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_logo
Sina. Ads.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舰船知识》网络版 > 新闻报道
 


关于科索沃的对话(十七)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4月18日 14:36 《舰船知识》网络版

  问:看来北约现在对派地面部队由于不决,特别是北约中的欧洲国家, 而美国似乎更积极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答:前几次对话我们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谈到了这个问题。现在 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看一看。从深层上看,欧洲人对塞尔维亚人更了解。 美国人在这方面不仅差多了,而且也被冷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特别他们 的文化优越感太强烈,总认为他们的文化血液可以被所有民族所接受,所 以行为上极为生硬。从他们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就可以体现出来。虽然美国 国内有象基辛格和亨廷顿这样比较注意文化的人,但不占主流。反观英国 的布莱尔,对派地面部队就十分谨慎。这不免让人想了英国一些历史学家 对塞尔维亚人的了解,和丘吉尔对铁托的支持。

  事实上,在中东欧的历史上,塞尔维亚人反抗外族的侵略是非常独特 的,他们往往把历史变成一种现实的政治激素。可以注意到,这次北约空 袭南联盟时,南联盟人民这方面的文化积累又被激活了,一些历史上的谚 语、民歌都被重新演义(广场唱歌、挂靶标、跑马拉松等)。国内一些媒 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常常提到1398年拉扎尔大公在科索沃抗击奥斯 曼帝国入侵时的那种塞尔维亚民歌。实际上,这段民歌一直在南斯拉夫人 民抗击外族侵略中流传不衰。1912年塞尔维亚军队解放科索沃时,士 兵们走过1389年和1448年抗击奥斯曼帝国的科索沃古战场时,为 了不惊动长眠于地下的英雄都脱下了靴子。著有《南斯拉夫史》的英国历 史学家帕默尔曾经说过:塞尔维亚求解放的斗争的重要性对欧洲来说是难 以估量的。包括我们在" 对话" 中一直强调的塞尔维亚军官团,在19世 纪塞尔维亚人反抗奥斯曼帝国占领的起义中就已经有了雏型。当时他们的 起义队伍不仅武装很好,而且有建立自己政府机构的自觉愿望。虽然几经 失败,但也不断进行着积累(当时他们试图求助于俄国,而俄国也并没有 帮忙)。二战是一个机会,铁托终于实现了先贤之梦。冷战结束后,西方 虽然不断肢解南斯拉夫,但除了用他们几个世纪一直习惯用的" 尺子" 把 南斯拉夫分割之外,并没有摧毁塞尔维亚的文化。相反,把几百年塞族的 渴望自由和反抗侵略者的文化基因,在南联盟人民的血液里变得更加浓稠, 可以断定,如果北约轻易派地面部队进入南联盟,会催化南联盟人民的一 种基因转换,米洛舍维奇也很容易把国家转入战时体制。

  问:看来我们在分析北约轰炸还是派地面部队的问题上,更应该注意 军事以外的东西了。美国难道就没有注意这一点吗?

  答:美国人就是被冷战的胜利弄晕了。在俄罗斯他们已经试验了一种 " 换血" 的办法,连索罗斯都扔进了不少钱进去,但科索沃一炸,俄罗斯 那种反抗的血液不就又开始流动了吗?再看看中国,多少没有议员都没有 来过中国,一些美国人甚至不知道中国目前是个什么样子,不都对中国指 手划脚吗?更何况是南联盟了!其实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对抗苏联对南斯 拉夫开的汽车放过市场,他们当时就没有想一想南斯拉夫的产品为什么没 有竞争力,并不简单是南斯拉夫没有" 民主",而是南斯拉夫人更适合干 什么。现在美国将军说阿帕奇已经到了,这是威胁吗?看对谁说了,南联 盟人心里想的可能是正好等你来呢!要不然怎么让塞尔维亚辉煌的历史和 民歌传宗接代呢?总之,美国人脑子里想的游戏规则与南联盟人真正奉行 的游戏规则有差距,只能说这是文化上的差异和不理解。不过,美国人多 少还是从朝鲜战争、越战和阿富汗接受了一些教训,决策机制与那时候也 不一样了,要是没有这些,早派地面部队了。在这个意义上看,美国人也 存在着一个基因转化的问题,他们老想用" 尺子" 把民族问题解决,结果 造成的确是一种矛盾和文化上的深度积累。要不然美国怎么拥有那么强大 的军事力量,那么多海外驻军,那么高的犯罪率和警察、监狱、律师成本。 否则,美国怎么把一群为财富和追求财富的各个人种聚集在一起。一旦它 不去管别人的事情,它自己的事情一样也会爆发。只有在它真正意识到仅 靠军事实力扭转乾坤的一筹莫展时,它才会想别的办法。至少现在还没有 看出来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是说要轰炸到今年夏天吗?但愿在二十世纪最 后的夏天里,巴尔干山脉的岩石和多瑙河盆地的雨水能让美国人清醒一些, 回头看看自己的文化基因里是不是也有问题。

本文为《舰船知识》网络版特供新浪网,特此感谢。

《舰船知识》网络版网址:http://www.jczs.com.cn/

新浪网科索沃专题: http://dailynews.sina.com.cn/world/focus/kosovo/kosovo.html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舰船知识》网络版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