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士兵家属盼亲人早日从伊战前线归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0日18:14 新华网 | ||
新华网洛杉矶4月10日电(记者颜亮)在征战伊拉克的美军前线部队中,除了一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之外,也有不少移民的后代。洛杉矶一些华裔前线美军的亲人由于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最近成立了“华裔士兵家属互援会”,希望通过家属间的定期会面,交流信息,分享感受,排解心中的牵挂。近来,记者通过接触前线华裔军人的家属,了解到不少这些军人及其家庭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为F4演唱队担任伴奏鼓手的陈德昌担心儿子:寝食难安 为F4演唱队担任伴奏鼓手的陈德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儿子陈政辉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开战以来一直在伊拉克境内作战。由于参加攻伊作战的美国军人不能携带笔记本电脑,无法给家中写电子邮件,同时又没有卫星电话可用,因此开战以后音信皆无。家人们盼望前方亲人的消息,但又怕传来的是坏消息,心情十分矛盾。此时家属们的共识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没有消息的日子实在难熬。 按照美军惯例,为阵亡将士家眷报信都先要按家里的门铃,因此军属们最怕听到门铃响。来自台湾的陈德昌说,由于牵挂儿子的安危,自己终日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几天前,有人夜里打来电话,陈德昌误以为有人按门铃,睡梦之中冲出去开门才发现其实是电话铃响。 不少华裔军属早就准备好了黄丝带,盼望孩子早日平安归来。华裔士兵郑霆钧的父亲郑华伟自开战以来,每晚仅能睡三四个小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手拽着裤腰带说,身体瘦了一圈。这位在台湾曾有过当兵经历的父亲,目前只能寄希望于从电视新闻中得到儿子相关部队的信息。他每天专注于战场的电视新闻,将哪些随军记者跟随哪些部队的情况熟记在心,以便随时可以根据记者和记者身边的画面判断儿子随部队推进的情况。 华裔军官郑品尧的母亲郑卓培则后怕地说,上周电视中报道美军一个补给坦克车队开错方向,12人死亡,他们全家为此彻夜未眠,直至证实车队中没有华人,全家才安心。几天前,她和丈夫一起晨练时,看到桥上随风飘扬的黄丝带,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这位台湾移民在为电台录制的公益广告中说:“我是郑品尧的母亲,我的儿子离开家已经三个月了,我们全家每天都在祈祷,期盼他平安健康,早日归来……。” 相比之下,海军陆战队士兵尤承砚的家人要稍稍安心一点。父亲尤荣川说,儿子在开战前来信说,他们所在连队专门对付伊拉克的坦克部队,用的武器是用吉普车运载的导弹。他们用的武器比伊拉克军队用的武器先进。但儿子信中提到,最担心对方使用化学武器。尤荣川对记者说,儿子1月开赴前线之前曾与他探讨过死亡的问题,18岁的儿子平静地对父亲说他“会勇敢面对”。另一名华裔军人的母亲马重庆3日接到儿子的电话后也感到释然。她的儿子丹尼尔经过十多天的一线作战后已经从伊拉克前线轮换到科威特的大本营。丹尼尔在电话中告诉母亲,自己背负的重量是体重的三分之一,沙漠中天气恶劣,遭了不少罪。而且由于美军补给车队被袭,有几天食品供应跟不上,每天吃不饱。 美军一名化名陆伟的海军中尉来自一个上海移民家庭,是上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1992年加入美国海军。日前他在洛杉矶接到命令,准备开赴战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个人对这场战争持保留意见,但军人应该服从命令。他说,他的女儿刚满一岁,但为了执行任务,不得不暂时离开温暖的家。陆伟说,即使是产后一个月的母亲,接到军队的命令后也要马上离家归队。他上月已经在军中立好遗嘱,随时准备奉召开往前线。 对伊战看法不一 由于在伊拉克境内作战的美军无法与家人联系,因此开战以来,很多华人军属一直没有亲人的消息。洛杉矶当地一名有影响力的华人记者邱晨在《侨报》上发起成立了华人家属互援会。 上周,七个华人家庭参加了首次互援会的聚会。