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染非典双双去世 广州护士遗孤悲怆凝望(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06:36 济南时报 | ||||
杰仔向父母的灵位鞠躬 “杰仔成熟了。” 无论老师还是亲人,大家如今都开始用“成熟”这个词来评价8岁的杰仔。5月8日下午4时30分,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个小学3年级学生令人心恸的成熟表现——刚刚放学回到爷爷家中,他就放下书包,赶在爷爷的前面,小跑着去打开自家的房门,熟练地点上3柱香,向神位轻轻弯腰: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神位上供奉着他新逝的父母,他们两个月前被“非 护士妈妈染上致命“非典” 妈妈是怎样染上“非典”的呢?杰仔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韦小玲今年36岁,广西人,我们在伟仔家的一堆照片中看到了她的遗容,这是一个非常美丽恬静的壮族女子,广州市妇婴医院在《一位白衣天使的情和爱》中说她“身材修长苗条、典雅端庄”。她的心灵和她的身材一样美丽,医院评价她时不惜溢美之辞:“韦小玲——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护士,一位曾经日夜监守在临床护理第一线上的年轻护师”,“在她36年的人生里程中,韦小玲没有虚度光阴,她以自身的行为书写了一部白衣天使的情怀与颂歌,她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她无愧是职业道德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医院介绍,1986年,韦小玲从广州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工作,“在同一批来院工作的姑娘中,她总是最早一个来上班,最晚一个下班,脏活、累活抢着干”,在短短时间内即成为护理业务骨干。1996年,广州地区在脐血移植技术方面尚是一片空白,医院决定筹建儿科移植病房,院领导在护理队伍中“百里抽一”地选派韦小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骨髓移植技术。当时韦小玲刚刚休完产假,孩子还没满周岁,但她二话不说,把孩子交给婆婆和丈夫照看,就去进修了,半年之后当她学成归来时,儿子已经不认得她的模样。 韦小玲工作的移植病房收治的患儿小到“咿呀”学语的孩童,大到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由于治疗需要进入消毒无菌仓,从病人前期的预处理,输注脐血,到植入期间,再到愈后处理,整个过程长达数月,患儿都必须远离父母独处,这就特别需要护士们,周到细致,体贴入微。韦小玲为此费尽了心思,她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一位患儿的性格、心理特点及其喜好,加强沟通了解,在进入移植病房与患儿单独相处时,她总是以精湛的技术做好每项护理,给患儿亲切、温暖和信心,从而赢得了患儿的信任和配合,得到家属好评。她还是个谢绝“红包”的好护士。几年来,在她和医院儿科移植病区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该院已开展脐血移植共18例,成功率达70%,达到了过内同行的先进水平,尤其是在成功进行了我国首例无相关供者5个位点不相合的库存脐血移植治疗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实践,为白血病患儿带来了治疗和康复的福音。 今年1月16日晚上,韦小玲下班后回到家中,她没有像往常一样,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到住在同一楼层的婆婆家吃晚饭。 “那段时间我媳妇一直在护理一个白血病患儿,那个孩子后来也死了。当天她在班上就发烧了,在医院捡了药吃,但回到家中烧得更厉害了,还喊冷,吃不下饭”,童奶奶回忆说,“从那天开始整整40天,她到死都没有吃过一口饭呀。”老人言毕,放声大哭。 8天之内父母双亡 1月17日,韦小玲还在继续发烧,她向单位请了假。经过几天门诊治疗,仍然没有效果,病情在继续发展。26日,她就近住进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9日晚上,韦小玲又被被转往中山三院集中收治。 童奶奶见没天送去的饭媳妇都吃不下,就让儿子多到医院陪陪老婆。韦小玲与丈夫素来恩爱,42岁的罗耀华是广州市粮油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平时较忙,但当时已到春节假期,他便每天早来晚走,带些鲜花、煲点靓汤到医院,陪伴在妻子身旁。童奶奶每提及此,都后悔不迭:“是我把儿子害了啊,我不知道媳妇患的是‘非典’啊,我不知道‘非典’会这样凶啊。” 2月4日晚,罗耀华也出现了与妻子相同的症状。2月5日,他住进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2月8日晚,韦小玲转院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月9日,罗耀华也被要求转入第八人民医院。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17日下午,罗耀华被从3楼搬到二楼,住在韦小玲对面的一间病室。那段时间经常前往医院照料他们的一个亲人说,夫妇俩完全可以相互望见医生在给对方上呼吸机,但是爱的合力没能够终止死神的脚步。18日早晨7时许,罗耀华去世了。父母年高,儿子尚幼,他们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当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告诉刚刚放下书包的杰仔:“爸爸死了。” 