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任首席十五秋
沈觉人
中国入世第一任首席谈判代表,任期自1986年至1991年。作为第一任首席谈判代表,第一次带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渴望走向世界;同时,也第一次把世界贸易组织(当年的 关贸总协定)带进了中国人的思维。
经典回眸
在日内瓦,我们就中国的贸易制度去答复人家问题的时候,主要困难就是中国还是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而《关贸总协定》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当时,各国代表提出来的很多是这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的差别所带来的问题。比如,你们计划怎么制订,你们的价格怎么定。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价格大部分是国家定的,关税也比较高,所以,答复的时候也比较难。谈判有一定的难度。
早期谈判最有感触的是,我们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谈判的相辅相成。我记得从1987年开始,连续3年去日内瓦开会,每次都有新东西带给人家。而且,我们回来也认真学习国内新事物,然后再去给人家介绍,每次都有新发展。应该说,改革是推动谈判进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入世时刻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入世直播。
有感而发
“15年,入世了,不容易。但没有必要为此欢呼。因为入世是一个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点,有权利也有义务;有机遇也有挑战,关键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佟志广
中国入世第二任首席谈判代表,任期自1992年至1993年。
在他主持谈判期间,中国与美国签署了关于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两项谅解备忘录,并在“复关”问题上,确立了“中先台(湾)后”的原则,为以后“入世”谈判打下了重要基础。
经典回眸
20世纪90年代初是最为艰难的一段。回忆谈判历程,佟志广最难忘的是和美国的双边谈判:“也许是巧合,美国代表团成员的姓连起来,刚好可以串成一句话——‘莫斯科郊外遇到一头狼’。我们遇到的正是这么一个强硬的对手。”
1992年10月10日是中美谅解备忘录签订的最后期限。面对镇定自若的佟志广和分分秒秒临近的最后期限,美国代表团团长、当时世界政坛上与撒切尔夫人齐名的著名铁娘子希尔斯大使妥协了。当时针指向午夜12点时,希尔斯终于将佟志广的话原封不动地写入了《中美谅解备忘录》——“美国坚定地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日加入《关贸总协定》”。双方握手的一刻,在场的全体中国人热泪盈眶。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可以随时以此来要求美国扫除入世之路上的人为障碍并支持中国尽早实现理想。
据悉,此后不久,回过神来的希尔斯大呼“上了Mr.佟的当”。她对自己居然在备忘录中写下“坚定地支持……”这样的“共产党语言”深感“不可思议”。
入世时刻在多哈亲历中国入世的历史时刻。
有感而发
“入世”能给中国带来许多利益,但这靠的是人才、技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入世”梦想实现了,我们必须抓紧研究和清理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让它们与WTO规则接轨。同时还要抓紧制定《反倾销法》、《反垄断法》,避免“入世”后外资企业对中国一些行业或地区形成垄断。
谷永江
中国入世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任期自1993年至1994年。可以说谷永江差一点就把中国带进了关贸总协定。1994年3月15日至18日,中国对外经贸部副部长谷永江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6次会议。绝大多数代表明确表示希望尽早结束关于中国“复关”的谈判,还要求中国起草一份中国入关议定书的草案,在5月中旬前提交讨论。但由于少数成员国的阻挠,最终没有成功。
经典回眸
“我担任谈判代表团团长时,进行了多次工作组会议。谈判在这个时期是非常艰巨的,因为缔约方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当时,我们希望能够在1994年年底WTO成立之前,和主要缔约方达成协议,然后顺利地作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进入世贸组织。各个部门特别是各个工业、商业、农业部门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和缔约方谈得也非常艰苦。”
但是,当时美国并没有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这样一个政治意愿。这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谈成的一个关键。对此我们事先也有思想准备,但是还是想争取一下。谈判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些让我们非常不高兴,甚至有时候很气愤的现象,就是当我们在某一个方面达到了他的要求时,马上又提出另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我们如果达到要求,马上又提出另一个方面,就是不断给你提出一些难题。提出这些难题,他们也很清楚中国不会答应。
谷部长接任后,复关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全国出版的书达250多种。而他每个星期都要准备两三个小时的讲话,去研究所、国家部委、学校做各种报告,据说每次都掌声雷鸣。他意识到复关将不仅是对外的谈判,也是对内的谈判。
1994年12月20日,是谷部长刻骨铭心的一天,因为那一天谈判失败,中国没能抢在关贸和世贸的交替口加入进去。但谷部长回国时吴仪手持鲜花在机场迎接他。
有感而发
