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定制您所关心的新闻
请去“我的新浪”


军事专家张召忠探析库尔斯克号海难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9月15日04:56 香港大公报

  一九五六年,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从那时起到现在,美、俄、英、法等国共建造和发展核潜艇五百余艘。之後,核潜艇事故便频频发生。其中,已知核潜艇沉没的恶性事故就达十七起之多,并造成六百多名艇员丧生。据统计,前苏联海军核潜艇沉没十三艘,占百分之七十五,死亡艇员达五百多人。六十年代以前,美国海军也曾发生过三次沉艇事故,但七十年代後,随著核潜艇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强艇员的严格训练和管理,使潜艇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近三十年来没有发生过此类恶性事故。然而,在一九七零年之後的三十年中,世界沉没的十艘核潜艇全部被前苏联和俄罗斯囊括,其核潜艇事故如此之多,令人胆寒。仅一九九二年俄罗斯建国以来,就发生了七次核潜艇事故。是什麽原因导致苏俄如此频繁的海难事故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苏联核潜艇数量曾一度达到二百五十多艘,几乎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事故发生的概率自然会大一些,这是冠冕堂皇的客观原因。但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视,比如核潜艇质量问题,可靠性、可维性和不沉性标准问题,艇员的训练、管理及组织纪律问题,事故发生後的自救及紧急救援问题等等。

  潜艇的下潜与上浮主要是依靠向艇内水柜中灌水和排水来实现的。所以,只要动力系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就可以产生高压气,吹除进入艇内各舱室或水柜中的海水,从而使潜艇上浮到水面。前苏联潜艇曾经多次发生事故,但连人带艇一起沉入海底的恶性事故还很少见。事故发生後通常都是紧急浮出水面,再确定抢修方案。

  库尔斯克号为何在事故发生後不紧急上浮,反而紧急下潜并坐沉海底呢?初步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事发突然,完全来不及采取措施。艇内人员可能正在按照预定科目进行正常演练,各舱室之间的水密门没有处於关闭状态,艇首突然发生的大爆炸使艇员们茫然不知所措,全艇顿时乱作一团。这时,在巨大的压力下,汹涌的海水从炸毁的一、二舱突然涌入其他各舱,使艇内进水过多而迅速沉没。二是爆炸後艇内采取了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一、二舱爆炸并灌入海水之後,潜艇首部迅速下沉,在下沉过程中,艇员紧急关闭各舱水密门,结果可能只有尾部两、三个舱室被保护下来。这时核动力系统仍在工作,但由於大部分舱室已经进水,即使是吹除部分舱室的海水也不能上浮,所以艇员紧急关闭了核反应堆,以防止造成核泄露。三是对事故判断错误,处置措施不当。此次演习过程中可能预先设置了潜艇事故及紧急抢救的训练科目,库尔斯克号有可能在事故发生後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并继续按照事先规定的训练要求先坐沉海底,再实施自救,结果错过了最初的自救时机,迅速沉没。

  潜艇出事主要是火灾、碰撞或触礁等事故,火灾多由艇内故障引起,碰撞多是敌对双方相互跟踪距离过近引起,触礁则是操作不当所致。碰撞是潜艇事故中较为频繁的一种,主要是潜艇与潜艇,或潜艇与水面舰艇及水中漂浮物(如反潜网、鱼网、水障、水雷等)相撞。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海军的潜艇经常在公海上进行相互追逐和跟踪,以窃取潜艇水声信号和对方潜艇的技术机密,录取下对方潜艇的水声信号之後,就可以存入数据库,用来分析判断对方的潜艇型号,也可将其输入水雷等水中兵器,在水下自动控制对潜艇发起攻击。一九八六年十月,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美国一艘核潜艇在执行跟踪任务时就与前苏联核潜艇相撞,导致潜艇破损後上浮。类似的事件很多,基本上两艇相撞後遭受损坏的总是前苏联的潜艇,西方潜艇看来更结实一些。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说,过去三十年来,俄国同外国潜艇相撞的事件共发生了十一次,其中十次是与美国海军潜艇相撞。

