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嘉宾:梅向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袁荣贵:贵州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王松苗:《检察日报》新闻评论部主任 主持:原杰 责编:高岩 原: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原杰,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始年,正在召开的两会为我们国家,也为我们每位老百姓描绘着美好的前景,同时这几天代表和委员也提出了为了绘好这幅蓝图必须解决好的许多战略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我们注意到教育的话题仍然倍受关注的,今天我们就把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请到了我们的录音间,一位是梅向明委员,梅先生您好!梅向明先生是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的副主席,以前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曾经担任过首都师范大学的副校长。梅先生在这次政协大会上专门就义务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大会的发言,题目叫《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可动摇》。今天我们请到的另外一位嘉宾叫袁荣贵,是贵州省政协的常务副主席,袁先生原来还是贵州省的副省长,而且专门抓农村农业工作的。在这次政协会上,袁荣贵委员和其他三位委员一起也有一个发言,这个发言的题目也跟教育有关,是加大对西部地区普九工作的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今天除了这两位政协委员以外,我们的录音间还有一位我们的同行,他是《检察日报》新闻评论部的主任王松苗先生,王先生您好! 王:你好! 原:王先生曾经在《检察日报》上专门写过一篇评论,这篇评论的题目是《为什么农民会认为读书无用?》,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所以我们今天也把王先生请到了我们的录音间。 我说了这么多,恐怕听众也听出来了,今天我们的话题跟义务教育有关系。我想问一问咱们两位代表,你们在发言当中都提到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状况的一些忧虑,我想请您们跟听众朋友谈一谈你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梅:我先说,改革开放,我们的教育事业随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这二十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之下,我们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原: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梅:这正像朱镕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讲到的,到了2000年我们国家已经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那么什么叫做基本普及呢?就是在人口85%的地区实现了普九,对我们这个11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了不起的成绩,不过在取得这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普九的成绩巩固提高的话还是任重而道远。像我们最近看到这么些问题,第一就是我们过去的普九工作中还有不扎实的地方,有的地区有的学校,验收的时候比较勉强。 原:搞普九验收的时候。 梅:对,都比较勉强,基础不牢固,工作不扎实,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就出现滑坡现象了,举个例子来讲,验收的时候校舍还不错,粉刷一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久失修,有的变成危房,有的变成危楼了。有的学校的仪器设备还是比较简陋,多年来得不到修理和改善,问题更多的就是师资条件,有些学校师资条件不是很好,教学质量不是很高,这些情况的确存在的,这是第一,第二是虽然各级政府这些年来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投入,但是和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要求,有两个增长,随着各个地区的财政增长而增长,随着学生人数增长,两个增长,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到,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教师工资拖欠的状况,特别是农村地区,费改税以后,农业附加没了,所以教育的投入方面困难就更大了。所以各级政府要制定一个确保教育投入的办法才行,第三个情况,近几年来,经过我们调查研究,不少地方初中学生的辍学率很高,就是念了一半不念了,念不下去,回家了,特别是农村,有些地区辍学率达到20%,就是五个人有一个人退学的,这个严重威胁了普九工作的巩固和提高。 原:这主要是在农村。 梅:农村比较多,第四方面是基本普及,这上面还有15%的人口地区没有普及,这15%都是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占15%,地也不少,这么广大一片土地,现在要完成剩下的普九工作难度很大,国家必须要投入足够大的财力精力,才能够逐步完成这剩下的15%。 