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可抵两个师 伊新闻部长萨哈夫用语言还击大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4日10:51 国际先驱导报 | ||
在美军动用坦克、大炮和战机对巴格达市中心发起猛攻的时候,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为首的一大批政府高官早已躲得无影无踪,唯恐进入美军的视线,不过这时候仍有一名伊拉克高官天天露面,从容地领着各国记者在仍然冒烟的巴格达街头参观,或者在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前驳斥美英联军宣称的战果——他就是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 用语言还击大炮 不像大多数伊拉克高官,萨哈夫并没有留着一把萨达姆式的大胡子,因此尽管身穿军装也多少显出一些儒雅的风度,而且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稳重——像7日那天美军坦克已经隆隆地开在巴格达的街头,他还能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笑风生,矢口否认美军已经进入巴格达,难道他不怕美军士兵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美军8日袭击了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巴勒斯坦饭店,并造成多名记者伤亡,但萨哈夫很快就出现在这家外国记者聚集的饭店,宣称伊拉克军队一定会消灭进入巴格达的美军,“美军要么投降,要么呆在坦克里等着被烧死”。 萨哈夫发表讲话时表情相当从容而镇定,而且语言尖刻,像“歹徒”、“蠢货”、“小丑”、“恶棍”、“精神有毛病”这样的词语在他的讲话中常常可以听到。萨哈夫经常会引用一些阿拉伯世界的典故来讽刺敌人,使听众兴趣盎然。3日西方媒体纷纷报道美军兵临巴格达城下,萨哈夫很快出现在电视镜头前,面不改色地说:“他们(美军)在伊拉克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我们会用子弹和鞋子来欢迎他们。”在阿拉伯世界,被人用鞋子打是一种极大的侮辱,萨哈夫的巧妙运用使阿拉伯听众会心一笑,拍手叫好。 由于他语言诙谐幽默,对美英联军冷嘲热讽,所以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一到有萨哈夫的讲话,人们总会放下手头的活,聚集在电视机前。据美国广播公司和英国《镜报》报道,一些观众在电视上听到萨哈夫使用这些词语后忙着给电视台打电话讲述自己对于这些词语用在联军身上感到多么解气。 鉴于萨哈夫在宣传战中的突出表现,有专家曾说,萨哈夫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伊拉克两个师”。 一名身份“例外”的高官 不过别看现在萨达姆政权只剩下一个萨哈夫在“摇旗呐喊”,其实他并不是萨达姆核心集团的成员。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其实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伊拉克人中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约占55%的多数,其余为逊尼派,但是伊拉克的政权一直由逊尼派执掌,包括萨达姆在内的绝大部分高官都是逊尼派穆斯林。 另外萨哈夫也不是来自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地区,这也使他成为伊拉克高官中为数不多的例外。萨哈夫的老家在伊拉克南部巴比伦省一个叫希拉的城市,离卡尔巴拉不远,那里正是什叶派穆斯林聚居的地区。 萨哈夫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学,现在当新闻部长也算是“学以致用”。当初他毕业后原本一直想当个英语老师,但是在1963年加入复兴党参加革命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1968年7月17日复兴党军官通过政变上台后,萨哈夫先是负责掌管伊拉克的广播电视工作,后来还担任过伊拉克驻缅甸、瑞典和联合国的大使。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萨哈夫当上了伊拉克的外交部长,直到2001年4月改任新闻部长。 改任新闻部长如鱼得水 萨哈夫属于典型的强硬派,以直言不讳著称。伦敦一家叫《耶路撒冷》的报纸对此评价说:“萨哈夫经常会发表一些更加适合出自国防部长或警察总长的讲话。” 萨哈夫在担任外长期间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批评,有些伊拉克官员私下也承认萨哈夫在外交手腕上和他的前任阿齐兹相比不够老练。阿齐兹在1979年萨达姆上台后担任副总理,并多次兼任外交部长,他性格温和,说话讲分寸,经常充当萨达姆与西方之间的桥梁,是萨达姆缓和与西方关系的得力助手。 在2001年4月被免去外长一职之前不久,萨哈夫参加了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首脑会议,不过当时有些媒体已经发表评论说,看来他并没有得到在参加会议期间自主作出决定的授权,可见萨达姆对他的外交能力已心存疑虑。 由萨哈夫带领的代表团没有在那次首脑会议取得与会国一致反对联合国对伊制裁的成果,因此一些观察家认为,正是这次外交努力的失败使萨哈夫最终被解除外长一职。而在幕后大发雷霆,一定要换掉萨哈夫的人据说并不是萨达姆本人,而是萨达姆的大儿子乌代。 不过萨哈夫当上新闻部长后反而如鱼得水,一方面做回了新闻方面的老本行,二来没有了担任外交部长时的诸多限制。特别是自开战以来,萨哈夫得到了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本报前驻巴格达记者 梁有昶(发自约旦安曼)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