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
“9·11”事件除了让“世界性恐怖主义”、“国家安全”、“新战争”成了高频词外,“生命的价值”、“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怎样活着才更精彩”、“为现在活还是为将来活”等命题也凸显出来。
就像没有人能准确地估计“9·11”将给美国和美国人的价值观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样,我们也无法想像“9·11”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许正悄悄地影响着一些人对生命对未来的想法。
由郑松展开的一个生活事件
主人公:郑松(男,31岁,某国有投资公司项目经理)
和多数城市的青年白领一样,郑松一直生活得很有章法———毕业、深造、晋职、提薪……他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享受着物质带来的快乐,也追求着“更有质量”的生活———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是他的楷模。为了向楷模们靠近,郑松从未放松过英语的学习,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甚至有了出国深造的念头。想像着“有一天自己以美国名校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华尔街,挥斥方遒”,郑松就止不住前进的脚步。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切都尽在把握之中”。可是,最近他放弃了出国的准备,尽管为此他已经努力了两年。
“那天晚上,我在线上找资料,有朋友从QQ上传来消息,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楼,又一架撞了,五角大楼也被攻击了……一条又一条,我以为是玩笑,不耐烦地回他,‘有没有搞错,今天不是4月1日!’朋友要我去新浪看,到新浪一看,天!是真的!美国被袭击了!那两座财富象征的大楼就在眼前燃烧!”
一夜没睡好的郑松第二天到公司上班,同事们说起这事都唏嘘不已。想到大洋彼岸那些怀着期待开始一天生活的人们一瞬间就陷入了灾难,大家感触良多。“都是些人尖子啊!得经过多少轮厮杀才能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立足!”“看看,上名校,进大公司,拿高薪水,多让人羡慕的一些人,一下全完了!”“这世界可真难说,你说你奋斗啊奋斗,可突然间你的生命都灰飞烟灭了,那些努力不都白废了吗?”大家七嘴八舌。“生命无常,及时行乐!”不知谁冒出这么一句。
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一下子像那两架飞机样,轰地一下撞上了郑松脑袋里的两座“世贸大楼”———平时看来坚不可摧的“努力、奋斗”等信念,竟摇晃了起来。郑松对自己颇为强烈的反应感到吃惊,但他真的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10月,郑松停止了一直进行着的留学申请,他开始出现在房展会上。11月,郑松向朋友们宣布:“我要买房子了,如果她同意,我们会在明年结婚。”恋爱5年从未言及“结婚”二字的郑松终于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可能在别人看来,这一切太戏剧化了。”郑松最近的一系列举动,确实让朋友们颇为吃惊。“我也没有想到,竟会因为一个离自己很
遥远的事件而让自己的生活转弯。我不多愁善感,不过当我把自己真正放到一个普遍联系着的世界里时,我发现,原来自己笃信的一些东西,会很容易发生碎裂。过去,我总是急匆匆地往前奔,觉得前面的路更宽更好,有更有意思的东西在等着你,为了未来,现在吃点苦受点累没什么。可现在,连一向对安全非常自信的美国也不堪一击,还有什么是可以把握的呢?你努力,
前面有好路在等着你,可是也许你根本就走不到那一天。生命无常,你能把握的不是将来,只是现在。”
现在,郑松说自己的生活词典里“没有过去时和未来时,只有现在进行时”。买房、结婚,在过去的郑松看来,都是“只有对生活没有太多幻想了”才会产生的行为,但它们没有先兆地在他身上发生了,来得既现实又平凡。“越漫长的路你付出的越多,能得到的回报也越不稳定。”郑松回了个身,“还是即时的好。”
关于“郑松行为”的一个小范围讨论
郑松不是惟一的“让生活转了一个弯”的人。“9·11”事件除了让“世界性恐怖主义”、“国家安全”、“新战争”成了高频词外,“生命的价值”、“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怎样活着才更精彩”、“为现在活还是为将来活”等命题也凸显出来。
