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媒体巨头的胜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9日20:32 世界新闻报 | ||
赵新宇 有人说,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不仅是美国总统布什等新保守主义者的胜利,也是媒体巨头默多克的胜利。在伊拉克战争中,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英国天空电视台、《纽约邮报》以及以三版女郎著称的英国《太阳报》,都靠推行“新保守主义路线”,掌握着普通百姓的视线焦点,赢得了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青睐。不仅如此, 英国“新保守派”的诞生 “新保守主义”这个名词因美国总统布什异乎寻常的强硬外交政策而为人们所熟悉。这个左右布什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政治哲学,将以财产私有制、人权为有机组成部分的民主政治看作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最终形式,不承认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特性。而美国则被视作西方文明自古希腊以来的正宗传人,是民主政治的典范,美国价值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遍价值。美国的新保守派认为,美国是世界的领袖,肩负在全球推行民主和人权的政治使命,在必要时甚至不惜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新保守派”的叫嚣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得到了回应,而其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小试牛刀更加速了英国的“新保守派”的形成。英国《新政治家》杂志近日刊登文章说,英国政坛正在出现一种奇怪的政治联姻,那就是传统的右翼保守党与左翼工党内的部分对外干涉主义者合流,形成英国政坛的第一代“新保守主义者”。 英国的“新保守派”与大西洋彼岸野心勃勃的同行们在政治观点上如出一辙。他们主张不惜使用武力推翻独裁政权,建立民主政府,视对武力干涉合法性的怀疑为上世纪30年代的绥靖主义;推崇自由市场,将英国的自由经济模式视作国际典范;对犯罪、移民问题奉行严厉政策;对联合国这样的多边机构疑虑重重,以失望和警戒的目光看待欧洲大陆国家。按照英国学者的分析,英国“新保守主义”的萌芽早在布莱尔修改工党党章中的公有制原则、并最终在1997年大选中获胜时就已经出现了。而1999年布莱尔在美国芝加哥讲话勾勒的自由干涉主义,则为日后英国跟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埋了伏笔。此次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英国的“新保守派”终于超越传统的左右政治派别界限,初步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并视首相布莱尔为他们的代言人。 “功劳”记在默多克名下 美国“新保守派”的阵地是“美国企业研究会”、“胡佛研究所”、“卡内基基金会”和“布鲁津斯研究所”等思想库,而新生的英国“新保守派”则主要以媒体为其思想和理论传播的载体,尤其是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手下的报纸、电视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乐土”。 默多克掌握着英国6张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中包括《泰晤士报》、《每日电讯》、《镜报》、《卫报》和《太阳报》等,日总发行量达到2500万份,这意味着在人口只有5800万人的英国,有一半人会受到默多克传媒帝国的舆论影响。默多克同布莱尔的交情之深,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布莱尔的新闻发言人坎贝尔的话来说,布莱尔政府不是“经由”报纸发布新闻,而是“借助”报纸表达见解。 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在布莱尔不顾国内强烈的反战呼声一味坚持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时候,默多克旗下的报纸,无论其以往的态度偏左还是偏右,都或多或少地对布莱尔的政策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在布莱尔内外交困的时候,英国《太阳报》大胆地将坚决反战的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头像合成在了一条大蚯蚓的身上,给布莱尔以莫大的鼓励。连默多克自己也承认,“我想几乎所有我旗下的媒体都对这场战争持支持态度。” 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是英国首要的数字卫星电视服务商,是英国第一个、也是全欧洲发展最快的宽频数字电视平台,并于2000年推出世界第一个互动电视新闻服务。在唐宁街,天空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是布莱尔首选的24小时新闻频道。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天空新闻频道表现异常抢眼,调查显示,它的日均收视观众达630万,几乎是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频道的一倍。 无独有偶,在大西洋彼岸,默多克领导的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也大放光彩。据报道,伊拉克战争期间,福克斯新闻网的日均收视观众为710万人,超过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CNN50万人之多。福克斯新闻网在政治立场上一向保守主义色彩浓重,有人甚至说它完全是美国政府的传声筒,在文化层次不高的美国普通老百姓中影响很大。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福克斯新闻网大肆渲染“爱国主义情绪”,铆足了劲儿为美国政府摇旗呐喊,可以说,布什之所以在战争期间维持很高的民意“票房”,福克斯新闻网功不可没,而默多克也因此赚得了一顶“战争贩子”的帽子。但美国政府和五角大楼里的“新保守派”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随时准备对默多克投桃报李。 商业帝国与政治的联姻 与美英“新保守派”的结合并不意味着默多克有什么鲜明的政治主张,在默多克眼里,政治只是他扩张其传媒帝国、攫取巨额商业利润的工具。在其媒体帝国的扩张运动中,充满了撒切尔夫人、里根、梅杰、布莱尔和布什等英美领导人的身影。默多克一位资深助手感叹说:“在操纵政客为自身利益服务方面,我从未见过比默多克更精明的人。”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战争。默多克旗下的媒体极力支持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强硬立场,不遗余力打击铁娘子的政敌。在默多克的媒体的鼓动下,BBC在马岛战争中的客观报道竟然被听众指责为卖国行为。战争结束之后,撒切尔首相投桃报李。尽管多方人士控告默多克垄断了英国1/3的报业,但是撒切尔夫人置若罔闻,听任默多克继续他的吞并事业。撒切尔夫人曾在一封写给《太阳报》的信中说:“你对一个任职11年半的首相来讲是极大的鼓舞。” 1997年,看到保守党气数已尽的默多克,在年轻的工党领袖布莱尔身上找到了希望。在当年的英国大选中,默多克控制的英国四大报纸之一、发行量达到250万份的《太阳报》不遗余力地为布莱尔大造声势,使布莱尔最后奇迹般地问鼎宝座,以致有人将布莱尔竞选的最后三周称为“英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事实证明,布莱尔是个不错的“生意伙伴”。默多克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曾下令其属下的报纸调低头版广告价格,招致一片抗议之声,英国国会提出要立法抵制默多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在布莱尔的阻挠下流产。默多克还鼓动布莱尔通过了于他有利的通信法案,为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扩张铺平了道路。 “第四权力”的威力 默多克的兴趣不在政治,但政治可以给他带来利益。如果说,他的传媒帝国多年来为布莱尔的政治鼓噪催生了英国的“新保守派”,那也只是他扩张商业帝国的一个附产品。但以布莱尔为代言人的英国“新保守派”,却依托默多克的传媒帝国迅速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扩大社会影响,形成英国政坛一股新的政治潮流,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的威力得以充分体现。 按照西方媒体自诩的客观公正原则,媒体的主要任务是让受众知情,而非劝说受众接受某种立场或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默多克所走的“政治路线”已经摈弃了这样的新闻原则。实际上,默多克营建的媒体帝国只是当前世界媒体聚合现象的一个鲜明代表。在过去的短短15年里,全球传媒市场的主要控制权只掌握在7家跨国公司的手中:迪斯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索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维旺迪和贝塔斯曼。它们几乎都名列世界最强300家非金融公司之中。与政治联姻是默多克得以挤身7强的法宝之一。一旦垄断地位得以确立,它在政治上的保守路线也就顺理成章,因为它本身就是现行社会结构的最大受益者。与政治的结合使传媒霸主对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舆论潮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们以实力为后盾,成为强有力的政府说客,让政府为其扩张提供政策支持;当权的政治势力则利用传媒集团广泛的舆论影响力压制反对意见,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当一个全球性的传媒帝国与一股野心勃勃欲一统天下,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向的政治势力结合的时候,那么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后果就不只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了。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