这些华人士兵父母在彼此倾诉心情之余,围绕战争该不该打的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前线海军陆战队士兵郑霆钧的父母郑华伟和李先慧夫妇激动地表示,这场战争应该立即停下来。李先慧说,对于目前的这场战争,她并不感到有什么光荣,而儿子当兵上前线是他的职业,不得不支持。这对从台湾移民美国的夫妇说,他们心疼每个孩子的生命,希望不要到最后一刻才后悔。 李先慧说,先生是家中独子,而自己娘家那边也没男孩,郑霆钧是两家单传的独子。夫妇俩已经向美军有关单位反映情况,要求将儿子调离前线部队。他们希望能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故事那样,把自己的独子从前线调换下来,但军方对他们的要求反应冷淡。李先慧说,儿子申请入伍时不足18岁,所签服役合同在没有父母签字的情况下不应具备法律效力。而且夫妇俩在儿子入伍前问过征兵的军官,独子是否要上前线打仗,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但现在军方却告知只有如下情况才能把孩子从前线换下:家中有至少两个孩子在前线,但目前只有一个幸存。 从上海移民来美的华裔军属徐迈也对战争表示强烈反对。他的儿子徐微在阿富汗美军基地担任阿帕奇直升机的保养工作,时常要把飞机零件运至前线。徐微的母亲已经很久没有孩子的音信,她担心地说,儿子身体不够灵活,很容易被俘虏。 不过,也有几个家庭虽然为孩子安危担心,但也支持美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十几年前从台湾移民美国的郑卓培说,虽然她免不了为儿子落泪,但她为儿子感到自豪,并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 华裔参军为哪般 美国军队中有许多军事秘密,但军人工资却是公开的。资料显示,普通士兵的平均年收入为3·3万美元,军官平均年收入为6·4万美元。在整体平均年薪大约2·9万美元的美国,这一待遇相当于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再加上免费医疗保险、免税及高利率储蓄等待遇,这一收入相当不错。但当兵就有可能打仗,就有危险,因此在越战后期尼克松废除强制征兵法之后,美国的富家子弟便逐渐远离军营。 亚裔子弟传统上不太喜欢当兵,华裔子弟更是如此,在美军中韩裔子弟人数超过华裔。不过,华裔军人尽管数量不多,但在战场上却表现不俗。二战期间,华裔军人因作战英勇而得到美军荣誉勋章的人不胜枚举,而得到美军最高荣誉勋章“国会荣誉勋章”的是一位姓魏的华裔上尉。他1941年入伍,在34步兵师服役,1944年10月在菲律宾战死。56年后,美国总统克林顿还接见了其遗属。 华裔子弟参军往往出于几种考虑。对于经济基础不好的家庭来说,参军是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参军待遇不错,有的兵种还可以免费学习技术,甚至还有免费上大学的机会;也有一类人与家人关系不和,离家去参军。有的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叛逆性很强,常常和父母作对,以至自作主张去当兵。前线华裔美军尤承砚就是这样走上了军旅之路。他父亲说,当初孩子和大人赌气不去读大学,一心离开家。但孩子参军后,却突然长大了,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也有一些华裔子弟当兵是对军营生活充满好奇而想亲身体验一下,19岁的单文珠就是一例。在伊拉克参战的华裔子女中,她是极少数女兵之一,她在前线的角色是化学武器技术专家。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可她却没有一般独生女的娇气。她喜欢运动,又喜欢动手做事,为了让自己受到锻炼,她选择了参军。单文珠原本于今年8月与军队的合同期满即可解甲归田,可因为赶上这场战争不得不超期服役。单文珠在给家里的信中说,她在军队中学到了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交了不少其他族裔的朋友。在科威特基地,她也有机会与当地民众接触,而令她最赏心悦目的是基地旁蔚蓝的海湾。 洛杉矶的移民律师申春平说,整体上看,移民兵参战有利于改变美国人对移民的印象。在一些人眼中,新移民来美国不是拿救济就是生孩子。现在移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为这个国家征战,这对提升移民在美国的历史地位功不可没。(完)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