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21:37 人民网 | ||||
一定不辱使命 “五一”期间,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办公楼显得有些空旷。但5月2日中午过后,医院的办公楼一下子来了很多人。就在这天中午,医院突然接到南京市卫生局的电话,要求当天下午派出2位危重病抢救专家到南京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南京市第二医院支援工作。医院领导紧急磋商后,决定从ICU重症监护室主动请缨的几位专家中,挑选了今年37岁的科室主任邱海波主任医师及他的得力助手郑瑞强同志前往南京市第二医院。大家自发赶来欢送2位勇士奔赴抗击非典最前线。 在简短的欢送会上,邱海波对前来送行的同事们说,“南京市首选我们到抗非一线去工作,是对中大医院及我们的危重病科室的高度认同,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事后,有记者问邱海波,当时是否犹豫过。邱海波坦诚地说:当然犹豫过,非典病区毕竟是存在着危险的。邱海波在北京有一位学术上的好朋友,也是ICU重症监护病房的主任,在抢救一位非典型肺炎危重病人时不幸感染了。一个多月过去了,至今还没有脱离呼吸机。为抢救非典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是抢救过程中最危险的,传染的几率非常大,在广州最严重的一个插气管手术中就有20多位医护人员被感染。邱海波说,自己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妻子、儿子和远在新疆的父母也都会理解他的。 邱海波,好样的! 邱海波来到二院后,先后牵头制订了针对非典型肺炎不同病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对整个非典隔离病区医疗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对参加非典救护的医护人员在重症病人的监护、血液过滤、呼吸机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使来自南京5家医院的80余位医护人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高效、协调地开展救护工作。 至发稿时止,二院的隔离病区已收治14位病人,其中9位患者病情已趋于稳定,体温、胸片和血象等都表明患者的状况正逐步好转。另外3位入院时病情较重的患者经过救治,病情现在也相对稳定下来。邱海波每天都要对入住二院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查房,不论白天晚上,只要有危重病人抢救,他都亲临现场。常规情况下,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都是穿了4层防护服,几个小时下来,衣服都湿透了。 为了让在一线抗非的医务人员有个很好的休息环境,省委领导决定,把二院附近的虹桥宾馆腾空,作为抗非医务人员的宿舍。但邱海波始终没有住到宾馆去。他说,抢救生命分秒必争,多一秒钟,病人就会多一份存活的希望。作为一名危重病抢救的负责人,他与另外几位抢救小组成员一直坚持住在病区。 郑瑞强长期与邱海波一起搭档。他说,邱海波总是要求自己要走在危重病医学学科的前沿,用最新、最好的医疗技术挽救更多的危重病人。邱海波不但在理论研究上造诣很深,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动手能力很强,在医院以严谨治学闻名,同时又具有一付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一颗高尚无私的心。 让我一个人上 邱海波是我国第一位危重病医学博士,中国危重病学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我国著名的危重病学专家。近5年,抢救危重病患者1200多例,成功率达到90%以上,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达到国际同步水平。5月8日凌晨5:30,一名疑似非典的重症肺炎患者被送进了南京第二医院非典隔离病区。这名患者因病情过重已处于休克状态。上午8:00,病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窒息,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医生赶紧为病人做胸外心脏按摩,护士立即准备好了最先进的无创伤人工呼吸机……现在能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惟一办法就是立即施行气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几个医生都在争着要给病人做气管插管,这种情况下病人呼出的气体夹飞沫是直接进入室内空气的,甚至是从病人的体内喷射出来的,极易导致病毒传染。这个时候,邱海波教授一下子冲到了前面,推开同事说:“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 这话像号角,似旗帜。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纷纷跟上,协助邱海波为病人做气管插管。来自南京各医院的医务人员,协同作战,病人的嘴被撬开,插管插进去,病人口中的分泌物喷了出来,溅得邱海波及其同事们的衣服上到处都是。最后插管成功了!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复了!病人得救了。 有人说,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那就是英雄。邱海波及其同事们,就是这样的英雄。 (人民网南京5月12日电)来源:人民网 2003年5月12日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