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启示录:先发制人的理论抢占先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9日03:18 中国青年报 | ||
“先发制人”的理论抢占先机 韩旭东 伊拉克战争渐渐落幕,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将“先发制人”这一军事思想运用得淋漓尽致,让很多军事专家大跌眼镜。 首先是战争指导上“先发制人”。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就开始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可是,核查人员始终没有找到有力证据。对此,美国耿耿于怀。它主张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进行干净、彻底的核查,以清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遭遇多数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的反对后,美国在伊拉克武器核查结果出来之前,发动了战争,并希望以此向国际社会证明美国的主张是正确的。这种“先发制人”的指导思想让美国不至于很被动。 其次是美军行动上“先发制人”。战争中美军的许多行动都是伊拉克意想不到的。美国发动战争经常表现出一副“君子”模样,发出所谓的最后通牒,给对手一个“权衡”时间,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都是过了通牒规定的最后时间才开始的。 但这次战争中,美国却一反常态,将战争发起时间提前到最后通牒时间之前展开,打了萨达姆一个措手不及。 美军进入伊拉克之后,不是对遇到的伊军据点各个歼灭,而是置后方安危于不顾,绕过伊方城镇直逼巴格达。这又使萨达姆设想利用南部城镇阻止美军行动的计划破产。 战争期间,土耳其最后决定不允许美军利用其领土开辟对伊拉克进攻的北方战线,这使伊拉克可集中精力对付南部的美军。但是,美军利用其先进的运输工具,将大量美军空降到伊北部地区,出人意料地开辟了北方战线。 就这样,美军“先发制人”的行动,一次次刺痛了伊拉克的神经,加速了伊拉克的崩溃。 最后是战法运用上“先发制人”。美军在近期打的几场战争中,每次都要先进行大规模轰炸。可是这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进攻几乎是和轰炸同时进行。美军进入伊拉克腹地之后,迅速抢占了油井,使伊拉克企图炸毁油井、燃烧石油,阻止美军进攻的计划破产。 进攻中,美军对伊拉克各城镇“隔而不围,围而不打”,主力部队直逼巴格达的战法,使萨达姆不得不调整军事部署,紧缩巴格达的防线。美军实施小股部队与伊军周旋,使萨达姆大量歼灭美军以迫使美军撤军的梦想也未能实现。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美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伊拉克“表演”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动作片”。 也正是有这样的实力,美国才敢于步步“先发制人”。这种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军事理论的做法,值得全世界的军事专家研究。 正视弱点用好强点 鲁德华 伊拉克战争硝烟渐散,人们脑海中仍有逝不去的场面:进攻巴格达的美英联军以“赛车式”的速度推进,直逼巴格达;进攻坚守城镇的伊军时,联军推进的速度又似蜗牛一般。为什么伊军阻止不了联军的长驱直入?联军为何又在伊军依托城镇抵抗面前显得无力? 联军之所以能以“赛车”式的速度向巴格达推进,除与美英的战略目标等因素有关外,更主要的是伊拉克军队在技术上无力与联军对抗。 首先,伊军“看不见”联军。美军在太空有各种侦察卫星窥视着伊拉克,空中有各种功能的侦察机、预警机监视着伊拉克,地面有各种雷达观察着伊军。伊拉克却没有卫星,也没有侦察机和预警机,用于侦察的雷达由于惧怕联军的打击而不敢开启。这场战争几乎是一种单向的透明状态。 其次,伊军“打不着”联军。伊拉克的军工企业在海湾战争期间大部分被摧毁。战后,由于受到各种制裁,就再也没有恢复起来。尤其受到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限制,伊拉克拥有的射程超过150千米的导弹所剩无几。伊拉克已无“打人之手”。 最后,伊军“迟钝”于联军。伊拉克军队从统帅到下级各单位没有一个完善的指挥系统。为了防止战时失去联系后出现混乱,伊拉克战前进行了战区划分,萨达姆将指挥权下放到各战区司令手里。战时,伊拉克各战区司令又将军事行动权力进一步下放到各军、师一级的军事长官手里。 这样,伊拉克军队就形成了一种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相互配合作战。可以说,伊军的指挥“神经”处于一种功能失常状态。美军却拥有顺畅的指挥系统,通过卫星、电子飞机等手段迅速地传递信息,总统甚至可以直接指挥到单个士兵。 由于伊拉克军队“看不见、打不着”联军,同时还比联军“反应速度”慢,伊军只好让联军长驱直入了。 这是伊军的无奈,可在这场完全不对称的战争中,可以说,伊军是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大加利用。联军在进攻固守城镇的伊军时推进迟缓,就是伊军正视弱点、巧用“强点”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联军进攻的势头。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在各城镇组织抵抗的伊军指挥系统通畅。由于范围小、指挥层次少,伊军指挥官可及时了解城镇各“据点”情况,适时发出正确的指挥命令。固守城镇的伊军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合力。 