我给金今揭一个底儿。我跟她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她妈妈告诉我金今受不了特别紧张的学习,她觉得那样影响你创造性思维,过一段时间金今感觉紧张得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让妈妈帮着一起来请假,有这回事儿吗?

  金:有这回事,因为我从小就经常去祖国各地,我不喜欢在学校那种很拘束,天天背公式那些东西。

  庄:可是必竞要上学呀。

  金:是,但是你天天的死背公式的话,那你在写作的时候就会觉得思维被束缚住了,就没有想像的空间了,我一般处理起来,首先我不要求自己的分数特别高,知识只要掌握了就可以,然后更多的时间是给自己一种释放,自己去写作,去感受生活,像我写小说我也不会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我只是觉得它是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后可以给自己一个空间把自己投入到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然后感觉到无限的释放。

  庄:那方磊属于哪种学生?

  方:首先我对中学生的书没看过,从我本身来说我根本不愿意看。

  庄:不看同龄人的书?

  方:对,我根本不看。她那样划分我第一次听说,我没看过那本书,觉得她那话很不科学,很不准确,因为人不可能按类型去分,即使你是把你归为哪一类人,就像血型一样,你是O型,A型,但是你还是可以有别的血型或者别的性格的成分在里头,所以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一个综合体,不可能拿一个类型去分。

  庄:那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也自我评价一下。

  方:我觉得我非常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和不太坚强。

  (音板)

  庄:刚才我们谈到对学生分几类,你们属于哪一类,对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自我评价,我知道在学生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就跟我说过其实现在能够吸引中学生眼球的作品无非就是两个主题,一个就是关于考试,一个就是关于早恋。

  杨:我觉得早恋对中学生的感情多少带有一种蔑视的感觉,我觉得还是用中学生爱情和中学生感情这样的词语比较好。

  庄:我们现在来改用你的词,不叫早恋叫中学生感情和考试,一般能够吸引中学生眼球的就是这样的事情,那么你们的作品,杨哲的好像是在写这样的事情。

  杨:对,我是中国写小说当中最早的一批开始批判教育制度的,其实我是一种比较拐弯抹角的去批判,不是直接写一篇文章,说一些骂人的脏话,我是通过一些描写,可以让你觉得咱们教育制度下老师所做的很多很荒唐。

  庄:可是我听你的老师跟我说杨哲还是一个做事挺谨慎,很规矩的一个孩子。

  杨: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老师对我们都特好。我现在不是在一个师重点中学吗?师大附中的老师可以说非常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如果写满了黑板的粉笔字,他们自己去擦黑板,他们怕学生擦黑板把粉末吸进去,他们的这种关怀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你说学生能跟他们对着干吗?

  庄:那方磊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可是方磊一直在说他的作品不是给同龄人看的。

  方:应该是这样,从我心里来说我是希望他们来读的,问题是他们不会喜欢,这是实践证明的。

  庄:实践证明?

  方:对,因为我周围的同学,包括现在有些大学同学,看不下去,说看着很难受,你写得太怪,我们看不懂,所以他们就不去看,我的读者也是属于和我比较相似,就是不是很关注所谓那些校园文学的东西,或者刚才讲的中学生感情这样的东西,我能感觉出来。我自己也分析了我的书,可能很多出版社就不敢接或者说他们印的量比较少,不如其他中学生出书量非常大,非常好的一个成绩,可能就是因为我不爱写校园文学那样的东西,我比较爱写社会上的那些事情,或者说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那些东西,很多人看我的东西就觉得跟我本人的为人,和我平时交往是两个类型,说你平时不是这么悲观,你平时不是这么绝望,朋友也是很多的,看完你这本书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悲观,一种强烈的绝望在里头,昨天晚上一个中国矿大的同学看了我这个书给我打了电话说今天下雨,然后跟我聊了半天,也没有谈到我的作品,我心里有一种激动,我通过他的通话感觉到他的心和我的心有一种共鸣,所以我相信我的作品的读者虽然很少很少但是他们应该是思想比较深刻的。

  庄:你觉得校园生活太浅了,而你追求更深的东西。

  杨:我觉得这是一般中学生写到一定程度了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差不多,像我在写完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也是不打算写中学生的东西。

  庄:觉得是一个跨越了是吧?

  杨:再说我岁数也大了,我马上要进入大学要写大学生活的书了。

  庄:你们相互之间的作品有没有看过?

  金:我读过。

  庄:那你怎么评价杨哲的书?

