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改了490多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0日03:28 北京青年报 | ||
本报讯(记者谭卫平) 1600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成绩与今后工作任务的比例是3:7。昨天上午,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有关负责人史利国副研究员告诉记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完成,他们起草小组经历了不少次的“忍痛割爱”,为了在篇幅有限的前提下更多描写北京的未来,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市政府今年将要给老百姓做的实事,他们不得不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一再精练,最后缩减到4000多字。 -报告修改接受代表建议 史利国向记者介绍,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最后的表决稿一共花了三个月时间,经过七个阶段的讨论定稿,共修改490多处。每一处修改都凝结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方方面面的智慧、经验和学识。由于会前认真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上会”后到最后的表决稿,改动仅十几处。在这些改动中凝结了人大代表大量的智慧、经验和学识,大到一方面内容的增加,小到一个措辞的斟酌。史利国给记者举了三个例子。在报告最后的修改中,根据代表的建议新增了“加快电力设施和城网改造”。另一个例子是根据13名代表联名的关于“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的议案,在征询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后,加进了相应内容。再有是一些代表建议报告中把“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改善”中的“品质”改为“质量”,起草小组在查阅了词典和大量的资料后接受了代表的建议。 -报告最先体现“民生” 史利国告诉记者,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有一个大的标准就是要“实”。要把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报告中把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之本”放在了今后本市所有工作任务之首。同时史利国还特别说到报告中另两个比较突出的地方:一个是把带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和一个加速器”放到一起来写,即投资、消费及奥运经济;另一个是把优化发展环境用了很大的篇幅和多个方面来写。 -充满活力的“起草”集体 史利国介绍,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小组共有12个人,其中年龄最小的26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集体。在他们中间有两个博士、8个硕士,涉及了经济管理、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管理、农业经济、中文近10个专业的人员。这些年轻人三个月前就在办公室里挂上了一个报告起草倒计时的时间表,他们给自己的工作都精确到了每一天,每一个环节。北京这近几年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报告起草小组的人员专业构成也开始丰富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