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广州中大非典隔离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0日11:41 金羊网-新快报 | ||||
留在校医务室治疗的学生多数以看书为乐。郑启文/摄 -新快报记者方夷敏实习生宋荻 广州各高校都设有“隔离观察区”,凡有疑似病例或有疑似病例接触史的学生一经被发现,都将被送入隔离观察区。一些高校学子在这里度过了不寻常的大学“隔离生活”。 戴着口罩,李建拿笔在本子上写着、记着,病床俨然成了“工作台”:雪白的床单上 这间病房是中山大学隔离区56间病房的其中一间。从5月3日到昨天,李建已经在隔离病区呆了6天。他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大三的学生,4月份查出感染非典后被送至中山二附院接受治疗,目前已经基本治愈,但仍需留在隔离区观察。 昨日上午,当记者来到隔离病区时,他正在忙着修改他的论文,并不时地用手机收发短信。他告诉记者,手机是来到隔离区以后托同学帮忙买的,全靠它保持和同学的联系。 除了像李建这样因为治愈被留在隔离区观察的学生外,还有不少学生是因为有发热等症状被送进隔离区的。中大的隔离区里目前仍有22名学生,他们必须在这里接受治疗、观察,直到所有的发热、咳嗽症状消失才能离开。 昨日,本报记者进入中山大学隔离区,亲眼目睹了被隔离的大学生们的生活,揭开了隔离区的“神秘面纱”。 养成了“串门”习惯 进中大隔离观察区之前,医护人员替我们进行了“全副武装”:3层帽子、手套、隔离服、袜子。“虽然这里的病人大多只是有发热症状,但还是要做好防范工作。”该校非典防治中心陈主任一再叮嘱。 然而我们走进隔离区之后却发现,这里的气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紧张。由于隔离区坐落在校园幽静的角落,每间隔离室光线充足、空气清新,这里的学生们几乎都不戴口罩。除了几个正在打点滴的学生外,其他的学生要么在看书,要么在发短信。小罗告诉记者:“这里没有电话和电视,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睡懒觉、发短信、看书。” 小周是前天才来到隔离观察区的,她告诉记者,“五一”节她回了韶关老家,回校后检查发现体温过高,因此就被送进来观察了。“刚进来时心里很紧张,不过才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已经和隔壁房的一个女孩聊得很熟了。”在这里,学生们养成了“串门”的习惯,住得比较久的学生还会开解刚进来的学生。“我们只能相互扶持,彼此尽量解压,才能更快度过这段时间。”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从某个隔离室传出的笑声。 有了更多读书时间 袁强的隔离室里摆着一台手提电脑,“我今年研三,可论文还没写完。”于是他向同学借了手提电脑,利用被隔离的这段时间作论文的最后修改。 清静的环境、简单的生活恰恰为这里的学生们提供了安心学习的空间。李建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花过这么多时间看书,现在在这里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忙,就利用这段时间多看书,多学些东西。” 记者发现,尽管正常的学习生活被中断,但大多学生都托护士们带来课本、杂志,几乎每个学生的的床前都放了几本书。 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楼的走廊上,我们碰到了王慧。她正在对着窗外发呆:“我希望能早点出去。”王慧是99级的学生,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几次忍不住流了眼泪,“我的工作还没找到,现在呆在这里,真担心错过很多机会。”不过她表示,接受隔离是大学生责任感的体现,她会坚持到解除隔离那一天。 来自政务学院的小张正躺在床上打点滴。他来这里已经快10天了,一直低烧不退,状态低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到短信上非典两个字就焦虑。”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心理素质本来就不太好,所以被隔离后特别紧张。“幸亏这里气氛不错,加上医生和护士不断地鼓励自己,这两天心态也开始平稳了。” “与世隔绝”也有收获 “既来之,则安之。我有数不尽的报告和论文要赶,准备演讲,还有5月底的专英四级。在这里,我过得竟然很惬意。隔离让我做了很多在正常上课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我终于有时间整理自己日记里、网络上的文字,写信给自己的朋友,看书,爸爸把我的小提琴拿来了……这绝对是非常有意义的隔离,我可以这样说,隔离让我得到很多。” 这是广外一位女生在隔离生活期间写下的日记。记者采访了暨大、中大等高校的学生了解到,尽管这是不得已的“与世隔绝”,但却也使他们得到了“非常收获”。李建给记者发来短信:“我最大的体会是大家互相帮助的温暖。”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