原:我觉得袁先生您提出来加大力度也有这个意思是吗? 袁:对,贫困地区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一是要国家的支持,和各个方面的参与。 原:刚才梅先生说的15%是指全国的是吧?那这个问题要到贵州呢? 梅:15%是全国主要的那些地方。沿海地区基本上都100%了,最后还有第五,其实像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在当前高校扩张这种形势底下,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自觉不自觉的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校扩张上,高校的发展,那么所以对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有所忽视,这个现象是存在的。 原:我想您刚才提到了,15%主要是在西部地区,咱们袁委员就是来自贵州的,是属于西部地区了,对梅向明委员提的这些情况,您是不是能够更具体的给些补充,让我们更了解西部的现状到了什么样的状况了。 袁:因为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西部地区从贵州的情况来看,基础教育肯定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包括普九,这是肯定的,普九是1/3多一点,但是在这些地区来看还是尽了很大的努力,能够达到1/3多一点,我们有87个县,32个县达到普九,普九人口的覆盖率达到31.08%。 原:那这31.08%里边有没有存在梅委员提到的那些不扎实,滑坡这种情况,这种现象是不是也还存在? 袁:局部地区,少数地方也是有的。 原:那么这个数字恐怕在某些方面还要低一些,还是有点水份的。 袁:要实现十五期间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这个目标困难还很大。 原:那刚才像梅向明委员提到的那几个方面,在贵州反映最突出的是哪几个方面。 袁:贵州最突出的一个是人才匮乏,师资力量不够,再一个是资金困难,设施很差,主要是人才和资金,基本来讲,像我们初中专人教师的师资力量还是很缺乏,据统计,要实现普九的目标,我们贵州省需要新增专人教师5200名,增加五万多名,但是由于贵州师范院校的培养能力有限,他们担当不起这个任务,到2005年,初中教师的总缺口将要达到两万多人,就是相差两万多人的初中教师缺口。 原:当缺教师就缺了两万多。 袁:经费缺口大。要实现普九的目标要新建初级中学一千多所,总投资初步预算将近65个亿,但是按照贵州的财力,贵州的师范财政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尽最大的力量安排一部分搞普九,预计五年缺口资金,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一部分,还要向上反映,65个亿,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如果解决一半,30个亿是自己解决不了。 原:您的问题这么大,您呼吁加大力度要怎么个加大力度法? 袁:所以这样看来我们贵州要实行普九可以说任务是艰巨的,任重道远,任务艰巨,同时也说明贵州要实现普九的目标不仅需要我们贵州,各级贵州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的艰苦努力,苦干实干,这是一个方面,但是也需要全国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更需要中央及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没有中央的大力统一和支持,光靠本身的力量是很困难的,实事求是的讲这个任务是完不成的。 (画外音: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本期话题,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一样的和城里的孩子读书,两位政协委员,一名新闻记者与您共同探讨。) 原:我想刚才两位委员把现在总体的现状都谈了一些了,我不知道现在听众朋友听了一些了,对我们现在国家存在普九的大的问题,以及像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它是困难程度多多少少会有些了解,但是我觉得二位委员讲得还都不够形象化,咱们《检察日报》的王松苗,你老家是安徽的是吧? 王:对。 原:你写那篇文章也是因为你回到老家看到一些情况,其中对辍学看得是比较多一点对吧? 王:对。 原:刚才梅委员也谈到这一些,好像辍学这个问题在农村还确实是比较严重的,你是不是能形象的描述一下,举点例子。 王:我们那里,一个就是打工影响比较大,很多农民看不见孩子读书有什么用,这是他最基本的一个想法,所以他就让孩子把学停下来,到温州,到宁波去做皮鞋或者什么五金家电,有的甚至到什么发廊去,这样都有,那些女孩儿,有的甚至是18岁以下,16岁以下,有的甚至14岁以下,跟着那个大工头,跟着父亲,母亲到外面去,还有一种是自己去闯荡。 原:这种辍学状况一般是在乡小学,或者乡中学。 王:小学一般不会,最基本的道理农民还是懂,就是总得识几个字,否则连钱都不认识怎么办呢?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好不容易从高中熬到大专,而且是我们市里一个财会专业的大专,但是出来连工厂都找不着,就是没有工作,农村孩子能够跳出农门是很了不起。 原:上学是为了跳出农门的一个途径。 王:而且是唯一途径。乡邻对这个思想冲击特别大,你看千辛万苦把孩子读出来了,结果读出来了找不到工作,那么读书对农民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他们一直很困惑。 梅: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是农村,现在农民负担比较重,比较穷,收费也比较高,念不起。 王: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对学校那种教育制度有一种本能的厌恶,我去年回家人家给我讲,现在一个初一的学生,排座位都要送礼,第一排的要送礼,坐第二排的还是要送礼。