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记者12年首次进入伊北部 库尔德兵当保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17:24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埃尔比勒(伊拉克)特派记者刘宇 2月21日,我和同事郑金发得到消息:伊拉克反对派准备与美国代表在伊拉克北部举行会议,土耳其计划组织记者团采访。我们马上决定赶到土耳其东南部最大城市迪亚巴克尔办理采访手续。 茫茫风雪中危险前行 2月22日,安纳多利亚高原变成了莽莽雪原。连续一个星期的降雪使无处觅食的鸟都飞不动了,一路上我们的车撞死了四只飞鸟。在行进到比雷奇克附近一个山梁的时候,车轮开始打滑,再也无法前进。山路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路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前面已经积压了数百辆车,我在车轮下垫上石头,防止车滑下山涧。郑金发建议回到路过的镇上买防滑链,而我担心在这样又窄又滑的路上掉头太危险。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开来一辆铲冰车。郑金发和另一人在后面推,我发动了汽车,车轮空转溅起的雪浆湿透了他们的裤子,车才缓缓移动了。 当街灯亮起来的时候,我们终于开进了迪亚巴克尔城。然而新闻总局迪亚巴克尔分局局长埃京的话如同一瓢冷水从头浇到脚:“报名已在两天前截止,我们无能为力。毕竟这是要过边界啊!” 在接下来的直到晚上8点的几乎整整一天时间里,我们打了无数个电话,给总局负责外国记者的司长唐赞尔、锡洛皮的负责人依纳尔、新闻总局的阿赫曼特处长…… 库尔德军人一路“保驾” 2月23日早上,我们终于得以同200多名记者一道分乘7辆大轿车缓缓向14公里外的边界开动了。 谁知只走出3公里车队就被全副武装的士兵拦下。当车队返回了小学校,记者们才被告知:会议改期,所有记者下车到旅馆等待新的通知。原来,是伊拉克反对派领导人巴尔扎尼不愿让土军的军车护送,且顾虑记者团里47%是土耳其人。库尔德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戒心由来已久,最近矛盾更趋激化,土耳其担心库尔德人乘机闹独立,要求派5万部队进入伊拉克的库尔德人聚居区;而库尔德人说,美军来欢迎,但土军来就是侵略。 再次出发已是24日下午。在海关处,我们看到海关牌子上用阿拉伯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写着:欢迎来伊拉克库尔德斯坦。高悬在海关上空的也不是伊拉克国旗而是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的党旗。 晚上六点半,我们终于踏上了伊拉克的土地。库尔德人已把土耳其陪同全部赶下车,换上了库尔德人,车队在全副武装军人保护下向伊拉克北部最大的城市埃尔比勒进发。 五星级旅店打地铺 车队出发不久就进入了山区,蒙蒙细雨渐渐变成鹅毛大雪,车速降了下来。接近午夜时,车在一个城市边停了下来。库尔德官员在征求了记者们的意见之后,车队继续前进。雪越下越大,没走多远车队再次搁浅。开道的警卫车到前面探路,发现再走下去实在太危险,车队只好掉头回到刚才路过的城市,住进旅馆时已近深夜两点。 第二天,雪依然纷纷扬扬地下着,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夜幕四合,我们才看到萨拉丁的灯火,这是这次会议的举行地点。街上持枪的军人似乎比老百姓还多,不断有人上车提醒我们不许拍照。在一个临时当作新闻中心的餐馆里,我们被要求填表、照相。在做完所有这一切之后我们被拉到50公里外的伊拉克北部最大城市埃尔比勒住宿,此时距出发时已过去30多个小时,其实两地之间不到300公里。 在一家所谓的五星级旅店——埃尔比勒饭店,所有记者被要求再照了一次像,原因竟然是刚才全照砸了。紧接着我们又被告知,酒店一间空房也没有了,只能另找栖身之地。我和郑金发无奈再次扛着行李回到酒店。 老板给我们想的办法是在100多平米的二楼大厅里搭地铺。服务员已经在地上铺了十五六张垫子,简直就是大通铺。我们把行李搬上去,开始铺“床”,经过一路折腾之后,只想马上睡一觉。当晚,法国记者、土耳其司机、库尔德服务员的呼噜声此起彼伏,从不打呼噜的郑金发可能是因为太累了也加入了合唱。我抱着铺盖换了两个地方才睡着。第二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人不停地冲我们打闪光灯,记者睡地铺已经成了当天的新闻。 采访遭遇严格安检 2月27日的采访是重头戏,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严格的安检,检查细到手机、电脑都被要求现场开机。进入会场的大门有四道,每个记者都被检查了5次。最里面的三道检查是由身着便衣、但是装备精良的美国特工进行的。检查进行得极其缓慢,以至于许多记者还没有被检查完,上午的会议已经结束了。此前我看过报道,说有1000多名美国特工进入了伊拉克北部,现在得以亲眼见到。 库尔德人没有给记者提供任何发稿设施,甚至没有一部能拨国际长途的电话。我在院子里反复寻找着海事卫星电话的信号。外面先是下起大雪,接着变成冰雹,砸在我的脸上。可能是因为云层太厚,任我怎样调整角度,卫星电话的信号也没有强到足以发送照片的程度。最后我和郑金发在城里找到一家电话局,照片终于上天了。埃尔比勒领略古城风貌 当稿子发完,我们回到埃尔比勒,这才有心情好好看看这座伊拉克北部最美丽的城市。从城市的建筑、雕塑,可以看出昔日的石油美元带给这里的富庶。但城里几乎所有好房子都是十几年前建的。而海湾战争后,石油出口大大减少,这里的生活也一落千丈,一般的月工资只有七八十美元。这个城市最吸引人的是老城。主动陪我的当地两个学英语的大学生也说不清这个老城建在什么年代,只知道它是埃尔比勒最早的建筑。老城建在高约百米的山顶上,远看像个城堡。拾阶而上,里面别有洞天,完全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城镇。 接下来的一天,我继续背着照相机满城转,拍摄库尔德人的生活。傍晚,车队载着我们一大群记者又返回了土耳其。 采访时间虽短暂,但我们毕竟到了12年来从没有中国大陆记者倒过的伊拉克北部。在关键的时间能到达关键的地点,对记者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