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优待卫士何必“优录”子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4日15: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范丰 南京大学在今年的招生方案中出台了“抗非”子女优录政策:所有抗“非典”医务工作者的子女第一志愿报考南京大学,只要达到当地一本控制线的前提下,可享有南京大学录取线下降20分的优录待遇(5月1日《江南时报》)。“非典”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新的敌手,制伏“非典”,不仅是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也是对一个家庭,对整个社会,对整个民族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样的优录政策,尽管属于“自主招生”权限范围内的事,然而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目前,衡量一个考生文化水平的最有效、最直观的指标就是考分。按分数线录取考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南京大学的优录政策规定,对于抗“非典”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可享有南京大学录取线下降20分的优录待遇。试问,此类考生低于录取线21分行不行……显然,根据规定,这些“试问”都是多余的。21分不行,为什么20分就行?看来,分数———这种无形的手,总是挥之不去,仍然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规律,就要遵循,就不能违背。 再从操作上看,挽救两个“非典”患者生命的人,与挽救一个“非典”患者生命的人相比,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子女所享受的待遇是否应该一样。与此同时,是否还应预留一批名额———倘若在今年录取工作之前,“治非”的药物和“防非”的疫苗被发明,这些科研人员的子女不也应享受优录待遇?! 还有,优待抗“非典”医务工作者,也要划清一个界限。应该由本人享受的,就不要荫及他人。该激励本人的,就激励本人;该激励小孩的,就激励小孩。不该激励小孩而激励小孩的,反而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也折射了一种价值导向。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