二是进攻城镇的联军无法发挥火力。由于攻城的联军与守城的伊军几乎处于“胶着”状态,联军技术先进的武器装备无法发挥出威力。这大大缩小了联军与伊军之间的武器装备“技术差”。 三是伊军有地利人和之便。这次战争是在伊军“家”里打,所以,伊军能利用熟悉的地理条件,尽最大可能发挥武器装备的性能,取得了杀伤一定数量联军的骄人战绩,迟滞了联军控制伊城镇的时间。 虽然伊军最终未能扭转整个败局,但他们这种面对强敌,正视弱点,充分利用“强点”,将“强点”发挥到极致的做法,却能给研究军事的专家们以新的启示。 高新技术总是最先用于国防 章欣 高技术战争是以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武器来区分的。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全部武器的8%,美英对伊拉克进行的“沙漠之狐”行动时使用的高技术武器占70%,而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初期使用的高技术武器为98%以上。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国更是将高技术武器装备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来,美国建立的“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达到了15米的程度,测速的精度也达到了每秒0.1米以上。只要不出现意外,完全能满足战争需求。但是,为了确保战争胜利,美国又特意发射了6颗更先进的卫星,使卫星定位精度提高到7米。 不仅仅是这些,只要是新技术,美国总是最先运用在国防上。推进技术、毁伤技术、防护技术、光电技术、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也是在兵器上最先得以运用。美陆军装备的一种12管火箭炮射程达32千米,每管可以发射600多发子炸弹。一次发射就可炸毁一个足球场大小范围内的全部坦克或装甲车辆顶部装甲。而这些技术还没有投入民用。 需要指出的是,以美国现在的军事实力,纵然是不把最先进的技术用于国防,它也不必太担心会遭遇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可就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美国还是时时刻刻不忘用最新的技术来加固自己并不弱的国防实力,这一点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 长见识的心理战 张乡林 伊拉克的硝烟,成就了美伊之间的心理战和反心理战的经典。 美英联军的每一个行动,无不闪现着心理战的身影。“斩首”行动后,美军展开了更加猛烈的“震慑”行动,企图通过心理震慑促变、促降。此外,美军一方面邀请了世界各国的550多名记者进入战地采访,一方面摧毁了伊新闻大楼,并利用飞机、导弹播撒传单和收音机,直接对伊军民进行策反等。 美国厉害,可伊拉克也没有坐以待毙。战争中,伊拉克有两个人物最为抢眼,堪称反心理战经典之作:一是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开战20多天,他每天都要代表政府发布消息,包括真实的和虚假的。沙特《中东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标题中写道:“美国的‘战斧’导弹轰炸了伊拉克,萨哈夫的语言炸弹震聋了美国人及其盟友的耳朵。” 另一位是“炭疽夫人”阿马希,3月27日她在伊拉克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一露面,美军就担心伊拉克要发动生化武器攻击,于是紧急命令前线官兵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被媒体戏称“一名伊拉克女人吓坏美军前线一个师”。 美国和伊拉克在心理战中的较量,让世界各国的军人长了见识。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一条是战场拼杀,一条是心理上的较量,后者往往先于前者,重于前者。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心理战这一积淀着丰富智慧的特殊作战样式,已被称为“区别于现代陆战、空战、海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 美国在每年的国防部年度财政报告中,明确引用《特种作战部队条令》的内容:心理战即制订计划并展开活动,向外国听众灌输信息,以影响他们的感情、动机、推理,最终影响外国政府、组织、团体及个人,诱导或强化其态度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美国及其友好国家目标的实现。 除了理论上的研究,美国更注重实战。经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历练,打心理战似乎已成为美军屡试屡灵的“绝活”。阿富汗战争中,他们就强调:“这是一次全新的战争,不仅要扔炸弹,还要投食品、收音机、传单和祈祷录。战争不仅仅在战场,也在电视屏幕、互联网和清真寺里。”本次战争,美军故技重演,不惜重金礼聘好莱坞顶级设计师帮助策划。战争结果表明,美国的这片“苦心”没有白费。 在我国,心理战自古就有,《孙子兵法》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到了现在,透视伊拉克战场,作为一名普通军人,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心理战强大的威慑力。展望21世纪战争,我们应该树立“追赶”意识,把现代心理战的研究和训练摆上重要位置,创新我军现代心理战战法、训法,提高心理战的“打赢”能力。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