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陈良宇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04:39 新闻晨报 | ||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6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隆重举行。陈良宇市长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五年工作的回顾,二、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以下是报告摘要: 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把握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加速的新趋势,大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05年使城市信息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2007年基本形成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的格局,初步构筑“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快以“三港、两网、一江”为重点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完成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完成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枢纽功能,初步确立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地位。建设浦东铁路,建成上海铁路南站,形成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基本形成“环、楔、廊、园、林”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和黄浦江、苏州河、延安路景观生态走廊,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20%。 增强区县经济整体竞争力,推进郊区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要求,加快郊区发展,完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区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郊区耕地基本形成林木花卉、园艺蔬菜瓜果、优质粮油各占三分之一格局的要求,落实农业布局规划,加快退耕造林。 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上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加速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创服务全国、融入世界的开放新格局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中加快上海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转向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在这些领域的集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各级政府要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援助就业困难人员政策。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体系,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着眼于培育上海城市精神,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和内容,全面塑造上海市民的新形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继续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村镇、文明城区等创建活动,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和服务领域。 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加强综合调控,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建立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08.76亿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09美元。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 金融、商贸、房地产等已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会展、旅游、信息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2002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城市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公共交通卡和银行卡为重点,信息技术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得到积极应用。 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新进步 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2%。 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和信息港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高架道路、“三横三纵”主干道、越江工程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实现单线通车试运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开始启动。圆满完成了第一个“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面建成。 过去五年是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改善最显著的五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多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4%。通过资产重组和加强管理,本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上升到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之上。社会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得到加强,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在快速发展中不断规范。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基本形成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 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五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42.9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192.67亿美元。2002年本市外贸进出口和口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726.64亿美元和1425.01亿美元。实施了“大通关”工程,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有新的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2002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250元和6212元,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3.1平方米。 2000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净增10万就业岗位”计划,推进“4050”工程,共净增就业岗位35.09万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实施,全市有675.91万职工纳入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 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五年来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增长83.8%,专利申请量增长4.8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3.1%。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成效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取消和调整的审批事项占总量的40%左右。积极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财政支出逐步向公共领域倾斜。推进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办事效率与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精神,基本完成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结构更加科学。 过去的五年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上海正在成为一座世人瞩目、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五年来,上海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智慧,是上海人民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和勇于创新的充分体现。上海人民日益增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已经成为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体上海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举办权,这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通过举办世博会,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上海的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海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