更不要说班干部了。 原:这还是想上学的,才去这样做。 王:对,他一开始上中学还是很高兴的,但是上着上着他就没兴趣了,首先是上了有什么用,看别人考取了,但考取了还是回来务农,这个对他思想有冲击,第二在这种环境下读书,他读得一点兴趣都没有,成绩本身不能成为他们内心的自豪,已经起不到这种作用了,他的思想波动就比较大,对父母的影响也比较大。 原:我想问问梅委员,我们今天把王松苗请过来了,他原来写了一篇文章,叫《为什么农民会认为读书无用?》那么在您接触的人当中,包括咱们袁委员,贵州的一些情况,是不是有些农民,不管是家庭还是学生本身,他就是觉得现在上学没用,所以才引起失学率高,辍学率高这样的现象? 梅:这个我看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到过贵州紫云县。 原:也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教学条件实在太差了,老师也是,素质不是很高,所以各个学校家长也认为学生早上去晚上回来学不到什么东西,那么从县里头,他总是要集中财力,办好一所两所好的学校,能保证他的升学率,往上有交待了,他到不是没有经费,经费都投入这一两所重点学校,广大的农村都顾不上了。另外就是农村,特别是山区,也很远,你要住校又住不起,刚才说了没有钱住不起,走路太麻烦,刮风下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是学不好的,就属于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我们教育投入太少,师资水平太差。不能给学生足够好的办学条件,如果有这个办学条件家长还是愿意送孩子们上学的。 原:我想问一下袁委员,刚才梅委员提到教育投入问题,教育投入太少。 袁:在贵州来看,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小孩读不起书,太困难,我们紫云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低于人均年收入600元以下的都有300多万,这些地方基本上自己的温饱都很困难,再要拿很多钱去让小孩读书更困难。 原:所以这个时候老百姓想的更多的可能是生存问题是吧? 袁:对。 原:读书就变成一种奢侈了。 袁:再者刚才讲的,贵州的交通很不方便,山区,97%都是山,叫做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山外有山,修条公路都是很困难的,在农民这种情况,都靠步行,一走就是十多二十里路,早上去晚上回来,都耽误在路上了,学习时间就很少。 原:其实好像不光是贵州这样,像其它的一些,比如青海,青海有的地方也有这样的问题,我记得在西宁边上有一个县,那个时候捐希望工程,有人给他们捐一些钱,我们接触到一些这里的学生,很多小学生都是凌晨3点多钟就要起来,走很远很远的路,爬几个小时的山路6点多钟才能到学校去上课,天天如此,非常非常不容易,所以真是家里能够让一个孩子去上学,能让他上小学,再让他上中学,各方面牺牲特别大。 袁:这里面也有投入问题,像一村一校,学校很费神,投资也费神,学校办学条件很差,所以我们目前建议稍稍集中一下,比如在镇上住校,住校住不起有补贴,北京郊区的学校都是有补贴的,贵州就不行。 原:还是财力问题,不光是老百姓家里穷,政府也穷。像这个问题,从普九这个角度来讲,无论如何也要做是吧?这还不光是国家要求的问题,从对老百姓负责,从对下一代负责这个角度来讲,怎么来说也要让孩子把学上上,可是现实生活又是这种样子,像您们都是搞调查,是要下去走走看看的,像王松苗你的老家也是在农村的,恐怕回去也会看到很多实际的情况,有没有想过应该怎么办? 梅:我们的看法,重中之重,对义务教育应该是政府行为,应该由政府来解决投入问题,特别像贫困地区,要靠他们自己解决,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自己还吃不饱呢。 原:所以袁委员要呼吁嘛,呼吁加强力度,也是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梅:国家的财政里头必须要规定一部分,用条例法规规定下来,义务教育的投入,这才能保证义务教育,普九的成绩才能巩固和提高,才能保证剩下15%能够真正得到解决,对贫困地区,应该尽可能的免费。 原:那现在贵州是这样的情况吗? 袁:贵州也不是全部。 原:为什么不适当的想想这些办法?像咱们贵州那么多贫困的地区,咱们能不能带个头试行一下全部免费呢? 袁:全部免费之后财政,负担县一级的财政体制一级负责一级,县一级的财政非常困难,连老百姓正常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而且按当地基层干部的说法工资是“裸体工资”。 原:什么叫“裸体工资”。 袁:“裸体工资”就是没有穿衣服的,奖金,补贴,什么都没有的,就只有基本工资,一百就是一百,两百就是两百。 原:光杆司令。 袁:对,所以说裸体工资非常形象,在财政贫困到这种情况下,你想把它包起来但是无能为力。 原:所以我们的话题转来转去又转回来了,还得需要政府,国家加大投入是吧? 梅:关键是这个,九五期间我们国家有一笔教育扶贫基金的,这给贫困地区起了一点作用,我们最近又给教育部建议,这部分扶贫基金延长十年,延长到2010年。 原:教育扶贫基金? 梅:是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给予补助。 (画外音:山里的孩子渴望有漂亮的校舍,更渴望有个好老师,师资匮乏的问题如何解决?请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本期讨论的话题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 王:我感觉您刚才讲的其中很重要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到了非抓不可,像我们那里,老师也受打工潮的冲击,思想波动比较大,有的自己也到外面去打工了,对学生也有影响,另外能够留下来的老师可能是到外面混饭碗很困难才回来的,我去年回家,他们给我讲一个例子,老师教他们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他们假就是假的意思,狐狸是假的,老婆是真的,他这么解释,整个学校考试都是按照这个思维考试,整个教师的师资队伍状况,对学校的教育,确实是令人堪忧的。 