  金:他的内容读起来觉得很吸引你,完全就是描写一个中学生自我内心的感觉,所以读起来会觉得很真实。

  庄:那杨哲,你有没有看过金今的书?

  杨:没看过,从来没看过。

  庄:同班同学你都没看过?

  杨:她从来不给我她这本书,为了省20块钱。

  金:不是,我得解释一下,因为我从来都不在学校说我出书的这些事,现在高三为止,知道我跳舞跳得好的人比知道我写小说的人还要多。所以在校外写作的事业和学校生活是不相干的,我不想把它带进校园。

  庄:那杨哲你没有你愿望想了解同龄人都在写什么。

  杨:实际上我以前看过一两本同龄人写的书,但是到现在这些新人出的书我都很少看了。

  庄:为什么?

  杨:感觉没有新鲜感。他们都是看到以前中学生写的书而纯粹去模仿那些人的书,出来的书我觉得缺少一种新意。

  金:我觉得说模仿过分了点,应该说这是一种必然,因为中学生生活不管你怎么变化必然都是一样的校园一样的老师,这样的生活,如果你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写出更高的,这些文学作品永远都是一样的,只能称为校园文学,无非是自己生活中的影射,那么韩寒的<三重门>是韩寒校园生活的影射,杨哲的《放飞》是他的校园生活影射,但是他们的环境是一样的,都是校园,不可能有什么新意。

  庄:金今,杨哲揭了你的底,说你这本书写了六年,是吗?

  金:是。应该是一种不太负责的心态吧,我没有把它当成一种任务,也没有想过要出版,问世,不是带着一种目的去写的,所以六年当中大部分就是写写停停,大部分时间是写一个月然后出去玩半年都一笔不动。

  庄:那当时你怎么想起来要写书?

  金:因为我从小一直在进行文学创作,写了很多诗歌和散文,这些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铺垫吧,因为我将来有更多的事要做,但是文学是最起步的。

  庄:那当时写书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写书呢?

  庄:是出于一种兴趣一种爱好?

  杨:我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写书的,同时我是一个商人,我把快乐给你,把你的钱放在我的兜儿里。

  庄:这是一种调侃还是真这么想?

  杨:确实这么想,有的人贬低我说杨哲你掉到钱堆里了,但是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有的人觉得很能赚钱的人不是好人,但是余华,你觉得他这人很好吧,他还买别墅,真正最好的,真正能够赚钱的作家他的书也是写的非常好才能畅销,所以我觉得只有向人们证明一个作家只有出精品才能出利润,人们有这种共识以后中国那些有才干的人才能投身于这个行业。

  庄:那么方磊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跟你们的想法不太一样。

  方:我一直坚信这么一句话,就是说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拒绝一些读者,那么我的意思不是说我写的东西都是好的,就是真正好的作品肯定是要拒绝一些读者,首先我觉得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我需要了我就要写,写小说主要是一种渴望,渴望与人交谈,同时又是一种无奈,就是无法与人交谈的一种无奈。

  庄:那你们现在就是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了,那么有没有和学习发生一些冲突?

  金:我觉得主要还是前面说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时所运用到的一些方式是不一样的,写作的时候你应该是非常随意的,不受任何拘束,但是学习要求你要给自己构成一个框架,然后围绕这个构成的框架去往里提供公式,填充历史的论据这种东西,我觉得这是一种冲突,但是像我一般写稿的时候都是临考之前写,越到考试的时候越愿意写,在那种巨大的压力之下,你会用小说中释放的手段,让你觉得你完全得到一种陶冶。

  杨:对,我也同意金今这一点,越紧张的时候,越压抑的时候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我实际是很喜欢自学的人,不是那种自己学习,而是自己决定学习什么的人。

  庄:那关于未来两位高三的毕业生怎么想呢?下一步打算具体的做什么呢?

  杨:我的目标是未来当一个电影导演,电影电视或者MTV导演,我是打算做这个行业的,电影我觉得还是一个很好的,与观众交流沟通的一个渠道,可能未来读书人会越来越少,但是看电影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我打算做这个事情。

  庄:金今呢?

  金:我将来想有一个自己的公司。因为我将来想做的事很多,文学只是我爱好的一部分,我还爱好美术,舞蹈各方面的艺术。

  庄:现在是高三,马上要高中毕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专业?

  金:我也比较犹豫,一方面我想跟杨哲一样,我也想从事一下影视,因为我不是很赞成去学中文,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也去想过学法律或者外语,我要选择一个为将来提供更有利的工具,我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工具,比如如何去拍电影,怎么去做导演,或者怎么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公司,我觉得我需要的是工具性的学习。

  庄:大家可能对方磊有这样的疑问,他这么酷爱写作为什么选择学习商务文秘,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好吗?