“入世是中央做的一个很重大的决策,这个眼光是非常远大的。我们要改革开放,要建立市场经济,必须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把我们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
龙永图:中国入世第四任首席谈判代表。
15年的中国入世梦,在龙永图的手中变成了现实。自从1994年开始担任中国入世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以来,为中国的入世,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是任期最长的一届首席谈判官,他的身影在中国入世的多个历史瞬间里闪现。
经典回眸
在整个谈判中,美国的谈判最为艰难。当时,他们追问最厉害的就是你们的企业是怎么运作的?因为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当时我们讲,我们的企业,厂长是核心,书记是中心,两心换一心。外国人就问,你这个两心怎么变成一心?他们认为你这个书记是上面派的,可能代表你们所讲的计划调节,那么这个厂长是想赚钱的,可能是代表你们所讲的市场调节。厂长和书记在工厂的运作当中,在整个工厂的重大生产决策中,谁起最高的作用?是怎么起作用的?当时我们确实讲不清。我们请了很多专家、学者到日内瓦,试图讲清楚我们的经济体制,但是讲来讲去,越讲越糊涂,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
我们当时绕来绕去,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9月,“十四大”正式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份,我还记得在日内瓦的第12次中国工作组会议上,我们代表团的团长非常自豪地对全场的代表讲,我们中国也是搞市场经济的,不过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在当时的日内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国第一次痛痛快快地承认是搞市场经济。
为了“市场经济”这4个字,我们谈判了6年。所以我今天想起这件事情,确实很缅怀小平同志当时的那种魄力。入世时刻多哈,亲手签订中国入世协议。
有感而发
“入世后,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开放,而是不熟悉规则。当中国改革已经迈过第20个年头的时候,我们直面的不再是开放与否的问题,而是关注如何进一步再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问题。在中央作出加入WTO的重大决断时,意味着我们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冲击向主动引进外力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这是意味深长的一幕。”
一名裁判断事由
迈克·穆尔:1999年9月就任世贸组织总干事
作为世贸组织总干事,经历了中国同美国签署双边协议、经历了中国同欧盟签署双边协议、经历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全部通过,还要经历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刻。中国人在将来回忆起入世进程时,可能穆尔会占相当的“分量”。
经典回眸
中国入世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穆尔说,有几场谈判令他至今难忘。而每次碰到这种困难的时刻,他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停滞是暂时的,谈判将会重新启动,因为各方都有希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强烈的政治和经济意愿。他举例说,在中国结束入世谈判前的一次谈判中,中国和美国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卡壳”了。美国强调世界贸易组织应该把中国作为发达国家来对待,而中国则坚持应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双方争执不下,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达成了妥协。
最令穆尔难忘的是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在日内瓦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他说,会议开始时,人们都感觉到事情该有结果了,中国将要成功入世了,但当时大家的心情却说不清楚,只是在互相观望,好像相互询问:难道真的没有任何技术性问题要处理了吗?这种安静持续了好一会儿,直到最后工作组主席敲下手中的槌子时,与会者们才终于放下心来。尽管当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但在场所有的人都喝了庆祝的香槟酒。
有感而发
“我很荣幸参加了中国入世最后几年的谈判,亲眼见证了中国这场‘长征’的最后冲刺。”中国入世将使各方都获得好处,将使中国的市场向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开放,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业出口将会增加,市场将会更大。同时,也会使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不但能促进中国与亚洲邻国的贸易增长,而且一个全新的、透明的和稳定的中国贸易体制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入世时刻
在多哈为中国入世敲响定音槌。
两个“对头”真棘手
巴尔舍夫斯基:美国前任贸易代表
在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谈判中美国代表团的领头人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夸奖她是“我们国家一个出色的谈判高手”。1999年11月15日15时50分,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北京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为中国的入世扫清了主要障碍,也把巴尔舍夫斯基的名字同中国的入世紧紧联系在一起。
经典回眸