原:他对这个成语典故都不知道? 王:对,他不知道,而且他们学校80多个学生只有他一个老师,语文是他,数学是他,音乐是他,乱七八糟的都是他,他就连假的意思都不知道,可想而知,所以我们那里有一句话叫“十个指头数不清”,就是有些孩子学了几年下来十个手指头还数不清楚,当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学了没什么用,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梅:一定要提高师资的水平。 原:提高师资水平。 梅:让学生喜欢学,能够学得好。 原:不过具体的讲在解决师资的问题上,您有什么好的设想吗? 梅:那主要是办好师范。 原:办好师范,您就是首师大出来的。 梅:(笑)国外也是,国外的教师是要经过教师资格考试的。 王:目前有些恶性循环,比如农村的孩子考上师范了,你要再让他回自己老家教书的话他不愿意去,他就想方设法到城里,到好一点的学校去,为什么呢?第一个去了工资不能兑现,第二个待遇差一点,所以我自己一直想一个什么问题呢?比如不说城里,或者说跟农村比较接近的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师范生到农村去教书,教书国家给他们适当的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其它方面给他一些相应的倾斜政策,比如我记得江西还是哪个地方,当时就有,你在那里教书教了十年以后,回来以后,你的工资,还有其它各方面的,首先是政府每年可以给你补一点钱,另外,十年,你像服役一样,服役期满了以后,这边你的工资还有其它的政策上都有一些好处。升学率的计算上也有一些好处的,你不搞这些相应的倾斜政策,农村本身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是很难吸引好的老师来的。 原:您觉得教师的,这种叫支教,这种方式怎么样? 袁:支教在贵州开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一个是在机构改革当中,动员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员,转移到教育战线上去。另外专门从扶这个角度动员机关的年轻干部下到基层,下到乡,村,城市教师,甚至有一个同志到边远地区干了两年,效果都很好。 原:是一种自愿的是吧? 袁:对,自愿的。 原: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至少是一种快速的办法,因为真要从根上来培养一个师资的话,恐怕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有点儿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味道,而且我原来到湖北的山区采访的时候也发现,从热情上来讲,很多民办教师,甚至一些代课教师,就是没有国家资格的这种教师,他看到当地的一些孩子不能上学,自己就担负起教孩子的义务,但是确实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的经验是非常缺乏的,如果要真是能够有这种对口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可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途径,所以原来大伙儿一些同事在一块儿谈论的时候也谈到过,希望工程很多地方援助了很多校舍,校舍也都是非常漂亮的,但是发现师资力量这个环节是一个特别大的欠缺,校舍都很漂亮,但是没有师资,学生都跑了,是吧?光剩一个美丽的空壳子放在那个地方,恐怕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是无论如何也提高不了的。 (画外音:这些孩子能不能有自己的课本,本国统一教材的现状能否改变,请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节目,本期讨论的话题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 梅:我们国家这么大,各个地区也有不平衡,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有的教材内容也比较偏重偏难,都是偏重于升学的,再加上教师本身质量不是很高,学生学得也没什么兴趣,没什么用,所以学生上学家长来看还不如去打工吧,首先就是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地区。 原:您搞了多少年教育了,对教材的问题是最有发言权了。那您觉得教材应该是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梅:应该是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讲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比较合适,要改革教学内容,学一点他在农村地区能够发家致富的技能技巧,多学点这些东西。 原:您觉得这也应该列入普九当中来是吧?您提这个我在网上看到网友对此也有议论,他说为什么现在非要搞统编教材,能不能在普九当中我不搞统一教材。这个又联系到你那个读书无用的问题上来了。他觉得我读了书就是为了考,我考不上好像读的东西都没有用了,这好像真是一种思路,您在这方面能不能说说您的具体设想,开出一些什么样的课程,也许对农村的学生或者对农村的家庭来讲他们觉得很实用。 梅:我们后来给教育部说,农村地区应该多办一些职业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学校。 原:您说的是从中学开始。 梅:对,从初中就开始。多学点农业技术。 原:我看到袁委员频频点头,您是不是同意梅委员提出的设想? 袁:这样当然更好了,但是一下子这样的教材上不去。 原:您当过副省长,对这个问题应该说也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从农民的角度想他会欢迎这样吗? 