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峡蓄水:别了 归州古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5日15:39 新华网 | ||
新华网三峡工地6月5日电 别了,归州古镇 新华社记者陈新洲 皮曙初 张先国 出西陵峡口上行十几里,便是古镇归州--湖北秭归老县城的所在地。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废弃的市镇傍山而立,仿佛一尊古老的雕像,静谧地注视着正在默默攀升的江面。 我们的船驶进一个没有码头的港湾,船长告诉我们,这已是在老秭归县城的中心了,水位104米左右地方曾是邮电局、医院和一所小学,而此时,这里的水位已超过117米。依山而建的归州古镇,而今已是“半城江水半城墟”。江水在6月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粼粼的波光,轻轻地拍打着古城遗留下来的石砌岸墙。我们曲曲折折地向上攀行,不时见到一段段矗立的石墙,将那些容易向下滑的碎渣圈起,墙上面写着“垃圾不入江,人民群众享健康”等红字标语。过去林立的商店,机关的小院,还有古老的牌坊,都随着江水的浸漫而成记忆。 在从前菜市场的空地上,高高地耸着两座沙丘,沙丘周围新筑起了一道长长的围堤。两座沙丘并排,构成了一个葫芦形。沙丘下面过去是秭归县政府的所在地。再下面是东门,街口原来有一座“屈原故里”牌坊。秭归城东近郊还有个屈原沱,相传屈原在湖南汩罗江投水后,一条大鱼从洞庭湖溯江而上,把他的尸体驮回秭归,秭归人民便将屈原埋葬在那里,并在墓后建庙纪念。 沙丘是一个私营企业赶在蓄水前从江边一个沙滩挖上来的。江滩要淹没了,江沙本来也将永沉库底,这家企业投资把沙子从江里挖起来,解决当地移民建新房的需要。他们还筑了一道堤保护江沙,因为到135米水位的时侯,江水将要漫到这里了。 我们和堤上一位看水的中年人攀谈。他叫孙继红,是湖北荆州人,来这里是做废旧物品回收生意的。他说,这两年政府要求加强清库保护三峡水质,对我们的生意来说很有利。不过,望着清幽蔚蓝的江水,他不无惆怅地说,该收的都收了,该清的都清了,我在这里的生意也要结束了,9月份以前我就要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时,我们注意到“丁丁当当”的声响,一些民工用锤子敲打着那些废弃的地基,取出里面的钢筋,以期能废物利用。不过,这里最动人的剪影还是那些看水的人,他们或站在山石上,或蹲在断壁间,专注地凝视着江面的变化,任江风吹动他们的头发。 再往上就是135米水位线以上了,房子暂时还没有拆,老人们在街头闲逛,妇女们坐在小摊前,或编织毛衣,或翻看杂志。归州镇原来有3万多人,现在只剩下3000多人了,他们今后也要陆续搬迁出去。 秭归是柑桔的主要产地,旧城的周边满山都是桔树,枝头挂满青青的绿果。穿行在密密的桔林里,不禁想起屈原那流传千古的《桔颂》,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曾借桔树不能迁徙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忠贞不二。如今,在他的故乡,人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果敢地选择了迁移。(完)(来源:新华网)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