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WTO专业博士、上海外贸学院副院长刘光溪有着13年的复关、入世谈判经历,如今虽然远离谈判桌,但并没有闲着。在中国入世后几个小时,他就出现在广东。昨天上午,在这个被他誉为“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刘光溪作了他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的首场专题报告———《WTO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报告会上,刘光溪指出,入世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入世不 是让步而是进步;不是牺牲而是贡献;不是超前而是补课;不是丧失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是赢得了巩固扩大民族根本利益的挑战性机遇和条件。他直称目前国内对中国加入WTO存在着认识上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入世意味着“狼”来了
几乎是中国入世谈判了多少年,“狼来了”就喊了多少年。刘光溪并不赞成这种说法。他认为,中国入世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一次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存在着竞争。刘光溪认为,现在有人说:中国入世,近期看弊大于利,中期看利弊差不多,长期看利大于弊。这样静态地看问题是不客观不准确的。现在的利很可能是制约未来发展的弊;现在的弊很可能是刺激、推动未来发展的利。如果不充分利用所谓的利,以为入世了就万事大吉,那么,这种利很可能稍纵即逝,最终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刘光溪同时指出,入世将使中国参与到世界性的竞争中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将在竞争中逐步壮大。他举例说,狼来了,可以吃羊,羊少了,花草就更茂盛了,而更多的狮子、老虎又可以吃狼,这就是一个竞争过程。
误区二入不入世意义不大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不加入世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一直发展得很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并未入世,广东不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吗?针对这种论调,刘光溪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不可阻挡,中国现在是逆水行船,不进则退,必须尽快将自己的发展纳入到国际惯例的轨道上去,否则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误区三入世是让步和牺牲的结果
有人质疑全国那么多人花了15年心血,作出这么大的让步与牺牲,到底值得不值得?刘光溪回应道:中国入世后要开放市场,但绝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入世后,我们能公平地进入别国市场,别的成员履行世贸的义务,就是中国进入他们市场的权利。权利与义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入世谈判不是让步,是进步。
误区四着急入世超前了
有人认为中国有些行业还没准备好,这么着急入世是否超前了?对此,刘光溪认为,在我们现有的生存空间里,并没有什么超前之举,我们能与时俱进就不简单了。中国入世,本质上是在补课,补53年来没有以贸易自由化推动经济发展的课。中国的市场经济才搞了9年,而别人已经搞了数百年,差距太大了。就是从关税减让的角度来讲,到2005年,我国的关税总体水平才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贸易自由化的速度并不算太快。
误区五入世是“入套”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入世,似乎是套上了金箍咒,入世会变成“入套”。刘光溪认为,如果说中国入世是入了市场经济的套的话,这种入套入得值!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刻意经营,强化按国际惯例、按规则办事的意识,就更值!
误区六入世后很多人将下岗
有人认为中国一旦入世,很多产业将受到强力冲击,很多人要下岗,不少企业将倒闭。刘光溪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企业倒闭是正常的事情,但我们更要看到,入世将使更多的人上岗、大发展。那种一刀切判断利弊得失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利与弊,关键看你的态度。比如,人们都说,轻纺工业入世后利大于弊,因为入世后将有三五年的宽松环境。如果企业家真的这么看的话,利将转化为弊。因为你一旦放松了,高枕无忧了,三五年的宽松期是很容易过去的,三五年后,环境变得严峻了,我们的竞争力却没有提升,到时候问题就大了。反过来说,人们都说入世后西药业不能随意模仿外国的专利技术了,要多交纳技术转让费,成本增加了,这是弊。其实,有压力就有动力,我们不要低估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西药业的企业家们努力创新,挑战就变成了机遇。
误区七入世损害经济主权
有人认为,中国入世会损害国家的经济主权。刘光溪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入世是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化合作的重要制度桥梁,也是我国妥善处理与各国双边关系的最积极、最具建设性的因素。他认为,关于主权的认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的。1947年以前,关税是一个国家最高的主权,后来,人们发现,关税不但可以谈判,而且还可以降低。所以,不要以陈腐停滞的观念看待发展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主权不是靠封闭、落后所能维持的。而入世恰恰是给了我国一个加快开放改革的契机。入世可以加快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和可预见性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实现与全球化发展和合作的对接,使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一个对外开放的中国,决不能老是袖手旁观地看着他人制定规则而自己只能被动适应;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决不能再失去有保证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权利;一个依赖现代科技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决不能再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误区八入世后洋货泛滥
刘光溪断然否定了这种可能。他说,入世后,有形的门容易打开,但观念障碍并不容易打破,硬件的落后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实际的开放程度度;加上中国入世谈判时在很多行业上设定了保护期、缓冲期,因此,中国入世后开放的力度是逐渐加大的,并不会出现国门洞开、洋货泛滥的情况。(专题撰稿:本报记者陈戈、邓红辉)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