  潜艇触礁搁浅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前苏联海军二千三百五十吨的W级常规潜艇潜入瑞典海上禁区搜集情报,不慎在距基地十五公里处触礁後搁浅。瑞典海军反潜飞机、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全面出动,里三层外三层把W级潜艇围了个水泄不通。该艇多次试图逃离,但因损坏严重,结果还是在深水炸弹的轰击下被迫浮出水面。艇长和一名军官在被传讯时坚持罗盘失灵和导航有误造成搁浅。十一月六日上午,两艘拖船在瑞典海军六艘舰艇和两架直升机武装押送下,将W级潜艇拖向公海,驱逐出境。俄罗斯在外交上丢了面子,不得不向瑞典政府赔礼道歉,并支付了二十六万美元的救助费。

  库尔斯克号潜艇因爆炸而沉入海底的说法看来是没有疑义的,关键是什麽因素导致了潜艇的大爆炸?最可能的原因大致有这麽几种:艇内发生严重火灾,高速航行时撞上暗礁,在潜望镜状态航行时撞上吃水很深的商船底部,与潜艇相撞,艇上发生爆炸,撞上二战时期布设的锚雷,遭到鱼雷的攻击或误击等等。在这些原因中,利用排除法可先排除几种可能:由於库尔斯克号处於进行航行管制的军事演习区域,所以与商船相撞的可能性较小;由於普京政府与北约表示缓和姿态,且处於和平时期,所以西方国家使用鱼雷攻击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有锚雷,可能早就被过往船只撞上了,不可能五十多年没有船只经过那一带海域;潜艇爆炸水深在二十米左右,那片海域水深在一百米以上,而暗礁多在浅海一带,所以触礁的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剩下的原因就只有三种可能:火灾、撞艇、武器爆炸。

  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无论是先发生火灾後引发爆炸,还是先爆炸後引发火灾,艇内曾经发生过不可挽救的火灾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推论。如果像Y级潜艇那样先发生火灾後引发爆炸,潜艇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上浮的,它没有上浮说明最初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爆炸後引发火灾,从而造成二次或三次爆炸,使潜艇彻底破损沉没。

  与其他潜艇相撞也是合乎逻辑的推论。首先,在美苏争霸时期,双方潜艇相撞是经常的事,因为都想获取对方潜艇的水声特性。普京执政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很难说北约不派潜艇跟踪搜集情报;其次,潜艇为了达到隐身效果,都在外壳上涂敷了厚厚的吸声涂料、消声瓦或隐形橡胶等,从而使对方潜艇发现自己的距离缩短。同时,潜艇的水下航速却大大提高,一般可达三十至四十五节(一节等於一点八五二公里)。本来眼神儿就不好,如果跑的速度过快,在相互跟踪的过程中相撞的概率确实很高,因此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如果真的有潜艇与之相撞的话,究竟谁的潜艇会与库尔斯克在北冰洋进行水下之吻呢?看来只有美国的洛杉矶级和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最有可能,即使是这两种级别的核潜艇,要是以全速与库尔斯克号相撞,理论上讲倒霉的该是自己而不应该是库尔斯克,因为库尔斯克的吨位足足比它们大一倍还要多,而且有闻名遐迩的双壳体结构。不过,也有例外,一九七零年六月,美国一艘鲟鱼级核潜艇在太平洋上与前苏联K 108号核潜艇相撞,结果美国核潜艇只是潜望镜和天线等部位受到轻微损伤,而K108的外壳则被撞出一个大洞,连推进器也严重受损。再说,法国的核潜艇太小,北约其他国家又没有核潜艇,常规潜艇与之相撞有点像鸡蛋碰石头,没有用。所以,看来与潜艇相撞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艇内武器爆炸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

