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 我们在华容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中度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2日17:12 红网 | ||||
湖南日报讯 5月1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天空一扫前几日的灰暗,变得湛蓝、明亮,温暖的阳光撒满大地。19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刘镛,心情一如这晴朗的天气,格外开心。在华容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躺了5天4夜后,这天他终于可以下床走几步了。 刘镛是我省新近增加的一位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4月25日,已经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他乘火车离开北京,26日上午9时回到家乡华容县。事先已得到儿子回家消息的刘母, 科主任姚玉洲坚定地说———“我们很有信心治好他” 38岁的姚玉洲是华容县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他清楚地记得,刘镛进院时,体温38.8℃,干咳无痰,照片显示右下肺有大片状模糊阴影,症状与非典极为相似。疫情就是命令,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的院长李先涛、副院长潘修义迅速组织救治。4月26日11时40分,刘镛通过专门通道被送进了隔离病房。全院100多人报名参加非典防治志愿者队。已在全封闭状态下为排查发热病人奋战了4天4夜的隔离病房12名医务人员立即全副武装,按照省、市、县专家组的救治方案,对病人进行输氧、激素、抗病毒等一系列综合性治疗。4月27日晚,刘镛忽然病情恶化。专家组马上再次组织会诊,医院实施周详的抢救措施,次日上午,病人病情开始好转。如今,病人呼吸平稳,体温、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精神明显好转。“今天我们又调整了治疗方案,治好刘镛,我们很有信心。”姚玉洲再三告诉我们。 刘镛脱离了危险,为了他的今天,在隔离病房工作的近30名医务人员已经有10天没有回家,一直吃着盒饭。记者问姚玉洲,这个五一节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他淡淡地说:“一忙起来哪还记得什么节不节,连星期几都已经忘了。 不过,省、市、县领导今天都打电话到隔离病房表示了慰问,医院还发来了慰问信,送了水果,中午还加了餐。” 姚玉洲的妻子曹双琪每天都要给姚玉洲打来问候电话,嘱咐他注意保护好自己。她在县中医院当会计,一场非典同样使她忙得无暇顾家,十二三岁的孩子只能寄住在外婆家。该院像他们这样战斗在抗击非典前线的“夫妻兵”还有潘修义、杨佩华夫妇,张碧梅、刘明辉夫妇。杨佩华是隔离病房的骨干医生,4月22日就进了隔离病房,累病了也不肯离开救治第一线,几次向医院领导打电话请求不要把她换下来,直到4月29日,因实在无法坚持,才极不情愿地离开了隔离病房,被强行安排在其他地方隔离观察。 20岁的护士王丹平静地说———“只有一种责任感” 对刘镛实行的是24小时全天候特别护理。打针吃药做治疗,喂饭喂水倒屎尿,垃圾处理搞卫生,全由护士们亲手操办。因此,她们特别忙,特别辛苦,也特别危险。我们的电话先是“逮”着了护士长张碧梅,可惜她只说了一句“事太多,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搁下话筒忙她的去了。 通过多方联系,下午5时42分,我们才终于又“抓”住了被刘镛称作“王姐姐”的年轻护士王丹。 “问我们怕不怕?”王丹的声音平静而甜美:“说实话,不怕是假的。但一走进这个病房,一接触病人,就只有一种责任感。”王丹特别补充说道:“我们每个护士都是这个样子。” 刘镛开始不怎么配合治疗,一会痴痴发呆,一会又烦躁不安,甚至还想脱离隔离病房。心理护理于是成了护士们的一大任务。面对病人,她们总是面带微笑,语气甜美。白衣天使亲人般的气氛温暖着刘镛。他的爸爸妈妈隔着防护玻璃看着这一切,常常热泪盈眶:真比亲人还亲啊! 每班护理4小时。护士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密不透气。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连身上的痒也不能挠一挠。五一这天,温度一高,令人好生难受。尤其讨厌的是面部防护的口罩和眼罩容易起雾。一起雾,眼睛就看不见,就只能摸着打针。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护士们个个身怀绝技,都是摸准血管一针就中,从来没打过第二针。 喂饭也是一项颇为棘手的任务。五一这天,刘镛可以自己进食了,但他不肯好好吃,要催,要哄。早餐,是王丹催的。刚吃了一半,刘镛就不肯吃了。王丹边哄边劝:人是铁,饭是钢,吃多吃好快健康。结果,刘镛竟吃下了3个包子一碗稀饭。中午是五一慰问餐,有鸡、鱼、青菜。“徐阿姨”哄着他吃了2两米饭。 刘镛一天天好转,护士们却一刻也不敢松懈。亲人们的电话安慰鼓励她们。她们说:只有彻底征服了非典,我们才有资格轻闲。 刘镛给本报写来一段特别感受——“我现在感觉很好” 近几天,对于刘镛来说就像是做了一场恶梦,度过了青春年华中一段最恐怖也是最难忘最令人体会出人间真情的日子。 5月1日下午,已脱离生命危险的刘镛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特意写了一段话托医务人员念给本报记者听: “刚进医院时,有种恐惧感,通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和精心照顾,我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到了新的隔离治疗区后,就完全没有顾虑了。我现在的感觉很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我已逐步恢复健康,在这里,真的要特别感谢华容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尤其是徐阿姨、王姐姐、曹姐姐。” 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是刘镛也是众多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对战斗在非典防治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由衷赞叹。 (作者:刘爱民 覃红 谭克扬)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