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家望) 昨天,记者在民盟北京市委举办的2002年人文奥运研讨会上获悉,一项最新的“北京市民礼仪水平”调查研究显示,北京市民礼仪水平亟待提高,尤其在个人礼仪水平(包括仪表、仪容、仪态)方面,女性高于男性4个百分点。
与学识有关
据参与这项调查的北京外事职高礼仪培训中心副主任吕艳芝介绍,此次703名调查对象的问卷总平均分仅为52.04分(满分100分),这说明目前北京市民在礼仪认识上不但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在交往礼仪方面更加需要提高。从调查中发现,北京市民的礼仪水平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市民之间礼仪水平的差异十分显著,如研究生学历的市民礼仪水平为57.95分,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市民礼仪水平平均为26.84分。
与行业有关
不同行业市民的礼仪常识总平均分按由高到低排序为:研究生、银行职员、教师、机关干部、大学生、服务业、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企业人员、工厂工人、高中生、中学生、社会人员。其中社会人员总平均分为34.25分,调查中一位无业人员这样说:“我也不上班,我做那么好让谁看呀!再说了,我哪知道有那么多规矩呀。”而另一位在市级研究院工作的人士却有完全相反的说法:“个人的形象往往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形象,不能不重视。”可见社会角色意识与礼仪水平有直接关系。
与年龄无关
调查还发现,礼仪水平与年龄无关,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重视程度,以往那种动辄“现在小青年如何如何”的说法显然是社会偏见。此外,个人礼仪水平比交往礼仪(待人接物)水平高,比如调查中“为他人作介绍时,长辈与晚辈之间应先介绍哪一方?”正确率只占10.25%;另外国际礼仪知识也相当匮乏,如“竖起拇指,在澳大利亚表示什么(侮辱)”?一题,正确率只有6.04%。
吕艳芝认为,目前北京的礼仪教育,只在为数不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某些大专院校中存在。显然这种只面对少数人的礼仪教育,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无法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而社会培训是使多数人获得礼仪知识的较好渠道,但礼仪培训不像英语等级取证和电脑取证那么让市民感到是一种急需。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倡导,或采取适当政府行为,督促市民重视礼仪水平的提高,重视自己的文明程度与人文奥运的关系,积极加入到礼仪培训的行列中来。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