  艇内武器爆炸主要可能是鱼雷、反潜导弹和水雷引起。奥斯卡级核潜艇Ⅰ型主要装备二十四枚SS N 19潜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射程四百六十公里;配有SS N 15和SS N 16反潜导弹,备弹三十二枚;设有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五三型鱼雷;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六五型鱼雷,备用鱼雷二十四枚。Ⅱ型配备的主要武器和Ⅰ型基本相同,只是後续艇可配装二十四枚改进的SS N 24潜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是对地攻击型,可利用飞机和卫星进行引导,射程远达四千多公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奥斯卡级核潜艇导弹配置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潜艇都不同,人家的导弹都是放在耐压艇壳里面,要麽垂直发射,要麽就利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奥斯卡级则别出心裁,它的二十四枚导弹垂直发射筒分两列布置在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之间,每列十二具,倾斜角四十度。每两个发射筒为一组,共用一个发射井孔,井孔长约六点五米,直径二米,井盖是向外翻折或是移动式的。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采用水滴形线型,为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双壳体结构。指挥台围壳长约三十二米,在围壳内设有漂浮救生舱。Ⅰ型艇内分九个舱室,采用小分舱结构,Ⅱ型艇多设一个舱室。这样的舱室布局,可确保一个舱室进水後全艇不沉没。人员都在耐压壳体里面,非耐压壳体主要放置导弹,且与海水相通。由於导弹发射筒分置艇体两侧,所以使潜艇宽度达十八点二米,但耐压壳直径很小,只有约八点五米,这样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就有三至四米的间隔。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设想当敌人发射的鱼雷在触及非耐压壳体爆炸後对耐压壳体内的人员和设备基本不形成威胁,因而是一种公认的十分独特的设计。即使是潜艇中部命中一枚鱼雷,这枚鱼雷也必须穿过外壳、耐压的导弹发射筒和厚达三米的海水,然後才能到达耐压壳体,这时鱼雷的危害已经减小到很微弱,所以该级潜艇的防护能力是很强的。

  冷战时期,奥斯卡级核潜艇曾经让美国及北约伤透了脑筋,为了对付它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机和金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试验。库尔斯克号──奥斯卡级中最新服役的这样一艘现代化核潜艇,为何像纸糊的一般,三下五除二就沉到海底?而且一百一十八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地魂归北冰洋了,这究竟是为什麽?有分析认为是巡航导弹爆炸,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二十四枚巡航导弹不是装在耐压壳体内部而是装在其外部,即使是巡航导弹爆炸了对耐压壳体的毁损也不会有这麽大、这麽快,因为潜艇不仅有耐压壳体的坚固防护,而且也有内外壳体之间海水的阻尼作用。另外,巡航导弹是装在一个耐压容器中,与艇内所有组件都没有瓜葛,且只有出水後发动机才点火,所以水下爆炸的概率极小。也有分析认为,是车臣反政府武装搞破坏,派人在艇内预装了炸药。这种猜测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一万四千多吨的潜艇起码需要数百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还必须是在鱼雷发射管、指挥台围壳等关键部位爆炸才能使之沉入海底。如果车臣恐怖分子真能做到这一点,把大量的炸药搬上潜艇而且布设好、安装好定时爆炸引信等,其本事也有点太大了,这样的话俄罗斯海军的保卫能力、组织纪律性及安全防护能力就更值得怀疑了。

  目前正式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以笔者浅见,似乎有两种可能性最大:一种是鱼雷爆炸。鱼雷是一种装有战斗部、能自行推进和控制的水中兵器,实际上是一种水下导弹,鱼雷一般采用电动力和喷气动力推进。鱼雷是一种长七、八米的大型武器,装在潜艇首部的鱼雷发射管中,备用雷排列在前部的鱼雷舱中便於再装填。潜艇发射鱼雷之前,必须首先打开耐压艇壳外部的鱼雷发射管外舱盖,让海水流进发射管中来,然後再点火发射。这样鱼雷便可顺利出管并按照预定程序追踪目标,直至爆炸。鱼雷分战雷和操雷两种,前者装有四、五百公斤炸药,後者则不装炸药,主要用来训练。库尔斯克号参加演习,发射鱼雷的训练科目必不可少,关键是使用什麽鱼雷?战雷还是操雷?如果是装有战斗部的鱼雷,或者是新研制的一种鱼雷利用训练机会进行水下试射,结果在发射过程中可能由於发射管前舱盖故障,向外打不开,但艇员对此故障没有意识到便按压了发射按钮,结果导致鱼雷在本艇首部爆炸。如果是战雷,一枚就足以摧毁全艇,因为是艇内爆炸,危害巨大而且无法控制。即使是操雷,如果采取喷气动力推进,也有可能造成发射舱内起火,从而引发鱼雷或水雷等其他武器爆炸。此外,在军事演习中是否俄罗斯海军的其他舰艇在失事海域附近发射过鱼雷,有无鱼雷误击库尔斯克的可能?俄罗斯的鱼雷比较厉害,如果命中一枚足以使之沉没。

