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 长江日报> 新闻报道 |
在以色列这个政治敏感度极高的国家,任何事似乎都能同中东和平进程联系起来。例如,当连续几个月未见雨滴后, 就有人说,因为政府要把戈兰高地还给叙利亚,老天发怒了,就用干旱来惩罚人们。 3月6日,反对党利库德集团向议会递交了对巴拉克联合政府的不信任案,理由是教育部长萨里德决定将一位巴勒斯 坦诗人的5首诗作列入公立中学文学作品选读科目。 使巴拉克政府陷入困境的这几首诗是达尔维什的作品。今年58岁的达尔维什是巴勒斯坦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有“ 巴勒斯坦国民诗人”之称。他有关爱情、亲情及思念故土的诗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流传甚广的佳作。但是,达尔维什 极强的民族主义感情又使他成为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是巴勒斯坦国国歌的词作者,也是巴解组织60年代通过的《巴勒斯坦国 民宪章》的起草人,该宪章中有要求消灭以色列的条款。达尔维什曾是巴以和平的强烈反对者,1993年当巴以签署《奥斯 陆协议》后,达尔维什退出了巴解组织。 因此,在某些以色列人的心里,达尔维什不是诗人,而是“反以”政治活动家,他的诗不仅是文学作品,而是“反以 ”的宣言书。 萨里德在解释自己的决定时说,达尔维什入选的5首诗作不涉及任何民族主义情绪,而且作为选读作品,任课老师有 权决定是否教授。萨里德说,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应该多了解对方,无知不可能让双方成为和睦相处的邻居。 以色列专栏作家希德翁-利维在《国土报》上撰文指出,达尔维什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创作的主题。1948年,达 尔维什刚刚6岁,他生活的阿拉伯村庄被以军占领,成为刚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领土,达尔维什不得不接受以文化教育。19 68年,由于积极参加抵抗以占领的活动,达尔维什被软禁。1970年,作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成员,达尔维什被迫 流亡异国。1996年,达尔维什终于能够重返巴勒斯坦,定居约旦河西岸巴自治城市拉马拉,他本人也不再是巴以和平的强 烈反对者。达尔维什的母亲和其他亲人仍生活在现属以色列的加利利地区,距他的住地开车只需一个半小时,但以色列方面至 今不准他入境,回故乡探望家人。利维说,达尔维什的诗就是巴勒斯坦人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以色列的中学生应该读他的诗 ,从中了解巴勒斯坦人并不是“恐怖分子”的代名词,他们和犹太人一样,深深地挚爱着这块故土。50多年前以色列国的建 立,确实使生活在此地的巴勒斯坦人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待遇。 这场由诗作引发的争论再次表明,巴以要真正实现和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相关报道: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举行三方峰会 相关报道:以色列从南黎巴嫩撤军透视 相关报道:简讯:巴以首脑再次会谈讨论恢复和平进程 相关报道:黎以冲突再起 两名南黎巴嫩民兵被打死 相关报道:分析:以色列为何决定从黎巴嫩撤军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长江日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