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丁秀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4日05: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记者丁伟 这些天来,北京的天空时常细雨蒙蒙。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里,所有人的心情就像阴云笼罩的天空一样沉重。大家在心里都在为病重的急诊科副主任丁秀兰默默祈祷,祈祷她能闯过非典这道难关。然而,5月13日早晨,从地坛医院传来噩耗,为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染病的丁秀兰,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工作岗位。噩耗传来,全院上下悲痛万分,丁秀兰的音容笑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知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她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为非典患者问诊、查体,细致地检查每个人的眼睑和咽部,然后坐下来书写病历。每天从早到晚,她不知疲倦地奔走在急诊科和病房之间,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她勉励身边工作人员:“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4月中旬,急诊监护病房的6名护士不慎感染非典病毒,持续高烧。年近半百的丁秀兰不顾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像妈妈一样日夜看护。终于有一天,她对护士长说了一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极度劳累破坏了丁秀兰的免疫力,使她的病情急剧恶化,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不肯闲下来。忍着病痛,她经常与前来查房的同事探讨病历,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有的年轻病友病情加重,心情烦躁,丁大夫举着输液瓶艰难地走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病友,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丁秀兰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她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 在丁秀兰所在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一提起她来,眼圈都是红红的。病房里,丁秀兰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她的房间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病重住进地坛医院后,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自己的病人和患病的战友。在说话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她让医生转告其他患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是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可怕的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她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和成绩。她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为别人无私付出的同时,丁秀兰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与爱戴。5月13日,就在丁秀兰去世的当天,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做出决定,授予丁秀兰“白衣卫士”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号召全体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向丁秀兰学习。 《人民日报》(2003年05月14日第二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