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敏的行囊中有一件防弹背心■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由资深阿富汗问题专家率领的恢复驻阿使馆先遣组明日离京飞赴喀布尔
本报记者杨涛报道 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在关闭近9年后有可能将重新恢复外交工作,明天外交部6名工作人员将启程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视察使馆馆舍并与各方接触。工作小组的领队张敏先生昨天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透露,阿富汗新政府组成后,如果条件成熟,使馆将修复并派驻外交人员,届时中阿外交将全面恢复。
昨天下午,记者在外交部亚洲司阿富汗处见到了正在收拾行囊的张敏先生,他从1959年就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大学留学,此后一直从事对阿富汗的工作,也是中国驻阿富汗原使馆代办,是位“阿富汗通”。1993年,由于安全原因,中国临时撤回了驻阿富汗的外交人员。
张敏告诉记者,从1992年开始,随着当地游击队进入喀布尔,各种派别的武装斗争不仅破坏了喀布尔,也波及了使馆的安全。“阿富汗的总统府、总理府、外交部、安全部都和使馆近在咫尺,所以使馆经常受到误炸”,仅张敏还在使馆的时候,就中过13枚火箭,三座楼中的一座已经严重损坏,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活条件也无法保障,在这种状况下终于在1993年撤离了阿富汗。
对于目前喀布尔的安全程度,张敏的估计比较乐观,“但是抢劫、流弹等还有可能出现”。所以,在准备出发前,工作小组储备了包括衣食住行等的大量生活必备品,也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等设备,记者还看到了防弹背心这样的特殊装备。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孙玉玺也曾长时间从事对阿富汗的外交工作,多次到过阿富汗,他对阿富汗的印象就仿佛这个国家从四面看都是山,尤其是在1985年第一次乘直升机接近阿富汗的情形令他终身难忘,“副驾驶拿着个铁盒子出来给我们每人发纸条写留言”。在和阿富汗人的接触中,孙玉玺说,“如果他们认为你是朋友的话,就会为你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记者还了解到,视察使馆的工作组明天将启程,首先飞抵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然后转机。由于喀布尔的机场跑道已经被轰炸瘫痪,只能飞到距喀布尔不远的巴格拉姆,再乘汽车抵达喀布尔。考察10天左右以后,工作组将视情况决定使馆的修复工作。
昨天记者独家专访了外交部的张敏先生,他向记者透露了此行的具体细节以及当年退出阿富汗的内情。
-使馆安全被内战波及
张敏先生是原驻阿富汗使馆代办,从学生时代就在阿富汗,和阿富汗结下了四十多年的情结。据他介绍,自中阿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很好,但是这种情况在1992年发生了变化。“游击队进城后,各种武装派别的斗争一直存在,使馆经常遭到破坏,被子弹甚至火箭波及也就成了常事。但是破坏其实都不是针对使馆的,只是被波及而已”。
据介绍,1993年张敏撤离阿富汗时,喀布尔市中心主要街道两侧的三层楼全变成了废墟,原先漂亮堂皇的王宫也变成了一堆废墟。而使馆更是多次挨炸,撤离前就已经中13枚火箭。张敏当时正在阿富汗外交部,眼看着火箭弹成排地像个扇面一样飞向使馆。当时商务处的两位同事还在和一个阿富汗商人会谈,火箭就在距离他们两米处的房顶上爆炸,炸了一个两三米见方的大洞。
到撤离时,使馆的三座楼中已经有一座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工作人员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这也是撤离的根本原因。
-五星红旗一直飘在喀布尔
使馆人员撤离后,并未完全放弃使馆。事实上,工作人员一直委托阿富汗当地的朋友照看使馆,使馆内还有三个雇员负责打扫、清理工作,他们还定期接到中国国内发过来的工资。
不仅如此,使馆内的中国国旗还是依然继续飘扬,尽管工作人员已经撤离了,但是从表面上看这里依然是中国驻阿富汗使馆。
现在,准备重建使馆的工作小组计划抵达喀布尔后立即视察使馆的情况,如果有可能,工作小组将不住进当地酒店,而是直接入驻使馆。
-使馆重建意义深远
工作小组抵达喀布尔后,生活上将全靠自己,当地政府能够提供的关照可能不大,工作人员将要面临的危险也可想而知。张敏认为目前喀布尔的情况不太好说,“没把握会发生什么”,但是危险不会太大,只有抢劫、流弹需要防备。
至于重建使馆的情况要到视察工作结束后才能决定,同时也要看新政府组建的情况,最佳的方案就是各方面能达成和解,和平能尽快到来。使馆重建的工作届时将全面开展,中国在阿富汗的外交工作也将恢复。
“阿富汗和中国是传统友好的邻邦,建交半个世纪以来关系很好,我们也愿意为阿富汗的和平尽力,而一切工作都必须在使馆存在的前提下才可以运作”。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