  方:不是我选择的,我最厌烦商务,刚才杨哲同学讲,他说文学应该和商业挂钩还是怎么的,我跟他正好截然相反,我就觉得文学就是文学,但是现实生活你很难做到一点,这也是我觉得优秀作家越来越少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且我这个专业是调济的。

  庄:那你当时报的什么专业?

  方:报的是哲学和中文,我觉得还有一个写作,我觉得主要一个是文学这个东西淘汰率是最高的,如果你就想得到一些东西,你要想从写作上索取一些东西的话我奉劝你不要从事这个,你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没有人知道你,只有你心灵自己跟自己的交流。

  (音板)

  庄:欢迎回到《午间一小时》,我们今天关注的是《文坛中的少年军团》现象,今天节目的嘉宾是文坛少年军团中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三位小作者,刚才听他们谈了学习,写作与理想,对于少年们写的书,他们的同龄人和老师又是怎么评价的,我们节目的实习生彭飞对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和老师做了采访,下面请您来听一段采访录音。

  学生1:学生写作能反映中学生自己的生活,能反映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一些事情,挺有亲切感的,挺爱看的。有时候觉得学生写作反映出来一些思想,我觉得有时候体现了学生内心爆发出一种东西就挺让人感动的。

  学生2:写的都是大白话,虽然语言不怎么优美,但是普通人都能看,大众能接受,看得懂,不像大作家写的,看不明白,而且他写的事儿都是身边事,一看就挺熟的,自己也能做个借鉴。

  彭:可不可以说他们写的就是你们身边的生活。

  学生2:对对对,就像一个影子。

  学生3:中学生写作小说并不是以前没有,以前中学生写小说大家并不是很关注,但是以前中学生都是投投稿啊,投投散文这些很多,但是从90年代以后,其实在《花季雨季》出来之前就有很多学生写小说,都是些地下小说,但是都写我们身边的事,所以说写的水平不一定很高,因为我们处在初中或者高中阶级,但是在我们那个年龄能够写出那样的作品,对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感觉中学生高中生写小说,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最近两年很受学生的欢迎呢?因为它最贴近学生生活,写的都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大家讲的话都是学生当中流行的语言,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话,一看这好像就是我和我好朋友好生的事,我愿意看。

  老师1:我觉得这样一件事情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在以前人们的观点里出书属于大人的事情,而且出一本好书在于对生活的概括,对重大体裁的驾驭,所以正是一种理性的表现,就是亲人都很少有能力去染指,去驾驭这样一种事情的,但是20世纪,我觉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是人的观念,人的发现,就是说任何一种人都是在发现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青年人也一样,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他们这时候来发现,他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呼声,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且我觉得年轻人出书,正反映了年轻人有意识的在发现自己,表现自己的个性,然后用文学和诗意的语言来勾勒这个世界。

  老师2:孩子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岁数大一点儿的人说出来的东西可能有点儿理性,比较传统一点的东西,之间也有一些,像以前讲的代沟吧,实际上他们觉得有些东西思想上可能有些差距,他们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一些社会的现象,通过他们自己的文字的形式把它写出来,让社会更多的了解他们自身的情况。

  老师3:正是因为成人写作的旁落导致少年作家的蓬勃,自己发展起来。

  庄:听众朋友,从录音采访来看同学们对同龄人写出的书基本是认同的,认为他们写出了自己身边的生活,虽然写作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读起来很亲切很熟悉,这是少年作者出书的一个优势,同时从这一点来说一些老师也认为少年出书这个现象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同时一些老师也指出必须看到少年作者的写作水平是良莠不齐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认为小孩子写作如果他想写要鼓励,这是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特殊写作,与他未来能否成为作家是两回事,《抉择》和《十面埋伏》的作者张平认为少年出书好就会有市场,不好自然就会消亡,这意味着有些追随者会成为牺牲品,中国当代诗歌协会理事,北京作协诗人马培基认为青少年写书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在文坛上确实有不少小作者在成年以后并没有写好的作品,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孩子被过分的赞扬,使他们在赞誉声中迷失了自己,文学需要天赋,更需要学习和积累。

  (音板)

  庄:听众朋友,关于青少年出书热这个现象我们还通过电话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王泉根,请他分析了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接下来就请您听一段采访录音。