  另外一种可能是反潜导弹爆炸。反潜导弹也称火箭助飞鱼雷,其实就是在鱼雷的屁股後面装上了一部火箭发动机,在水下发射後出水,能够在空中飞行几十公里然後再入水攻击敌潜艇。这种武器和鱼雷一样,也是在鱼雷发射管中发射,故障现象可能是发射管外舱盖打不开,或者助推火箭在管内意外点火,但因整体被卡在发射管中而发生炸膛事故,从而把前舱炸烂,导致海水灌入後沉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一百一十八名艇员全部遇难,这在世界潜艇事故的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奥斯卡级不是一般的潜艇,它是一艘曾经创造了许多神话的核潜艇,美国和西方对其十分畏惧,前苏联和俄罗斯也一直为此而自豪。为何当事故发生之後,却不悄声地沉入海底,然後所有艇员便与之同归於尽了呢?这是一个世纪之谜,没有人能够解开,然而我们仍然可以试图分析一下。

  首先,潜艇性能不佳。二次大战中,前苏联的潜艇技术水平与德国不相上下。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潜艇数量、技术和质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与美国潜艇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前苏联时期,曾经向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出售了二千多艘舰艇,其中潜艇达数百至一千艘。应该说,潜艇在俄罗斯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装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重大缺陷。冷战时期,前苏联潜艇数量是美国的四五倍,每年建造数量达十几艘,潜艇一直是前苏联的杀手装备。一九九二年俄罗斯海军组建之後,受经济所限,军费数额从过去的每年二千多亿美元骤降到四十五至五十亿美元,潜艇订货基本中断,库尔斯克号估计是前苏联时期已经开工建造的潜艇,後期建造工程和内部舣装可能在九二至九五年完成。这样一艘跨越两个时代、经历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不同待遇的核潜艇,在质量上很难说会有什麽保证。所以,库尔斯克号是否是一种“豆腐渣工程”值得怀疑。即使是建造质量没有多大问题,维修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服役五年来如果得不到正常维修保养,对於像鱼雷发射管这样敏感的设备是很容易出危险的。然而,俄罗斯舰艇的维修却一直存在重大隐患,因为缺钱,实际到位的维修经费只有预算经费的十分之一。艇员们在很长时期内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七艘航空母舰有六艘被处理掉了,现在在深圳展出的那艘明斯克号才服役了十五年就当废铁给卖了,而服役期应该是二十五年。军队官兵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著落,何况潜艇这种不会说话的死装备?哪有钱去正常维修保养?所以,锈蚀、内外舱盖打不开、电路故障、经常失火等都是不足为奇的事故。偶然出於必然。潜艇很少维修,怎能不出事儿?据分析,最末尾的九舱本来没有进水,但水密门不密封,结果造成渗水,逐渐使舱内艇员因涨水和缺氧致死。如果此事属实,这完全是建造质量的问题,水密门不仅应该滴水不漏,而且应该密闭空气,怎麽能够渗水呢?

  其次,自救措施不力。当发生事故後,逃生和自救是人的本性使然,照说都会积极采取措施。但是,作为潜艇有潜艇的一套规矩,比如要有人来指挥自救和逃生,否则谁也不敢打开救生舱或穿上救生衣擅自逃生。为何没有一个人逃生,看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艇长在爆炸中最先死亡,全艇失去统一指挥,面对事故乱作一团,自救和逃生组织都不利;二是艇首部发生大爆炸後,产生的冲击波对艇体进行了二次破坏,从而造成结构性损伤。同时,由於前部的耐压艇壳被炸毁,舱室隔断不具备强耐压能力,所以在一百多米的深水中被压变形,进而导致救生舱变形或破裂进水,使人员无法逃生;三是鱼雷发射管被炸毁,人员无法通过其逃生。当然,也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比如艇员训练不足,缺乏紧急情况下逃生的基本训练;潜艇出海前携带零备件、电池、食品、氧气和救生、灭火等器材不足,遇到紧急情况无所措手足。

