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伊战后油价不会大幅下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1日10:57 世界新闻报 | ||
由于受欧佩克调控油价能力减弱、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石油储备减少、石油勘探量增长缓慢和石油供应充满变数等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不会像海湾战争时那样大幅下滑。 在近日于伊朗举行的一次国际能源会议上,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向新闻界表示,欧佩克各成员国应该削减第二季度的原油产量,以防止世界石油价格出现滑坡。 实际上,不少人远比赞加内“忧虑”,认为油价会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大幅走跌,原因是历史上的“惨痛教训”: 1990年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海湾危机爆发后,原油价格曾迅速涨至每桶41美元以上。但在海湾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星期内,每桶原油的价格就下降了10多美元;当战争进程显示出不会长久的时候,每桶石油价格马上又下降了10美元。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国际石油市场现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12年前的老皇历远远不能再“记录”今天的石油市场,油价不会在战后大幅走跌,不会从战争因素刺激下形成的每桶40多美元高位上猛降到20美元。 欧佩克体力不支难再“加油” 老皇历之所以不灵,原因之一在于,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现在的世界石油供求体系已经无法迅速恢复到平衡状态。 当年,海湾战争爆发和国际禁运,导致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出口几尽中断,世界原油日供应量立即减少了450万桶。但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立即增加产量,在短时间内即将日均产量提高了300万桶,再加上其他欧佩克国家也采取了相应行动来保证世界原油供应,结果很快填补了伊科两国给国际石油市场造成的供应缺口。世界石油市场因此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在石油供应得到迅速恢复的情况下,价格也从历史的高价位上“栽”了下来。 而目前的情况是,欧佩克这种填补“缺口”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一方面是,世界石油的消费量在不断增长,现在的消费总量比1990年增加了15%以上;另一方面,欧佩克大多数成员国一直在超限额开采,所剩生产力已经不多。专家说,12年前,欧佩克国家的剩余生产能力占全球需求量的比例高达7.5%而目前只有2%左右。 再者,欧佩克内部各国对于增产也持有不同的立场。利比亚等成员国反对增产,因为这些国家不想间接帮助美国攻打伊拉克这样一个穆斯林国家。而那些生产接近饱和的欧佩克成员国也反对放开生产限额,因为他们不愿让其他国家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除了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石油市场供应造成的损失外,委内瑞拉罢工、尼日利亚政局动荡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的伤害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欧佩克现在弥补国际石油市场供求缺口的能力显得相当微弱。 储备量今非昔比油价回落大打折扣 石油库存的减少,也使油价难以直线下跌。 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商业石油储备水平在1990年为65天的供应量,而目前的储备水平只有52天的供应量,石油储备水平也可以说是今非昔比。特别是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1/4的美国,其石油储备水平与海湾战争时期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的石油储备在1991年高达13.92亿桶,是当时全球23天的石油总产量,而且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不到1周的时间内,美国的油井已产出满足全国石油消耗量60%的原油。 反观现在,虽然美国从2001年年底开始大量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但其石油储备却已降至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石油公司近年来采取减少库存以降低经营成本的战略,同时由于近几个月来石油价格猛升使得石油公司进口减少,美国的商业原油库存近来一直处于27年来的最低水平,仅仅只能满足全美国14天的消费量。 一家石油贸易组织的高级市场分析师说,石油库存过低,使得世界原油价格在战争开始后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勘探量增长缓慢油价波动因素增加 除了石油供应和储备同1991年不可同日而语外,石油勘探增长量也已远远跟不上世界石油需求量的步伐。 据统计,现在全球石油需求量比1990年增长了15%,但新发现的石油储藏量仅增长了2%。 当然,到目前为止,世界还没有出现石油短缺,只要付上更多的美元,购买者依旧能买到他们所需要的石油产品。 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为例,在战争因素对油价产生影响前,该地区的消费者每消耗1加仑汽油只需付1美元,但在3月中旬,汽油价格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每加仑2.14美元。 一位西方石油专家在媒体上撰文说:“很明显,这里存在主观心理的战争因素,导致石油价格的不正常高涨,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同样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导致了石油价格高涨。”供求充满未知数石油市场形势严峻 从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石油的供求潜藏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是促使油价上涨的因素。 