“9·11”给了我一个休息的理由
范勇(32岁,男,IT公司经理)
有个小说,忘了作者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但题目印象很深,叫《永远有多远》。就像我的工作,好像有规律可循,但实际上又没有定式。你只知道不断往前走,前方没有尽头。有尽头的生活让人厌倦,但没有尽头的道路又让人恐慌。没有尽头加上不确定因素,比如“9·11”,足以让人不知所措。而且如果你看到那些走在你前面,和你一样坚持某些东西的人的结局,就更对自己没有把握了。有时就会给自己一些休息的理由,走得那么快那么好,又能怎样呢?不一定要走那么多路,只要走一路有一路的欢乐就好。“永远”是不可丈量的,但欢乐是你可以把握的。
无论发生什么,绝不及时行乐
风光无限(23岁,女,政府机关公务员)
除了“9·11”,还有很多天灾人祸,谁知道什么时候找上自己呢?如果都及时行乐,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不奋斗。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只要今天我过得充实和丰富,只要今天我曾经奋斗过付出过,即使明天死了也不后悔。无论发生什么,我绝不及时行乐。
生命很容易“过期作废”
靳新(31岁,女,某上市公司投资部经理)
毕业后工作了5年,为了摆脱小城平凡的生活我重回学校念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那年我都29岁了,“大龄女生”找工难,我忙活了大半年才找到现在这份工作。工作上竞争挺残酷的,淘汰的危险随时都有,虽然现在每月收入不错,但你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端碗饭吃。过去念书时我也有恐慌感,但那是惟恐自己本事不够。现在的恐慌是觉得生命忽然一下就走了这么长,而我还没有开始有滋味地生活,整天忙来忙去不知都做了些什么。所以,现在有条件我就会享受一把,不会苦了自己。在别人眼里我现在的生活相当“小资”,许多事宁愿花钱也不想稍稍费点儿力。可能这是末日心态,生命很容易“过期作废”的,“9·11”是个最好的例证。不知道那些遇难的人在临死前有没有懊悔过没有认真享受生活,如果是我,肯定会的。所以,我抓住现在。
把每天都当作“末日”
烟笑天涯(20岁,男,大学三年级学生)
人生本来就无常,如果把偶然性夸大了,不好呀。不过,真把每天都当作“末日”,可能反倒会感到生命的宝贵,会更懂得善待自己呢。反正我不会受什么影响,毕竟没有切肤之感。这个问题美国人肯定比我想得多。
诗意的说法是“过好每一天”
陈其峰(29岁,男,大学老师)
其实人的生命本身就很偶然,“生命无常”存在于生活所有角落,不是“9·11”所特有的。从书本里、从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只不过“9·11”中遇难的许多都是通常我们说的“业界精英”。据说在世贸中心大楼遇难的人中,有230人是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副总裁,有130人是规模大小不一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人,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让这些人成为关注点。在有些人眼里“华尔街”就像一个明星璀璨的舞台,大批明星突遭不测,自然让人生出“人生无常”的慨叹。不过,“及时行乐”在我看来有些放纵,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透支。另一种诗意些的说法,应该是“过好每一天”。
及时行乐,我有理由这样吗
张晟(25岁,男,IC设计公司工程师)
做件事情,总得有个理由吧!别人要“及时行乐”可能有他自己的理由,但我可没有,至少“9·11”这种离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不会成为我的理由。再说,刚毕业才几年,什么都没有,拿什么乐呀?如果说得过且过也是“及时行乐”,那这种人多了去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如果普遍没有安全感的话,我想“及时行乐”会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态度。
附言:
在采访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谈到“生命无常”和“及时行乐”,30岁左右的人比20出头的话更多,有更多的拥护者。也许年长几岁的他们曾经打拼得很苦,也许青春不再使他们更感到“生命苦短”?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