  最後,救援组织不力。库尔斯克号分九个舱室,水密隔舱起码有几十个,相互之间用水密门封闭。理论上讲,只要舱内有吃有喝有氧气,在里面呆个十天二十天的都没事儿。艇上装有较为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还有低频、甚低频、极低频拖曳浮标天线,其浮力电缆长六百三十米,拖曳深度九十米,所以,应该能够与水面联系。从俄罗斯救援情况来看,主要有两大失误:

  一是明知道自己无力救援,但就是不肯接受外援。在深海救援方面,前苏联时期相当不错,每次潜艇出事儿後都是自力更生,因为这样不仅保全了超级大国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保守了潜艇的技术秘密。比如一九八六年Y级潜艇发生火灾事故後,美国海军P 3C反潜巡逻机发现後立即飞往出事海域,看到该艇浓烟滚滚,立即通知一艘在附近海域航行的美国远洋拖船提供救助,但遭到该艇的断然拒绝。此次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美国、英国等多次吁请俄罗斯考虑他们的建议,希望前往救援,但俄罗斯就是不肯接受。看来,昔日海军的传统思维观念还在困惑著这些指挥官,他们就没有看到,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冷战时代了,昔日曾经不可一世的前苏联海军也早已名存实亡了,就连那些声名显赫的深海救援队也全都给撤消了,自己还有什麽力量来进行深海救援呢?陈旧的观念、保全自己的脸面、放不下大国的架子、怕人家看见自己那点秘密等奇怪的念头一直在困扰著俄罗斯官员,就这样生磨硬泡地拖延了四、五天,最佳抢救时机全都错过之後,才迫於舆论压力同意接受外援,这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二是普京迟迟不亲临现场指挥,给人以冷酷无情的感觉。普京上台以来,捷报频传,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全面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普京人气甚旺,威信日高。结果,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偏偏出了漏子,这边十万火急救人救命,那边他却优哉游哉地度假休养,如此反差使俄罗斯人大怒不已,普京支持率骤然下降。普京为何不到场?估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潜艇发生事故後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艇内通过无线电报告了事故状况及危害情况,俄罗斯海军可能认为抢救无望,不愿惊动总统,所以没有报告。也可能实情实报,使之认为到不到现场都已经没有用了。另一个与当前军队改革中的争论有关。这场争论是在三巨头之间进行的,即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总统普京。战略火箭军出身且年事已高的谢尔盖耶夫元帅,认为应该把发展战略核力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心潮一族的改革派代表克瓦什宁则认为,未来战争不再是核大战,应该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所以应该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而不再是核武器。普京迟迟不表态,任凭他们争来斗去,这次海军大演习的背景,兴许与这场争论有关,海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证明海军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八月中旬以後,普京开始倾向於同意克瓦什宁的观点,认为应该重点发展常规武器,特别是振兴海军,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普京的决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库尔斯克号事故偏偏发生在这麽一个复杂背景之下,而且是介乎於抱有歧见的高官之间,由於认识不一所以延误了救援的组织指挥。

  在前苏联海军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十次潜艇事故,艇沉人亡的恶性事故也有不少,但从来没有一次像库尔斯克号这样闹得满城风雨,全世界的人都在跟著著急上火,这究竟是什麽原因?很简单,以前信息不灵通,再加上军方封锁消息,所以外界往往是不得而知。现在可不同了,想封锁消息谈何容易?且不论报刊杂志,光互联网就受不了,几秒钟便可传遍全球,过去哪有这个条件?但是,事故发生并经媒体披露曝光之後,政府、军队甚至总统都得直面现实,这对领导人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他们又必须适应这种挑战,否则将处於极端被动的境地。这就要求领导人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快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采取得力措施,以安抚民心和救出遇难艇员;二是在危机发生後要有统一的新闻发布渠道,政府高官应谨言慎行,防止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同时,应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请他们广泛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评论,以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群众不科学地胡乱猜测,也防止境内外心怀叵测的人员乘机捣乱;三是在人道主义救助和军事秘密、国家安全方面要进行权衡,应该将这些要素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应该看到,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救援系统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是不分国籍和信仰的,应该实行国际互助,这不仅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反而加强这种安全。

