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峡工地11月3日电 (记者 施勇峰 刘紫凌 戴劲松)半月前,万余字的《长江三峡二期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鉴定》,在全体专家组成员欣慰而激动的掌声中通过。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验收。历经十年,三峡工程这个中华民族继两千年前建造万里长城之后的又一“傲世巨作”,正向首期蓄水、发电和通航三大目标挺进。
验收吹响了三峡工程二次截流的号角。连日来,记者在一线工地,处处感受到“质量 无止境”的强烈氛围,两万多名建设者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严抠质量“标准”,精雕细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到三峡工程,不知什么是质量”
记者见到十多本《三峡工程质量标准》,几乎所有的指标都高于国内水电行业规范,有的甚至超过国际标准。一家曾转战大江南北的施工单位,在永久船闸的浇筑中一度跑模1-2公分,这在其它工地能顺利通过的问题,在这里却被定为质量事故。两相对照,全员警醒,这家单位从此叫响了“一流无止境”的口号。
眼前已经封顶的三峡左岸大坝,全长2309米,混凝土总浇筑量为2794万立方米,其浇筑量折算成1立方米混凝土块,可绕地球大半圈,堪称世界水利工程之最。三峡大坝的坚实耐久,事关长江中下游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大坝混凝土浇筑质量是工程重中之重。
于是,混凝土施工平常看来是一个粗活,在三峡工程却成了“精细”工。这里采用的石子是将巨石经过3次粉碎、清洗和4次筛选,再分成粒径为5至150毫米的小石、中石、大石、特大石,然后加以级配和秤量,拌入混凝土。如果碎石含泥量超过5‰,碎石就成为废料。长江边堆积着取之不尽的江沙,质地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江沙中含有微量的云母,而云母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胶合”性。为此,建设者舍近求远、劈山开石,运来质硬品优的花岗岩,再碾磨成细沙。
冬保暖,夏保凉,混凝土比人还娇嫩。记者曾冒着酷暑,来到百米高楼的微机控制拌和系统,机身轰鸣的出口前,混凝土源源流淌,凉气阵阵袭人。在现场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李君林说,三峡大坝每立方厘米混凝土块,要承受170公斤压力,浇筑质量的关键是防裂,而气候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和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泥发热是产生裂缝的“元凶”。为此,三峡工程现有的6套大型自动化拌和系统,均采用一次风冷骨料加冰的温控新工艺,大规模生产低温防裂混凝土,混凝土出机温度低于7摄氏度,再经过传送带输送进仓,浇筑温度不超过16摄氏度。
从木工到武警水电总队副总队长的吴朝栋,干了近30年的木工专业。如今,他负责三峡永久船闸的闸室建设。他说:“我从上海虹桥机场干到这里,要数三峡的技术最高,‘不到三峡工程,不知什么是质量’这句行内流行的口头禅一点都没错。干好三峡,我这辈子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子孙后代。”
“合同短暂,责任长存”
三峡工程作为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大小项目合同期限长的不过十年,短的则仅仅一两年,但所承担的责任却是千年长存。
武警水电部队三峡工程指挥部政委张去北说:“几十年之后,我们都不在人世了,一纸合同还有什么约束力?但合同反映的不单单是市场关系,不能认为完成了合同就完成了任务。合同短暂,责任长存。如果工程质量今后出了问题,对历史、对子孙后代就无法交待。”
作为特大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出一点小的质量问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大坝混凝土施工中发生局部架空质量事故,建设者知过则改,及时组织力量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修补,并举一反三,对导流底孔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和修复。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设计是质量的灵魂,要敢于负责。”作为工程总设计师的郑守仁院士,总是这样叮嘱设计人员。凡是重点部位的验收,他都坚持到现场参与,以无私无畏的胸怀团结大家严把质量关。1998年春节,左岸13坝段基础即将验收。当时,参建各方现场代表已表态同意,施工单位也准备开仓浇筑,郑守仁却力排众议,指出建基岩面处理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连夜整修,将地质缺陷全部处理妥当后,他才签字验收。
责任意识体现在对质量的空前重视,“小题要大做”、“三峡无小事”等已成为建设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自去年起,三峡总公司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标,拨出2亿元设立优秀质量奖励基金,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了“廉政合同”。这份特殊的合同规定:相互间不允许发生任何贿赂行为,一旦发现将受到行政处罚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行贿单位将因此失去在三峡工程参加竞标的资格。
“请来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
不留质量隐患,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要求。为此,三峡总公司建立了质量控制“4+1”监督机制,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监督控制、业主项目部统筹协调管理、质量总监办按专业把关以及国务院三峡工程质检专家组检查验收,有效地对工程进行了质量监管。
如今,“质量第一”已成为建设者的自觉行为。在葛洲坝集团施工处,高竖着一块质量警示牌:“宁慢一步,不抢一秒”,告诫每个人在施工中“进度必须服从质量”。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还活跃着一支作风严谨、铁面无私的“督战队”,日夜不停地对工程的每个角落进行严密巡查。这支专业化工程监理队伍由国内10家水电设计单位的800多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实行旁站监理制,对每道工序进行24小时值守和“盯仓”,掌管着成千上万个单项工程的“生杀大权”。总监理工程师杨浦生说,三峡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是国内特大工程首创,责任重如山。
来自奥地利的焊接专家罗伯特,是三峡总公司聘请的专业质量总监。这位“洋总监”对工程要求严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有人对此发牢骚:“小题大做,存心挑刺”。总经理陆佑楣斩钉截铁地说:“质量就是生命,三峡工程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我们请外国专家当监理,就是要请来不留情面、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
层层从严把关,一个个细微的隐患都被毫不留情地亮了“红灯”:永久船闸南线6闸首人字门顶枢楔因加工偏移被报废;永久船闸南线2闸首人字门有一档头因加工超出10毫米被报废;一扇将安装到泄洪坝导流底孔的平面事故门因材质不合格被报废……
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近日宣布,工程开工以来,共评定的13万多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验收合格,优良率达80.94%,其中今年前10个月的优良率为92.5%。(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