为了不让韦小玲知道这个噩耗,当天中午,亲人们急匆匆把她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但已经于事无补,26日,韦小玲亦随夫君而去。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后,爷爷用同样的语气告诉杰仔:“妈妈死了。” “短短8天之内,爸爸没了,妈妈没了,我的杰仔好命苦啊。”在记者面前一直忍着没哭的罗志德老人转瞬间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死亡出乎意外的快,韦小玲夫妇没来得及给老人孩子留下片言只语。没有人知道韦小玲夫妇死前在想些什么,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医护人员对他们施行的抢救,在死亡冰冷幽暗的布景上,增加了一抹人间温情的亮色。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参加了韦小玲的抢救护理工作,帮她延续了8天时间的宝贵生命。张积慧于2月18日的日记中做了如下记录—— “早上,上班不久,从传染病院转来了一个昏迷的病人。这是一名护士,她不幸病倒后,深爱她的丈夫每天给她送汤、送饭、送花,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劝阻。她的丈夫不幸染病也倒下了,而且走得十分匆忙,没能给爱妻留下半句遗嘱。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场的医护人员心情无不万分悲痛,这是我们的姐妹啊,我们一定要全力救治她。赵子文主任一声令下:送ICU室、插支纤镜,上呼吸机、心电监护、抽血……我看到赵子文主任在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之后护士们又为患者吸出带毒性痰液约50毫升,更换因大小便失禁的裤子……经过一番紧急救治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慢慢平稳下来。事后,我和赵主任及参加抢救的护士聊天,问他们怕不怕?赵主任说:‘当时只想快点插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护士说:‘当时只觉得手不够用,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来赶快把所有的事做好。’” 8岁孤儿无法悲伤 自从爸爸住院后,杰仔就搬到爷爷家住。爸爸去世的头晚,杰仔一反往天晚上9点半倒下就能呼呼入睡的习惯,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他好像有感应。”爷爷事后猜测。妈妈去世后,他要爷爷把一张过塑的照片翻拍缩小,好让他装在书包里,每天背在身上。那是他两岁时,妈妈在荔湾湖公园抱着他放风筝的照片。 为了防止非典传播,大人们请防疫站来杰仔家对房间进行了彻底消毒。我们在杰仔家那一套60平米的房间里看到,屋内只保留了一些大件家具,爸爸妈妈穿过用过的其他东西被全部烧掉。爸爸喜欢雕刻,这是杰仔认为爸爸“了不起”的地方,墙上还挂着他用木头雕成的一件100元人民币作品。他的书房里,还有一艘没有雕完的帆船。尽管一直没有人住,但房间的窗子被微微拉开,保持通风。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房间,尽量不碰到屋内的家什。但杰仔没有丝毫的惧怕,他点香祭奠完毕,就大大方方地仰在沙发上。 “杰仔很坚强。”爷爷说,爸爸妈妈死后,孩子哭了几次,但擦干眼泪,就去上学了,没有缺席过一节课。 “他很爱面子,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的事情。”由于父母是死于“非典”,杰仔和爷爷奶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同学中有很多爸爸单位的孩子,与他家同住一栋宿舍楼,消息很快走漏了出去。一个学生家长跑到学校找到潘校长,要求学校暂时不让杰仔上学。但学校早就做了调查,杰仔和他的爷爷奶奶是健康的,潘校长谢绝了这名家长。杰仔怀疑可能有10多名同学知道他家的事情。班主任余老师找到这些同学分别谈话,让他们多体谅杰仔的处境,至今,同学们都为他保守住这个秘密。学校决定为杰仔免去书学费,按照规定,应该对受免学生的情况进行公示,老师征求杰仔的意见时,孩子对公示直摇头,学校于是尊重了他的选择,只在教师内部通报,不在校园内进行公示。 让老师们最感惊奇的是他帮助在堂姐的故事。堂姐和他在同所学校同年级读书,都住在爷爷奶奶家,大伯大娘的离婚影响了堂姐的学习。最近有一天,他对她说:“姐,你不应该这样伤心,你总比我好嘛,我连爸爸妈妈都没有了。” 8日下午,余老师给杰仔评了语文测试的卷面满分,并在全班公开表扬。余老师告诉记者,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下,杰仔原来开朗活泼的性格正在得到恢复。 尽管妈妈的单位已经决定每月支付他450元,直到他年满18岁,但是爷爷奶奶仍然为他的前途担心,两个年满70岁的老人流着泪说:“我们老两口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老天再赏我们10年活命,让我们能把杰仔带到18岁。”作为杰仔的监护人,老人已经不堪重负,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总计只有1600元,但爷爷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奶奶则患有风蚀关节炎和高血压。他们不敢住院,单单每个月买药就要花掉400元。杰仔的伯父没有固定工作,姑姑也只是一个食堂师傅,工资很低,都没有能力扶助杰仔。 杰仔,这名“非典”灾难留下的孤儿,他的明天在哪里呢?(特约记者:禄兴明 记者赵京桥)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