  国防和军队建设就像是万里长堤,平时如果不发大水,看不出有多大重要性。但是,如果疏於戒备,缓於防范,可能一两个蚁穴就足以导致整个防洪大堤溃决,损失及後果将不堪设想。四十年冷战期间,前苏联以国家综合国力为筹码,投入巨额资金与美国全球争霸。俄罗斯建国之後,面对冷战後新的世界战略格局,俄国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战争、安全和国际关系问题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对美国、西方特别是北约寄托了过高的期望,结果在铸剑为犁方面做得太多,自己削减了自己的兵力和武器,速度过快用力过猛,总认为这样做可以赢得一些和平红利,把过去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无效”投入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来,结果导致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全面倒退。

  後来,这样的大倒退虽然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但已经控制不住形势了。过去十年间,前苏联时代留下的一千艘舰艇被退役,一百一十多艘核潜艇被淘汰,一百五十多万人从军人变成了老百姓。俄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   库罗耶多夫七月份放言:“如果不增加海军投资,到二零一六年海军将只会剩下六十艘舰艇。”像俄罗斯这种非强迫的自觉自愿的军力大裁减真是史无前例,用一句时髦的话讲这有点“自毁长城”的味道。四十年辛苦、四十年努力终於毁於一旦。因此可以说,库尔斯克号事故是早晚的事情,而且绝对不止於此,因为战斗力是练出来的,搞训练、搞演习是要花银子的,没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军人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整天为自己的房子、孩子、吃喝发愁,怎麽能够搞好正常的军事训练?

  对於今天的俄罗斯,人们大有秋後算帐的味道,总统、国防部长、海军司令都成了众人数落的倒霉蛋儿。其实,他们真的很可怜,尽管在快速反应、采取措施等方面有许多欠妥之处,但根子在哪里?都怪罪普京合理吗?他毕竟是一个新上任不久、刚刚过完一百天生日的总统。如果前苏联不解体,如果昔日全球性海军仍然威风凛凛地巡弋在大海大洋,这样的事故致於如此一筹莫展吗?北方舰队曾经拥有过最现代化的深海救生设备和潜水打捞救生队伍,可现在早已无影无踪,因为军队养不起他们。前苏联时代的深海打捞救生潜艇设备一流,据称一艘可潜入六千米水深作业的深海救援艇已经出租给加拿大一家公司作水下旅游观光,目的是赚取外汇,而自己出事儿的时候不得不屈尊求助於英国和挪威。

  普京是个聪明人,是一个卓越的领袖和统帅。他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自责,为自己国家的无能而懊悔,为军队的衰败而捶胸顿足。一个敢於承认错误的人是伟大的人,一个知耻而後勇的人是伟大的人。人们从普京身上可以看到俄罗斯未来的希望,看到俄罗斯军队振兴的希望。俄罗斯每年军费只有五十亿美元,而库尔斯克号打捞可能就要花去上亿美元,在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普京依然决定大幅度提高遇难艇员抚恤金额度,且从九月一日起将全军军人工资提高百分之二十,从明年起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军费投入,而且要坚决贯彻强军战略。同时决定,在海军的三个舰队重新组建三个海上救援中心。普京铁肩担道义,已经止住了俄罗斯经济、军事的严重下滑趋势,他正在试图给经济和军事装上新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一个已经完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且正在推动军事改革的新俄罗斯正在腾飞,任何人都不能忽略这样的现实和趋势。(张召忠)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俄罗斯将在本周打捞“库尔斯克”号的遇难者遗体(2000/09/14/ 00:41)
俄罗斯原子能部长:“库尔斯克”最好长眠海底(2000/09/13/ 15:45)
俄将于近日打捞核潜艇罹难官兵遗体(2000/09/13/ 09:07)
俄罗斯一部长想让库尔斯克核潜艇长眠海底(2000/09/13/ 02:24)
俄罗斯核潜艇沉没北冰洋专题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星光无限俱乐部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音像世界》杂志第8期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