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在决策之前(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2日05:53 北京青年报 | ||
郭小景 在九届700多位政协委员心目中,200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可谓实现了一次委员参与面广、讨论问题范围大而深的政治协商。作为关系新世纪之初首都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它将市政协委员的心紧紧粘贴了近一年时间。 回想起来,政协机关有关工作人员认为,北京“十五”计划从有思路到定稿,其制定 3月22日,市计委负责同志向全体市政协委员通报了制定“十五”计划的基本思路。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分别与市政府对口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就“十五”计划基本思路中有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城市建设、教文卫体工作、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招商引资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内容提出数十条意见建议。 5月16日,市政协以协商“十五”计划的基本思路为题,专门召开常委会讨论,副市长刘敬民到会听取意见;8月下旬,副市长刘志华率“十五”计划起草组成员,又一次到市政协听取委员对“十五”计划纲要修改的意见。 9月20日,市政协再次召开常委会,市计委主任袁振宇就“十五”计划纲要作出说明,委员们对纲要进一步进行了协商讨论,副市长汪光焘、刘海燕到会听取意见。 10月16日,市委把即将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表决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征求意见稿)送到市政协征求意见。 在近一年时间里,政协委员就此一共提出了9个方面、200余条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建议送至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后,市委、市政府领导贾庆林、刘淇、张福森、龙新民、孟学农、杜德印、汪光焘等对此都有专门批示。时任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在对市政协常委会《关于北京城区危旧房改造问题的建议案》的批示中指出:“市政协《建议案》是对我市城区危旧房改造比较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成果,应成为这方面决策的重要依据。建议在制定‘十五’规划时,把危旧房改造作为子项目进行专项规划。”当委员们从修改后的一稿又一稿“计划”中看到自己所提意见被采纳时,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认为,“五年计划”的协商比往次更民主、更充分、更有成效,汇聚了政协委员和市委市府共同浓浓的爱国情、炽热的首都情、赤诚的肝胆情和真挚的公仆情。 ■开辟“说”的新渠道 政协虽然没有立法权和决策权,但是她代表社会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 以前,在市政协委员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流露出委员的一些牢骚、无奈和顽强。现在,政协委员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说了不白说,有效更要说”,而且说的形式不断更新。 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强化的政治协商职能,到了第九届已经从政协全会的最高形式——集中协商,贯彻全年的专题协商,又增加了议政会的协商新形式。从九届一次会议开始,市政协与市委统战部联合,邀请本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参加,同时邀请市委市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到会,就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中重要问题通报协商。五年来,先后就重大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社会保障措施实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工作、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召开了14次议政会,从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商讨了真知灼见。 政协全会的集中协商可以说在九届五次会议也取得新的进展。过去,全会上小组讨论、专题座谈,委员的意见建议提完就完了。去年3月10 日,当贾庆林看到汇总上来的79条意见和建议,专门批示“请市两办组织有关部门、单位研究这些意见、建议,提出解决措施,由两办逐项反馈市政协”。当年6月,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办理结果装订成了一本388页的书交付市政协。 政协组织是中国的发明,她没有立法权,没有决策权,但是她代表社会各族各界人士,说话掷地有声,影响日重,这就是民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保障民主政治实现 政治协商的制度保障逐步扩大,委员提案“挺起腰杆儿” 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民主政治的实现不过是一句空话。为此,北京也在创造规范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环境,为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