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建立非典“高危”天气预警制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9:48 新华网 | |
新华网广州9月11日电(记者 王攀)一项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研究表明,大气环境变化与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 从事这项研究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江朝强、卫生工程高级工程师周志翔呼吁说,卫生防疫部门和气象部门应联合起来,就大气环境变化和有利于非典病毒传播的“高危”天气的出现向公众作出预警,以利于公众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两名专家在提交给“2003抗击非典(广州)学术研讨会”的一份名为《大气环境变化对非典型肺炎暴发影响的探讨》的研究报告中,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据,对全球9个城市非典暴发前后的大气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气温、气压、风速、日照、大气悬浮物等。 该研究显示,非典暴发前后,一般都有明显冷空气活动。专家推断说,冷空气的出现降低了人体鼻咽部的局部温度,为入侵人体的非典病毒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随后的另一次冷空气则具有三重作用:首先使更多的人成为易感人群,其次使人们减少了户外活动增加了逗留室内的时间,并且使患普通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显著增加,部分疑似病人在隔离期间发生了交叉感染。研究报告说,根据采样地区非典暴发前十天的气温数据表明,非典病毒可能在10℃—20℃时最为活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同类研究进一步证实,除气温外,气压也可能是影响非典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杨智聪说,广州和香港两地非典的散发和暴发期与消退期相比均是平均气压居高,广州暴发期比消退期平均气压高了5.5百帕,香港则高出6.2百帕。 专家们还表示,云量的增加、大气悬浮物的增多也会对非典病毒的传播产生影响。(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