北半球持续的寒冬,以及近来北美洲暴雪肆虐,使得取暖燃油消费大增,很多地方还发生了抢购燃油事件。 在当前这种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石油的供应却充满了变数。 不管伊拉克战争持续多久,对元气大伤的伊拉克来说,至少得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到战前石油日产250万桶的水平,要想恢复到1990年的日产量310万桶,则需要更漫长的等待。 同时,尼日利亚动荡、委内瑞拉罢工,导致两个欧佩克成员国现在的原油产量比以前日减130万桶。人们无法预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需要多久才能恢复石油产量,更不可能去预知战争激起的欧佩克成员国的反美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说,在眼前的石油供应充满未知数的情况下,在全球石油日消耗量7800万桶基础上不断扩大的事实,已经使不少人感受到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严峻。 美国秋后算帐法国企业遭殃 《世界新闻报》驻法国记者朱博英 伊拉克战争开打之前,为了表达对法国反战立场的不满,美国国会众议院的餐厅曾修改了菜单,将“法式薯条”改名为“自由薯条”。接着,美国一些民间组织又发起了抵制法国产品的活动,使与美有业务的法国企业遭了殃。 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国对法国政府的多次友好示意仿佛视而不见,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日前更是公开表示,带头反战的法国“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使渴望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法国企业担心不已。 法国货在美遭殃 法国《解放报》15日报道说,64%的美国人表示对法国企业和产品的兴趣没有以前高,46%的美国人则打算抵制法国货。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法国葡萄酒、法国奶酪和法国餐饮业。 《解放报》引用一位在美国经营了20多年葡萄酒业务的法国葡萄酒商的话说,美国人抵制法国葡萄酒已经整整一个月了。结果是,这家葡萄酒商3月份在美的葡萄酒销售额下降了10%,而有些葡萄酒经销商的销售额甚至下降了30%。 据悉,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业主协会日前还公布了一份在美国市场销售额缩水的报告。报告认为,法国葡萄酒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酒类经销商对法国葡萄酒的抵制,有些美国经销商干脆取消了对法国酒的广告宣传。 法国企业担心受冷遇 法国企业目前还面临着被美国排除在伊拉克重建市场之外的命运。 据悉,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就已经着手制定有关伊拉克战后的重建计划,甚至宣布将一些重建合同交给美国企业。对于法国企业参与伊重建的问题,美国根本没有表示过任何兴趣。不仅如此,沃尔福威茨日前还曾公开表示,法国因带头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特别是反对北约协防土耳其而“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 美国这种在伊重建问题上的“老大”做法使法国企业深感忧虑。法国一位企业界人士表示,伊拉克战后重建需要数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投资,法国企业希望由联合国而不是美国来主导伊拉克战后事务。他认为,如果美国人长期留在伊拉克,法国企业将会失去伊拉克的传统市场,美英企业将在伊拉克重建中获得最好的合同。 目前,法国财经部与法国雇主协会已表示要对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再次发生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英控制科威特重建市场的情况。 美国戏说法国“重建” 1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这是两国首脑自今年2月7日以来第一次直接电话交谈。 但据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对交谈内容反映冷淡,在记者招待会上仅表示说,这只是一次“事务性会谈”,他甚至特意指明这是希拉克主动打的一个电话。而一般来讲,发言人是不会透露这样的细节的。 弗莱舍在谈到希拉克在电话中希望法国在伊重建中扮演一个“务实的角色”时说,“法国选择这样的字眼耐人寻味,我不知道怎样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我想只有法国才能解释,法国人也许是在寻找他能够扮演的角色。” 当记者问弗莱舍这次电话交谈是否标志着法国和美国已言归于好时,弗莱舍虽然表示两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却特别强调了双方的分歧。他说,布什希望以“纯实用和纯事务”的方式发展两国关系。 对法经济制裁难 很多美国鹰派人士一直威胁说,要对不支持美国对伊开战的法、德、比等国采取报复措施,更有人呼吁要对法国采取经济制裁。 从这种情况来看,法美之间因对伊战争造成的双边紧张关系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双方的贸易关系。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影响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不会对双方的经贸关系造成多大影响。 至于对法国实施经济制裁,美国在具体操作上有许多现实困难。首先,法美均是世贸组织成员,美国若要单方面制裁法国,将违反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第二,法国属于欧盟成员国,美国若对法国进行制裁,必须面对其它14个欧盟成员国的集体反制裁;第三,法国企业在美国有许多经贸业务,如果法国企业利益受损,在美国为法企业工作的几十万美国人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即使是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美国最终还是需要法国的帮助。而且,在一些诸如反恐、中东和平进程、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上,美国还需要法国的支持。因此,美国对法制裁的可能性不会太大。(李颖)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