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连续切割15个小时 昨天,趁巴伦支海海域出现难得的好天气,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官兵遗体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当天下午,俄罗斯和挪威打捞人员成功地完成了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第八、第九轻体舱部位的打孔工作。按照打捞计划,今天,打捞人员要在潜艇的重体舱位完成“开盖”工作。据俄技术专家透露,潜水员每开一个“盖”,最少需要在100多米深的水下连续切割15个小时。 处理打捞遗体三方案 随着打捞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重要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何处置打捞上来的遗体?现俄有关专家已拟出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对打捞上来的官兵遗体辨认后,交由家属回原籍安葬;第二种方案是建造一个纪念公墓,将得以打捞上来的所有官兵的遗体安葬其中,并在墓碑上铭刻118名遇难官兵的名字;第三种方案是遗体打捞上来以后,择日举行全民告别仪式,由总统普京为遇难官兵追授最高军事荣誉,然后按照俄海军的惯例,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处为遇难官兵举行海葬,让118名官兵魂归巴伦支海。 最好不要“惊动”亡灵 许多退役和现役的海军官兵都认为,遇难海军官兵最好的坟墓应该是大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副艇长的遗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此时的心情非常矛盾,不知如何面对可能打捞上来的丈夫遗体,她表示还是不要“惊动”安眠于海底的丈夫为好。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