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奉献我懂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04:0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广州5月12日电 5月7日,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全军防治非典先进单位和个人,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集体和科主任侯金林教授等榜上有名。闻此消息,侯金林主任的妻子、南方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温淑娟感慨万千,作诗一首《你的奉献我懂得》:“妻儿有距离,病人零接触;体能不堪耗,加饭再奔赴;终日严包裹,誓把疫魔伏;无畏为了谁,诚与民祈福。” 5月10日,温淑娟从这首诗开始,讲述了广东省非典疫情发生以来侯金林教授的工作和生活。 自从1月30日老侯科里收治第一个非典病人开始,我们家的正常生活就全被打乱了。 老侯是传染病专家,他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病不寻常。为防止医护人员在收治病人时被感染,继而通过家属进行更广泛的传播,老侯从一开始就要求科里的同事自行与家人保持距离。 就这样,每天晚上,身高1.78米的他就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那段时间,事儿还特别多,要抢救非典病人,要治疗其他的肝炎病人,还有门诊和教学。作为科主任,他既为病人的病情着急,又担心同事被感染。压力大,加上晚上睡不好,他的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为了不耽误事儿,每遇重要的事情,他总要嘱咐我提醒他。 一天晚上,我做好晚饭,女儿和我围在桌边,他却端着饭碗蹲到一边吃。那一刻,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任凭眼泪掉在碗里。 我知道,今年头3个月,他们科里本来就有300多个肝炎病人,加上近百例非典病人,全科的人都在超负荷工作。为了鼓舞大家,他在办公室黑板上写上“保家卫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并要求科里的同事吃好睡好,尤其要强迫自己多吃饭,不能有一个人倒下。 尽管拼命吃饭,尽管依靠“脑白金”维持睡眠,但3个月下来,老侯的体重还是急降了6公斤。 老侯是个幽默的人。非典刚开始的那阵子,他每次回家,都给我们娘儿俩讲一些非典趣事。后来,他不仅回家越来越晚了,表情也越来越严肃,话也越来越少了。老侯从前极力反对吸烟,可有一天,我居然发现他的口袋里装了烟,后来更是找我要烟。从他的这些变化,我意识到了非典的严峻性。 随着广东省非典病人的增加和人们对非典超强的传染性了解的增多,为了减少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风险,老侯主动向院里请缨,把院里的所有的非典病人由他们科统一集中收治,并担任医院非典防治小组领导成员。 从此,除了吃饭和睡觉,他每天生活在防护衣和16层口罩的严密防护下。遇有危重非典病人的抢救,更是防护加防护。一次,老侯带领大家抢救一位生命垂危的非典患者,要进行气管切开等“零距离”操作。为防意外感染,他和同事穿3层防护衣,在一次性口罩上面再加一个16层的加厚口罩。抢救进行了一整夜,他们也被厚厚的“盔甲”包了一夜。 那时,老侯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窗户,开窗透气。他太需要新鲜空气了。 最初收到病人的时候,病因不明,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老侯带领科里的医生不断总结经验,主动与兄弟医院进行交流,坚持每天上网查找资料,掌握最新的国内外进展情况,使南方医院对非典的诊治水平一直保持在前列。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危险也越来越大。2月15日,一位转院过来的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必须紧急气管插管和上呼吸机。老侯立即组织医疗小组进行抢救。期间,病人3次出现心跳和呼吸骤停。他每次都和主管医师一起,不畏危险全力抢救。4月10日,一位台商病人转进来时,生命垂危。医院连夜成立了多科室的抢救小组,老侯亲任组长,连夜组织会诊。上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很容易排出病原体,对抢救的医护人员威胁最大,但老侯他们一直坚持到凌晨4时。第二天,他又准时起床赶到自己的岗位上。 3月份以来,他先后受总后勤部和国家疾控中心委托,多次奔波在广州、北京和长春之间,了解真实疫情,紧急救治病人。3月20日,他赶到北京302医院,以科里积累的经验,为该院调整病区,协助部署消毒隔离措施,为医护人员讲授防治要领。在长春,他为吉林确诊了第一例非典病人。 从北京回来没几天,302医院就打来电话,说医院姜教授感染了,请他紧急寻找非典康复者的血清。他心里一惊,自己与姜教授紧靠着开了两个小时的会,一起会诊病人,会不会……他一边连夜给姜教授联系血清,一边大把大把地吃“病毒唑”。 从长春回来的第3个晚上,不祥的电话又打过来了:长春有两人被感染,而他都是这两人的“密切接触者”。他放下电话,脸上掠过一丝的颓然:“这次我怕是逃不过去了!”但话没说完,他又去了病房。 虽然他一次次地化险为夷,但我并没有变得轻松,只要非典没有得到根本控制,他就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我扳着指头数日子,盼望他们能早日战胜非典。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