在中美达成协议后,巴尔舍夫斯基难以抑制欣喜和兴奋的神色。自接替在飞机失事中遇难的坎特担任贸易谈判代表与中国进行世贸谈判以来,她遇到的是中方坚持原则的态度和优秀的谈判对手。她因建议克林顿尽快促成中国入世而被美国部分舆论认为只适合一般贸易磋商。此刻巴尔舍夫斯基心中的成就感可想而知。面对斯珀林的当众褒奖,她只说:“希望我妈妈也听到。”
巴尔舍夫斯基把中美间达成协议归功于双方领导人的努力。巴尔舍夫斯基说,这次谈判前,江泽民和克林顿通了两次电话,为谈判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她认为朱镕基在这次谈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表示有信心美国国会会支持中国成为世贸成员。
有感而发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国际社会‘极其重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入世将使这一机构成为‘真正的世贸组织’。”
拉米:欧盟贸易专员
中美之间达成协议后,欧盟几乎成了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个主要目标。2000年5月19日,欧盟代表拉米同我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中欧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入世双边谈判即将结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进入最后的加入程序阶段。至此,中国一只脚已经迈进了WTO的门槛。
经典回眸
中美达成双边协议后,欧盟声称,其同中国谈判的目标有80%与美国一致,20%是欧盟特有的。欧盟迟迟不与中方进行谈判,直到2000年1月底,中欧谈判才在布鲁塞尔悄然展开。
2月,中欧司局级谈判在北京举行,新任欧盟贸易委员拉米放话:“如果进展顺利,我将跳进飞往北京的飞机。”结果拉米并没有现身北京,不过双方立场已非常接近。中欧谈判的主要难题是欧盟在保险、电信、零售领域提出比美国更高的要价。
3月28日,拉米在沙尘暴中抵京,当天下午便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外经贸部的谈判桌前。人们预料,中欧谈判不会轻而易举。果然,谈判进行了4天,无果而终。
5月19日,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18时18分,石广生和拉米同时在协议文本上签字。拉米高兴地评古论今,他说,中欧贸易投资规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所以欧盟一直支持中国加入WTO。拉米表示,欧盟希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尽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WTO将为中国改革提供新的动力。
有感而发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该组织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组织。中国入世后将有利于产品出口,同时中国也将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因此中国入世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包括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岁月悠悠白了头皮埃尔-路易斯·吉拉德
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主席
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设立中国工作组,瑞士贸易代表吉拉德先生是中国工作组的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主席,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4年零6个月。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落下帷幕,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法律文件。历时14年零6个月的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至此完成了历史使命。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说:“感谢中国工作组,感谢吉拉德做出的不懈努力。”
经典回眸
决定中国入世命运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于当地时间2001年9月1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在当天举行的正式会议上,首先由中国工作组主席吉拉德主持逐项通过中国工作组报告书、议定书以及各项附件,并决定将这些文件提交世贸组织总理事会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还将提交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在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中国将成为正式世贸组织成员。
在9月17日他主持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这位不苟言笑、谨言慎行的瑞士经贸大使,与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热烈握手拥抱,并第一次当众大声说:希望中国尽早加入WTO,并对中国代表团所做的工作大加赞赏。吉拉德说:在他任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主席的14年中,他从未对谈判丧失过信心,正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代表们的决心和耐心,促成了最终令各方都满意的成果。有感而发
“对于我的‘失业’,我还是非常高兴,欢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希望中国在世贸组织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