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宽容比责难更有力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2日17:0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4月27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一名学生回家后被确诊为“非典”病人。这名学生所在班全体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发给他一封慰问信,希望他早日康复,并鼓励他说,“希望你鼓起勇气,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尽早地摆脱病痛。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你,绝不会让你掉队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可贵的宽容(《中国青年报》4月29日)。 与此同时,关于“非典”期间大学生该不该回家的讨论成了高校的热门话题。讨论中,随着教育部要求限制学生离校的通知出台,对回家学生的口诛笔伐逐步升级,“逃兵”、“叛徒”,还有人说,一旦发生战争,这些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学生肯定是“民族败类”、“汉奸”。但也有一些网友呼吁不要再给这些回家的同学施加压力。 我自始至终都不赞成学生擅自离校回家,因为这是缺乏理性的表现,也体现出某种程度的不负责任。当然,这个“不负责任”正是由缺乏理性造成。但我同样不赞成对已经回家的同学一棍子打死,我不希望他们在同学们的歧视和嘲笑中抬不起头来。对已经回家的同学,我们首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4月25日是个分水岭。我非常赞成对4月25日教育部发布限制高校学生离校通知后,仍然拒不听从学校要求而离校的学生给予适当处分,因为这部分人的行为既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也是比较严重的不负责任只顾自己的表现,而不再是“缺乏理性”可以解释的。 但是对于4月25日之前离校的同学,我们至少应该抱着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在那个时候,人们掌握的信息是比较混乱的,每个人的信息收受,都受制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信息掌握的不同,对时势的判断可能就不同,加上政府和学校还缺乏足够的引导,人们做出种种不同的选择,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走还是留,有时只在一闪念之间,但基本上都只是理性与冲动问题,无关道德高尚与否。对这部分人,如果他们是学生干部,他们的离开导致学生工作无法开展而换人,我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不能视之为处分,而斥之以“逃兵”、“叛徒”、“民族败类”、“汉奸”,是不公平的,本身也是冲动而缺乏理性和不负责任的。 一场特别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灾难,固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固然能看出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是否镇定自若,但并不足以完全检验一个人的品德高下。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比别人具有更多的道德优越感。 我们呼唤理解,呼唤宽容。一场危机和灾难,会促使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学会更加理性和独立的思考。许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成熟起来。这本身就是个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讨论责任,并从中促使人们从内心深处检讨自己的作为,但它的方式方法绝不是排斥和孤立。教育的目的,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而不是耿耿于孩子的现在和过去。同时,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学会独立、理性地思考,也应该教会人们学会宽容。 你宽得下他,你比他大;你容不下他,你比他小。宽容比责难和孤立都更有力量。在任何时候,宽容都是自信的表现,也是让人信服的必要条件。 (日京/编制)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