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对空防御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高射炮兵及其他部队,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空军实施的空中突击、封锁所进行的斗争。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空军以其优势,掌握着制空权。“联合国军”投入战场的各种类型飞机,1950年10月为1100余架,战争后期最多时达2400余架。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共出动99万余架次,主要用于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破坏中朝人民军队的后方设施和交通线。志愿军把组织有效的对空防御当作一个战略问题,采取积极打击与严密防护相结合的方针,一面充分利用天候、地形等条件,做好疏散、隐蔽、伪装,加强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防护;一面大力加强和改善防空武器,加速空军建设,不断增强对空防御能力,积极对空作战。从而限制“联合国军”空军作战效能的发挥,减少空袭的危害,并逐步改变对空防御的被动状态。志愿军对空防御,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50.10~1951.7)由防护为主逐步转向积极的对空作战 志愿军入朝初期,高射武器很少,每个军只有几挺高射机枪,全军只有1个高射炮兵团和3个独立高射炮兵营。当时,美机经常以低空、超低空飞行进行轰炸扫射。志愿军由于缺乏经验和为隐蔽行动企图,很少实施对空射击。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在进一步加强疏散隐蔽的同时,在全军开展群众性的对空射击活动,团、营、连都组成对空射击组,担任对空射击任务。第四次战役中,共击落、击伤敌机73架。此间,志愿军增加高射武器,先后有高射炮兵4个师、1个团、30个独立营入朝作战;志愿军空军开始进行实战锻炼,并于1951年1月21、29日击落美机1架,击伤2架。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击落、击伤敌机234架,超过前4次战役总和的1.5倍,给予美国空军以严重的打击。 第二时期(1951.8~1952.6)增加对空防御的兵力、兵器,全力开展反“绞杀战”斗争 从1951年8月中旬开始,侵朝美军动用其空军力量的80%,以数十架飞机的大编队和百余架飞机的大机群,对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和公路干线进行毁灭性轰炸,即所谓“绞杀战”。志愿军为挫败“绞杀战”,从9月下旬开始,陆续抽调高射炮兵以加强对铁路运输线的掩护。至12月,掩护兵力达14个团又23个营,占当时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总兵力的70%。根据美国空军活动规律,高射炮兵采取集中兵力、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以主要兵力掩护桥梁、车站等重点目标,以部分小口径高射炮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作战效能得到明显提高,仅1952年上半年就击落敌机198架,击伤779架。志愿军空军从1951年9月正式参战,实行轮番作战。至1952年5月底,先后出动歼击机部队9个师,经常保持3个师作战,共击落敌机122架,击伤41架。美国空军在志愿军空军和高射炮兵部队的打击下,损失严重,被迫将战斗轰炸机的活动空域缩至清川江以南,B-29战略轰炸机也全部转为夜间活动。6月,不得不停止“绞杀战”。 第三时期(1952.7~1953.7)调整部署,有重点地全面地组织对空防御 美军“绞杀战”失败后,将空中突击重点转向朝鲜北部重要工业设施、城镇和中朝人民军队防御正面80公里纵深内的目标。为此,志愿军调整对空作战兵力,以空军7个师14个团,与高射炮兵部队相配合,掩护拉古哨发电站、鸭绿江桥以及平壤、元山以北交通线,给进袭美机以有力的打击。高射炮兵则以主要兵力掩护主要作战方向上的地面部队和交通枢纽,支援坚守阵地和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志愿军集中5个高炮团另32个高炮营,掩护一线部队作战,使主要方向上的军达到每公里正面配有13门高射炮的密度。这次战役对空作战近5000次,共击落敌机270架,击伤530架,并使其校射机始终不能进入志愿军纵深阵地上空,战斗轰炸机不敢轻易向纵深攻击。 志愿军在开展对空作战的同时,重视人员、物资的防护。无论前方或后方、机关或部队,均利用地形作疏散配置,以就便器材或制式器材进行伪装,尽量利用矿洞、山洞和其他地物进行隐蔽;行军作战、运输补给等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必须在昼间进行的也尽量利用阴雨天和敌航空兵活动的间隙;在公路沿线构筑汽车掩体,在部队驻地挖防空洞和待避工事,在物资集散地修建地下、半地下仓库;在前方充分利用阵地工事和坑道进行隐蔽,加强对空监视和阵地管理;严格防空纪律,实行防空纠察制度,昼夜实行烟火管制,夜间实行灯火管制。由于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志愿军将美国空军袭击所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军民的支援和配合下,采取多种办法进行防护,集中有限的对空作战力量掩护和保卫重要目标,有效地进行对空防御,共击落敌机2600余架,遏制了美军的空中优势的充分发挥,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