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若青转职看人大常委会人员结构优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05:59 中国青年报 | ||
殷国安 原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麦若青因为到黄埔区政府担任要职,近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免去了麦若青在人大的职务。此新闻在广州政界引起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麦若青转职可以消解人大官员是“退居二线”的惯性认识(3月13日《南方日报》)。 过去,人大的领导确实大部分来自原来党政领导,因为年龄大了,再到人大干一届。所以,人大就成为一些干部的最后一站。在下面,立法的任务不多,监督也似乎不是硬任务。这样一来,官员、人民群众、新闻媒介和人大领导自己,都一致认为是“退”到二线了。现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干部又到区里任要职,有利于消除到人大是“退居二线”的看法,因为不可能再从“二线”“前进”到“一线”啊。 麦若青再到政府任职,除了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她的年龄还不大:麦若青今年49岁。这就要追溯到几年前,当2000年麦若青才46岁时,怎么会被安排到人大常委会任职的。报道没有告诉我们当初安排麦若青去人大的缘由。但起码有一点,麦若青不是在党政领导的位子上干到将近退休,才被安排到人大的。所以说,人大常委会是不是一个“二线”机构:从本质上,要看它在立法和监督上发挥作用如何;从现象上,是看人大常委会安排的是不是“最后一站”的官员。因此我认为,麦若青转职不仅如新闻所说是“人事制度”的“突破”,更是人大改革的突破。事实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2000年就开始了对于人大常委会结构的改革,所以才任用了像麦若青那样年轻而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干部,而经过人大阶段的锻炼后,他们又能回到党政部门担任要职。 充分认识人大的作用,不把它当成“安置”机构,在人大安排有水平的年轻人才,人大和党政部门干部互相交流,这就是广州做法的“三步曲”。官员通过在人大工作,熟悉立法、执法、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到政府任职后,有利于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从根本上促进政府依法办事、依法决策。广州确实是先行了一步,可惜,这个做法“在广东还属罕见”。但我估计,全国也会马上跟上的。因为党的十六大提出“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十届人大常委会将新增20名左右的“特别成员”,这些人都年富力强,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现职中选出,有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有法律和经济专业知识,一般40多岁,本科以上学历。他们不是退了才来人大工作,而是干得正红火时过来。这样一来,人大常委会的人员结构将有所改变,作用也将发挥得更好,认为到人大是“退居二线”的“惯性认识”也会逐步消除。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