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民工是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9日07:02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原春琳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在冷清的街道、停业的餐厅背后,有一处火热的工地,这里的工人和管理者安心工作的情形“正常得让人惊异”。为保障这一切,付出诸多努力的公司总经理罗钊明说:关心民工是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 “前天,温家宝总理到财富中心视察,向工人们问好。大家都在埋头工作,没听见。我们连喊了两次,工人们才反应过来。”今天,财富中心的投资方、香江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钊明告诉记者。 财富中心所处的东三环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因为“非典”疫情的影响,附近昔日火爆的餐厅如今冷冷清清,与财富中心售楼处同在一个院内的一家饭馆,门口高挂起“暂停营业”的牌子。从售楼处到施工现场不足200米的路程,记者一路走过,白口罩在眼前不停地晃来晃去。 进入财富中心施工现场,则是另外一种景象:除了消毒水的味道迎面扑来之外,这里看不到白花花的口罩———无论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自由呼吸着空气。 相比而言,这个施工现场正常得让人惊异:2000多名民工中90%以上来自江苏,至今无一人离京,无一人感染“非典”。工程一切进度按计划进行,二期工程也将如期开工。 施工现场没有人谈“非典”色变。“现在我们不怕了。这里比外面安全。”一位民工说。 对“非典”的恐惧也曾经降临施工现场。4月中上旬,200多名民工不约而同地找到财富中心的管理人员,要求请假回家。他们从其他工地的老乡那里得知,“非典”正在蔓延,患病人数正在逐步上升。 面对着民工的情绪波动,罗钊明没有慌乱。他知道,光讲大道理不足以真正说服民工。“恐慌源自对‘非典’的无知,源自对自身安全感觉没有保障。”罗钊明分析。 公司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在工地的黑板报上,张贴“致工友们的一封信”,及时通报北京市的疫情和防治“非典”的各种知识;对工地工人实行跟踪健康状况、跟踪起居出行、跟踪思想状况;改善民工的居住条件,每个宿舍居住人数减少一半,提早使用风扇,加强室内通风;为每个民工建立健康档案表,每天早晚记录每个人的体温状况。当时施工现场的体温计不够用,罗钊明干脆把家里的电子体温计贡献出来———一秒钟即可测出体温,大大提高效率。 与民工同吃同劳动,更成了公司的硬性规定。罗钊明和管理人员不戴口罩,同民工们一样,在工地里进进出出。“从科学角度讲,施工现场是空旷的露天场地,没有必要戴口罩。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告诉工人们,大家的防范措施都是一样的。” 几天后,公司决定免费为2000多名工人注射一种提高免疫力的抗生素。那天,如同往常一样,罗钊明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去巡视施工现场。转了一圈之后,2000多人差不多都打完针了,还有一些人稀稀拉拉地排着队。罗钊明和同事们排在队尾,等着打针。“罗总?”有工人认出了罗钊明。“老总也来到工地,和我们打一样的抗生素。”消息很快在工地上传开来。将心比心,工人们都被感动了。 一周后,公司又给大家打了第二针抗生素。至此,没有人再提出离开的要求。后来,尽管不止一位民工接到家里催他们回家的电话,他们的回答很肯定:“不!我们这里很安全。” 罗钊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支抗生素的成本价是28元,每人两针,56元。施工现场2500多人。如果再加上其他投入,公司为此多付出几十万元的成本。“感觉亏吗?”记者问。“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罗钊明说,“我们的原则是再多的钱也要花。民工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保障民工的安全是保障我们自己的安全。从大方面讲,这是支持国家,另外,也是为了保障工人生命安全,保障工地生产安全。”“你这样每天这样跑来跑去,不怕家里人担心吗?”记者问。“怕呀!我也只是普通人。”罗钊明回答。每天他回到家里,8岁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自己到卫生间隔离一下。”他要对家人负责,严格监控自己的各种状况。“作为管理者,如同对家人一样,我也要对民工负责。”他说。 面对“非典”这种突如其来的社会灾难,罗钊明认为自己不再代表个人。他说:“我是一个社会人,必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关心民工就是我的责任,我无法回避。”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