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非典赛跑--上海病原学研究协作小组抗疫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8日04:39 新闻晨报 | |||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役。当非典疫情袭来的时候,无需下令,无数上海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立即向非典发起总攻,表现出了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是一场和暗处敌人殊死搏斗的战争,不明病毒的传染性强,科学家在研制克敌法宝的同时,自己也有被传染的危险。面对考验,我们的科研人员始终把希望带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交给别人,把沉重留给自己;把安全送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4月2日,本市第一例输入型非典病人被确诊。同日,本市成立了病原学研究协作小组,成员集合了上海市有关病毒性疾病检测、防治和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兵力,包括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袁正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上海的科技启明星,作为研究协作组组长,他带领着小组其他20多位专家,立刻投入与非典的战斗,成为上海抗击非典病原的先锋队。 昨天上午,记者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原本以为实验室内的科研人员应该是“全副武装”的,结果却发现里面竟无一人戴口罩,研究生小王笑着说,“非典病毒没那么可怕,我们有最好的防护措施,可以确保安全。” 站着也睡得着 在采访中,记者看得出袁正宏已经疲惫不堪,“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工作人员每天只睡两三小时,有时连续在实验台上待10几个小时,打个盹醒来接着干。”袁正宏笑言,“他们都养成了一个优良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是站着都能睡着,有时候和人讲话,一不留神竟会在椅子上睡过去。” 此时,一旁袁正宏的学生告诉记者:“老师真的太累了,他每天除了做大量实验,指导我们改进方法外,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前一天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有时一天工作20多小时都不停。我们都很心疼老师,可劝他回家他怎么也不肯。” 家成了“便利店” 令袁正宏颇为欣慰的是,科研人员的家人都对他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自从加盟研究协作小组,袁正宏就把家当成了“便利店”,有时连续一个星期不回家,回家也只是换件衣服,拿些日用品,然后匆匆回单位。妻子此时总在一旁轻声叮嘱他要注意身体;13岁的女儿虽然很久没和爸爸一起去过公园,逛过游乐场,但也会很懂事地说,“我知道爸爸忙,我不要你陪我去公园”。 和袁正宏一样,25个日日夜夜,这群专家组成员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过着昼夜不分的日子;25天来,他们做了近1000个实验;25天来,许多人几乎没回过家,面对家人只能说“我现在没空”;25天来,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找到病原,研制出防治疫苗…… 在接受采访中,袁正宏总是反复强调,他的付出“微不足道”。“疾病控制中心的协作组成员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一天要多次进入病毒实验室;我们的指导者、中科院院士闻玉梅已年近70,可她依然不顾个人安危,已两次深入广东、香港等疫区,商谈合作事宜;许多年轻研究生刚刚结婚就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干,有时一同外出遇上走出电影院的情侣,都会投去羡慕的眼神;还有一位研究人员已经两个星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当电话里传来母亲‘多注意安全’的叮嘱时,他只能眼含热泪地让老人自己多保重。” “这些同志的付出很大,却并不计较报酬和利益”,当记者结束采访时,袁正宏这样深情地表示。 科研进展 据新华社4月27日电一个由校长亲自挂帅的非典攻关课题组近日在复旦大学启动,项目包括病原生物学、非典病例的早期快速诊断、治疗、预防和流行病学研究在内的五大攻关课题。 建立特异、敏感和稳定的非典病原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据介绍,复旦大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建立,可分别在核酸和血清水平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技术已多次在实验室对临床病人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进行了成功诊断。同时,适用于早期诊断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有望在近期投入临床使用。 作者:晨报记者倪杰文晨报记者王杰摄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