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人谈:比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00:49 人民网 | ||
张津梁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去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那么,该如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加强东、中、西部人才资源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来听听三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两会"人大代表的意见: 对话人:张津梁(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天水市委书记) 陈晓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工商联合会会长) 郭泽深(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校长教授、博士) 西部代表张津梁:国家应制定人才的倾斜性扶持政策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但这些年来,不仅是"孔雀东南飞",连"麻雀"都"东南飞"了,西部的待遇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只要是有点本事的人都跑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人才流失已给西部造成严重的人才断档。张津梁曾做过一次调查,从1990年到1997年,天水市每年平均流出中级以上技术人才近100人,每年调入或晋升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46人,每年净流失54人。这么多人才多少年才能培养出来?这样的流失,什么地方能够承受得起?没有钱,办不成事;没有人,事办不成。 张津梁说:经济建设没有人才不行,但首先要用好现有人才,让他们发挥作用;第二,加快培训长线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第三,用较高的待遇、较丰厚的条件、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等多种方式留住人才。 张津梁认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才市场也正处于一个过渡转型期。国家不应该让西部人才流动纯粹的市场化,应该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上的政策性倾斜,来促动西部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说,本科以上毕业生到西部工作,从待遇、从经济等方面要给优惠,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到西部去,要创造环境。当东西部人才大致均匀时,再让他自由流动,再让他市场化流动。 张津梁介绍,为解决乡以下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极缺的问题,天水市对于人才问题就有一条人事分配规定:大专以上毕业生只要被安排工作,必须在乡以下单位工作三年,期限满后重新分配,工作关系不转,工资由原分配单位发,计算工龄,其它待遇不变,人才无后顾之忧。刚开始很担心政策能否执行下去,结果却留住了,工作也很踏实。类似这样的政策国家能不能考虑一下。各级毕业生分配后,国家给待遇,到西部省区工作三年后可以再回到东部去。 中部代表陈晓燕:项目建设是西部人才引进的突破口 陈晓燕说,中西部地区经济普遍不发达,与人才缺乏有直接关系。而人才的缺乏主要源于两个因素: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交通、城市基础建设等,软环境就是政策。国家在中西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充分领会和利用。本地如果没有高科技的项目,没有真正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来了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人才引进也是无效的。 引进人才有两种方式:整合本地人才和引进外地人才。恩施为了培养企业人才,出台了人才流动"三不变"政策。党政机关的人员如果希望到企业工作,工资不变、级别不变、职务不变,工作一段时间,回来不回来凭自愿。这样做,既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又锻炼了行政干部,积累了经营企业经验,回来的人员就会知道企业需要政府如何服务,企业需要社会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并对政府如何监管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陈晓燕认为,人才的引进首先是搞好项目建设,然后是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建设,政府的工作作风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在人才引进的问题上,恩施也正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办法和实施细则。 恩施经济相对落后,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低的粗放型生产为主,企业都是粗加工,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明显;而没有高科技人才,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就得不到发展和改善,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的突破点就在于项目的建设。现在,国家投资政策管理更加规范,有了项目国家优惠政策才能得以实施;有了项目才有人才的用武之地;有了项目资金才能到位,人才才能到位。项目是聚集资本、吸引人才、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的核心。 东部代表郭泽深:西部建设,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郭泽深代表认为,西部大开发是个双赢的举措,西部地区首先要设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现在东西部人才交流,一边倒的情况比较严重,西部人才多愿意往东部走,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生活条件、待遇等相对优越。如保让东部人才往西部走,形成合理的交流,恐怕还需要一些有力的举措。首先,需要国家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人才西进,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扶持,智力投入相对缺乏。 但最重要的是西部地区本身要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转变观念,广东人可以到西部去,西部的干部也可以到广东来工作,不能老窝在那里等、靠、要,相互之间的关系网络形成后,合作会更加融洽,相互之间的交流会更有目的性。 西部有些地区的教育基础还是很好的,例如陕西等地,如果西部地区自己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力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想方设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再加上国家的一些调控政策,东西部人才交流一定会更有效。人民网记者陈云、胡晓生、何晶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