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废旧家电催生新行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11:13 中国《新闻周刊》 | ||
处理废旧家电是一个沙里淘金的产业,但在中国还是一片荒芜 北京大兴,京环工业废物处理服务站内一片忙碌的景象,他们受北京市环卫局委托处理惠普、朗讯、IBM等企业的废旧电子产品。在这里,为数不多的工人正在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冲压和粉碎,有的则在进行人工分解,把废塑料、金属、墨粉等分开。一位工人说,他们以前是做简单的工业废物处理的。 “服务站仅十几个人,每年接受的处理品约150吨左右,只占北京电子垃圾总量的很少一部分。其余的我们也不知道都流到哪儿去了。”该站乔站长有些无奈地介绍。这是北京惟一一家处理废旧电子产品的厂家,收入微薄,工作繁重,缺乏动力。 乔站长恐怕没有想到,他所从事的正是一个“黄金产业”。远在浙江的台州地区,那些专门处理废旧电子的企业已经联合搬进了“再生资源工业区”。在那里,人们处理这些电子垃圾的手段已经相当的先进。“农民怎么会懂化学和电子呢?是市场教会了他们。”刚从该地区考察回来的冯良处长说。 秘密在于,这里的厂家每加工一吨电子垃圾可以赚到数百元。照日本经验,一个处理量在15万至25万台的中等规模企业,处理生产线全部自动化,投资大约在300~500万元之间,回报主要来自政策性处理收费和处理产品产值。即使在发挥80%的生产能力之下,3~5年也能收回成本了。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一些工艺流程可以通过手工解决,企业进行半自动化的生产,生产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而那些因此而致富的人恐怕也没想到,他们正在充当中国电子电气制造业的“静脉”。张友良教授形象地比喻,如果将物流比作血液循环,在一个资源可循环型的家电工业中,原材料的采集-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废弃属于“动脉产业”,而从废弃产品中回收能利用的有用资源,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产品在选材、结构、标识等方面是否有利于回收利用等,进而实现废家电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则是“静脉产业”所应当实现的。“静脉产业”将终结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窘境。 时至今日,中国的制造业仍然是单一的“动脉产业”,而今年上半年即将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将从制度上为中国的制造业安上“静脉”。 当然,“静脉”并不是一天就能生成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目前在很多问题上仍存有分歧,首要的问题是怎样回收与处理这些废旧电子产品。冯良处长认为,在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方面,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点,回收本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但海尔、上海索广等企业去年曾提出异议:企业有义务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回收,但是回收的费用由谁来承担呢?这也是目前症结所在。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更愿意将陌生的“静脉”功能外包的话,建立专门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公司就显得很有必要。“其实近两年,有意向进入废旧家电回收行业的企业和个人非常多,经常有人来咨询,但是,至今中国还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大规模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生产线。”国家经贸委一位官员说。 刘福中认为,正规回收企业必须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投入比较大。加上相关政策制度仍未健全,正规的回收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废旧家电处理数量很难保证,一些投资者仍在持币观望。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