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生前所在团高淳籍军转干部记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2日04:5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江苏省高淳县曾有670多人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当兵服役,其中该团副政委夏孝栋,副团长张典煌,保卫股长陈昆金,政治部副主任赵敬施四人还亲眼看见过雷锋的音容笑貌,亲耳听过雷锋所作的报告,亲自坐过雷锋开的那部13号汽车。雷锋不仅影响了他们在部队的成长历程,更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在转业回地方近20年来,他们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勤勤恳恳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当地干部群众都说,他们把“雷锋”带回了家乡。在纪念学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记者分别走访了这四位雷锋生前的高淳战友所工作过的单位,听到了许多他们多年 “像雷锋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4年转业到家乡的陈昆金,先后在高淳县财政局、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及工商局担任领导职务。虽说他所到的这些单位都是有权、有钱的“肥”部门,但他想到的不是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己谋私利,而是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他担任县工商局局长期间,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先进事迹至今仍在当地传为佳话。记得1991年9月,浙江一个体老板在高淳无照经营被查处,当事人通过房东等渠道想疏通陈昆金的关系,并给一定的“好处”,要他高抬贵手,被他严肃批评教育,并坚持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处罚。据不完全统计,在他任局长的6年中,别人送的100多件大小礼物全部被他拒绝。 “我们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做好事” 赵敬施从雷锋团转业回来直到退休,一直在民政战线上工作。这些年来他捧着一颗赤诚的公仆心与“最困难的人”和“最光荣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平凡的岗位上无处不留下勤政爱民的足迹。老赵到民政局的第一年就深入到300多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家中走访调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赵局长在群众家中必做四件事,走村入户实地查看,与群众促膝谈心才能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有一次下乡,在固城镇一位80多岁的五保户家里,老赵看见他家房屋破损,锅灶不全,衣被单薄,他很是心酸,当即要求随行的村干部立即为他添置必要的生活用品,改善生活条件,并脱下自己的棉大衣为老人披上,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就跪了下来。几年来,像这样得到赵敬施帮助过的优抚对象少说也有200多人,他们有的搞养殖,有的搞种植,有的经商,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生活。 “学习雷锋要立足本职从自己做起” 现已退休在家的原高淳县环保局副局长张典煌,曾在雷锋团当过副团长。转业回家乡后,他把从部队锻炼出的那股韧劲、钻劲全部用到了工作上。与他共过事的同事都有一个感觉,老张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和他一起做事,工作积极性自然而然会高涨许多。1990年,环保局刚成立,张典煌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这一新的岗位,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一边熟悉业务,一边坚持自学文化知识。他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告诫自己:“雷锋是我的榜样,我应该学好雷锋,为大家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上任后经常带领局里的同事下基层搞调查研究,一跑就是好几天。大伙在他的带动下干劲十足,样样工作都抢在前面。 “宣传雷锋是我应尽的义务” 江苏省高淳县退休干部夏孝栋,曾与雷锋在一个团队里工作、学习、生活两年零八个月,雷锋因公殉职后,他在奉调担任雷锋所在连副指导员,继而调任团新闻干事、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副政委等职的18年时间里,一直主抓团里宣传、学习雷锋活动,在各种报刊、杂志、电台发表文章570多篇,先后5次参加编写雷锋事迹报告稿,应邀作报告数十场,参与摘抄《雷锋日记》和组织“雷锋纪念馆”的布置。 他们与雷锋相处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却影响了他们的一生。采访中记者感觉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环境在变,工作在变,人们的生活也在变,然而永远不变的是这些雷锋团的老兵们一生难解的雷锋情结。他们不但把雷锋永远留在了心中,还把“雷锋”带回了家乡! 本报通讯员 王爱淳 孙秀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