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催人奋进—代表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6日00:2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今天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迈上新台阶 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突出了加快发展的主题,贯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求真务实的 记者陈芳、石永红自江苏代表团报道: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印象深刻。他说,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一届政府在任期内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是很不平凡的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呈现良好局面。可以说,本届政府5年前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给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茆琛自甘肃代表团报道:甘肃定西地区地委书记石晶代表说,西部地区在这5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近几年,定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进展,定西人民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科学规律实施结构调整,如今已培育出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定西现在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食用菌年产量已达到8000多吨,并崛起了一大批加工和流通企业。定西人不仅基本解决了吃饭、喝水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与大市场的对接。 记者李术峰、王立彬自政协经济界报道:“媒体报道喜欢解读数字,但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字特别耐人寻味。报告数字非常多,而且是绝对数字多。不是简单地给一些百分比。这样就沉甸甸的。这些数字还多是横着比,不是比去年前年多百分之几,而是说在世界上的比重,占世界上的位次,理直气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鲁志强委员说。 改革开创新局面 代表委员认为,报告对5年改革的回顾,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这一届政府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改革创新精神。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5年伟大实践的亲历者,代表委员对此深有体会。 记者李柯勇自政协报道组报道:来自香港的恒兴基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施祥鹏委员,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记忆犹新。他感受最深的一点,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大胆地发行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和生态保护,而不增加新的供给,这个办法确实高明,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一是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二是办成了从前想办却没有办到的许多大事,比如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高速公路等等,这样一来,‘危机’反倒变成了新的动力;三是给下一届政府留下了一笔财富。” 记者茆琛自甘肃代表团报道:兰州铝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诗伟说,5年前,原兰州铝厂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8935万元,企业内外交困,职工队伍一度出现思想波动。5年间,国家先后对国有企业实施三年脱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股份制改造、国债贴息、兼并重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或措施,近3年来,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也像催化剂般促进兰铝的发展。企业起死回生,在同行业排名由原来的第10位上升到第4位。相信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国企改革完全有希望实现中央预定的目标。 执政为民守本色 参加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代表委员认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一精神始终贯穿于报告始终,也体现在5年的政府工作之中。 记者陈芳、石永红自江苏代表团报道:维维集团董事长崔桂亮代表说,5年来,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实现长治久安构筑了“安全网”;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城乡中低居民的收入;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5年政府的工作,既见微知著,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又立足长远,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政风建设,“严字当头”,雷厉风行,树立了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记者邬焕庆自吉林代表团报道:丛连彪代表说,吉林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当前又集中表现在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块。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这是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英明举措,建议国家更加重视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企业抗风险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记者茆琛自甘肃代表团报道:甘肃会宁县中学教师王锡武代表说,教师地位和待遇在这五年得到提高,同时,县、乡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增多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小学”这5年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会宁县贫困乡镇最好的建筑往往是新盖的学校。政府通过贷、借、垫、投等渠道,两年内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完善了贫困地区高中学校的基础设施。(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