  庄:王教授,我们想请您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少年出书热这种现象。

  王:少年人创作文学这个现象,在90年代后期,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比较热闹,有很多智慧早熟的文学少年,学校的中学生,不但写出短篇小说,散文,诗等等,而且还出版了很多长篇小说,像很有影响的上海的中学生韩寒写的《三重门》在此之前像广东深圳的郁秀写的《花季雨季》等等,据我所见到的这样的长篇小说有一二十本之多,今天之所以形成少年人创作的热,比较热闹,引起大家的关注,我自己的理解,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一个是文学的外部的原因,文学的生态环境很好,我们的社会安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普及,尤其是传媒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这么一种文学生态外部良好的环境之下,给少年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环境,尤其是传播的媒介,出版的条件都比原来好了,我们现在有50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机会远远比原来多得多了。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条件是更好了,和5、60年代相比就更不用说了,5、60年代出版书,像当时的刘绍棠14、5岁出版小说,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大家都感到很惊讶,一个中学生能够出版一本书是很了不起,很不容易的事情,而现在我们的出版手段,出版条件,投信都比较方便,比原来方便得多,也容易得多,今天的少男少女碰到一个很好的时候,他们有这样好的机会,实际文学少年,智慧早熟的少年中,我刚才说了,对文学的创作投入也有,但是原来有很多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文学背景的原因,包括教育的原因来说,出的比较少,而且出来以后有更好的发展也不大可能,而今天来说我们的社会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中,所以可能会呈现这么良好的文学创作现象,我感觉这是很重要的外部条件,另外最近我们出现了一批文学智慧早熟少年,他们差不多100%都是集中在大城市,北京的,上海的,深圳的等等,这与他们的机遇,确实也很有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少年作家自己的努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既然外部的环境都是相同的,条件都是等同的,为什么他不写,他们写出来了,这个首先是少年朋友自己的努力,这是第一位的原因,他们的文学作品,我有这样一个看法……

  庄:对于少年们的文学作品,王泉根教授认为成人应当站在更宽容的高度去看待,我们不能够给他们太多的苛求,我们国家21世纪的繁荣要寄希望于这样一批年轻人,我们应当首先抱着一种欢迎,宽容,理解,平等的态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不应该太苛求他们,另外少年作家也应该冷静客观的评价自己,当然,现在社会文学界,出版界对他们的作品一致叫好,评价很高,但这里面原因是复杂的,里面有出版社出版商的故意炒作,这也是一定的因素,作为少年作家来说,自己出了名出了书以后应该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自己,而不是认为自己的作品很精典,很成熟,很完美无缺,要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比如说同龄人的意见,文学评论界的意见,要正确理智的对待自己,当然还要防止一种伤仲永的现象,王安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叫仲永的少年,小的时候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王安石对他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以后过了很长的时间王安石打听这位仲永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平庸的人了。对于渴望走向文学之路的年轻人,王泉根教授说:

  王:当然也谈不上忠告,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作为我原来年轻时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包括现在在大学里也是从事的文学教育工作,我认为少年朋友还是要正确的认识,客观的对待自己,既不要过高的把自己捧上了天,当然也要有自强自信的信念。青年人首先要自强自信,出人头地,志存高远,这是应当的,有点狂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另一方面要比较冷静的对待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媒体,社会都在关注你的时候,更要冷静,更要客观。我某次参加一位少年作家研讨会的时候,那位小作者表现好像并不太理智。“我在参加一位少年作家演讨会的时候,好像表现的态度并不是太理智,文学评论界,老师对他提出比较中肯的看法的时候,他就好像根本听不进去,这样恐怕不太好,我的看法也是仅供参考而已。

  庄:听众朋友,您刚才听到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接受我们电话采访的录音,在制作《文坛中的少年军团现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孩子们会不会把教授的话听进去,因为在准备这期节目的过程中,有几位专家学者跟我们提到,现在有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与其说还不如不说,所以我们特别感谢王教授一番中肯的话,希望孩子们用心的去听,不管怎么说写书的孩子在文学上都是有相当的天赋和水平的,我们真诚的祝愿他们一路走好。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庄丽代表实习生彭飞,方磊,录音师吴启华,录音制作王丽新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节目再会。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名人相约星期五:北京地球村创办人廖晓义谈地球日(2001/04/25/ 06:21)
4月10日《午间一小时》:与白酒业的抗争(2001/04/20/ 17:28)
4月22日《午间一小时》预告:留学生眼中的中国(2001/04/20/ 16:16)
刮痧刮出的文化--《刮痧》导演编剧作客《海外来风》(2001/04/20/ 16:06)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浪推荐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