袁:农民一部分会欢迎的,因为现在就业是个大事,有一部分他望子成龙,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出动,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不可能100%的出去,大部分还是要回到农村,参加农村的生产,科技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增加点乡土教材是非常必须的,我很等同。 原:那咱们贵州以前有没有这方面的试点,想过没想过做这样的事情? 袁:想过,还没有成气候,现在基本还在用以统编教材为主的。 原:我想问问梅向明委员,您走过全国这么多地方,有没有一个地方这么做过,或者某个县自己做过这样的工作? 梅:开了有几套教材,可是都是偏深,不适合边远地区。 王:我们那里高中到是有一些分科,像职业高中,农业的,但是我们的教材听起来也是很滑稽的,比如我们的职业高中,在安徽也是全省或者在某个农业部范围的教材,他不可能因地制宜的,他能给你写份讲义就很不错,这又细化一步了,我非常赞同梅老师讲的,从初中开始,更早一些可能会更好一些。 原: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比如从家庭来讲,我供一个孩子也是有投入的,我本来就没有钱,就是你给我免费了,但说实在的,我这孩子几年几年,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很小就帮家里干一些能挣钱的活儿了,主要是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像你刚才提到的到高中才有专题学校,那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太长了,这还要让家庭坚持好几年。 梅:而且上高中的很少。 原:对,考上高中的又有有多少人,是吧? 王:对,而且高中是一个镇或者几个镇才能有一个职高,大家还得很偏远很偏远的跑到那里去读书。 原:那在您今年的提案里,关于这一点的提案... 梅:我们都提了。 原:您能说说提的都是哪些建议吗?或者在这一点上您是怎么提出的。 梅:我主张因地制宜编一套教材。 原:而且这个教材不是为了应试教育,我觉得您说的因地制宜非常好。 梅:当地教材不要像北京似的都是彩色版本,非常贵。就用黑白版本,纸张差一点不要紧,我们那个时候读书纸张都是很差的,能念就行了。 原:另外我前几年听到一些其它的信息,有这样做的,就是说上学的时候发给我的课本并不是新课本,实际上是旧课本,是上一级的学生学完了留下来的,很多地方经过修修补补继续用,这样也可以节省资金的投入。 梅:我们这里也有。 原:您觉得这样可行吗? 梅:课本可以多用,这个年级用完了给下个年级用。 原:您是搞教育多年的了,咱们的教材可是年年要翻新的啊。 梅:所以我们也搞不懂,我们当时念书的时候都是到旧书铺里去买人家卖掉的书,现在每年都是发新的,完了就扔了。 原:我曾经对比过一些小学或者中学的教材,有时候课文都是一样的,但是里面好像改动了几个字,但是今年的课本就要全部更新了。 梅:其实学杂费贵就贵在书本上,书本费要占杂费的一半。 原:所以在贫困地区来讲,我问问袁委员,你们那儿的书本费是不是也要收钱的? 袁:要收钱的。 原:那一个小学生大概在书本上要花多少钱? 袁:一般是十多二十块钱。 梅:初中一本都要十多二十块钱,一摞也不简单。 原:所以农村要供一个孩子上学。 梅:能免掉书本费就降了一半。 原:那您谈到的免掉是不是连书本费都要彻底的免掉,义务教育,但是现在在很多地方好像还是实行不了。 (音板) 王: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像南方,广东,浙江他有钱也不注重教育,他还是注重挣钱,所以小平同志讲最大问题是教育,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重要,我们有些打工的老乡,他从温州回来,他说他们最突出的感受是,他们那边的名言是什么我都不认识,我只认识钱,我只要认识钱就够了,所以像广东或者浙江很富裕的地方也不是说就很注重教育问题,升学问题,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国民的问题。 原: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很多人他意识到生存需要钱,那么为了挣钱他就不去学习,可是实际上大伙儿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快,国家现在已经提出完成了前两个目标,要进行第三阶段,实际上就是要实现现代化,那么这个东西实际上今后对知识的要求是更多了,可是有这么多人不爱去学习,恐怕作为现代化来讲,拖现代化后腿这句话已经不是一个空话了,而是非常实实在在的这么一个问题。 梅:所以面临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们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上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那么经济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力量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必须不断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要抓好基础教育,不断的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质量,一句话,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够动摇。 原:这也是您做这个发言,写这个提案的原因了是吧?好,感谢两位委员和我们的王记者参与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启发大家的思路,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教育,有更多的志愿者能投入到教育我们下一代的工作当中来,好,谢谢大家!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