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在上次海湾战争中的传奇遭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8日14:23 世界新闻报 | ||
(本报驻津巴布韦记者史靖洪) 今年43岁的位宝华是1988年10月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派驻到伊拉克卡尔把拉水泥厂工作的。按照中方与伊方签署的技术服务合同,中国公司主要负责该水泥厂的技术生产工作。那时,他刚刚三十出头。 伊拉克攻占科威特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在伊工作的两年间,伊拉克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友好的人民给位宝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两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就出现在这个地区。这里有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遗迹,还有关于《一千零一夜》的雕塑。位宝华怎么也忘不了那里美丽的椰枣林,每当秋天到来,金黄色的椰枣就一串串地挂满枝头。 就在人们尽情享受两伊战争结束不久的安定生活时,战争的阴影已经又悄然逼近伊拉克。位宝华回忆说,他工作的水泥厂距首都巴格达有200多公里,但从1990年初就开始不断看到伊拉克军车从工厂前的公路上驶过,甚至听到他们演习传来的枪炮声。大家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果不其然,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一夜之间就占领了科威特,并将其称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人们纷纷抢购食品中方人员挖坑藏粮 随着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场更大范围内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战争临近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战前供应充足的基本生活用品立即出现紧张和短缺,心中无底的伊拉克人开始抢购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当时,在水泥厂工作的有300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由于工厂所处位置的水质不太好,储备足够的饮用水更是所有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负责工厂后勤工作的位宝华与同事们开始每天为食品、水、蔬菜、药品等必需品而奔波。他们兵分几路,早出晚归,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伊拉克。对他们来说,一包饼干,一个鸡蛋都是十分宝贵的,大家都想尽量多买一些东西。 事实上,自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驻伊拉克的各国外交人员及其他人员已开始逐渐撤离那里。但由于中方一直未能与伊方就撤离水泥厂中方人员达成一致,所以中方人员的去留还是个未知数。经领导研究决定,为了应对紧急情况,立即屯集一批食品和饮用水,其中包括面粉、食用油、饼干等,并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隐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位宝华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与同事们选中了工厂附近的一片椰枣林,用两天时间挖了一个大坑,将那些生活必需品埋了进去。他们还砍断了大坑附近的两棵树作为记号。 租来二十辆大客车三百中国人大撤离 为了保护工厂,伊拉克军方在工厂周围部署了大量军队和武器。看到这种阵势,中方工作人员感到更加紧张,有的人甚至非常害怕,尽快回国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经过与中国驻伊拉克使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伊拉克政府协商,终于同意水泥厂的300多名中方工作人员全部撤离伊拉克。这已经是1990年9月中旬,距离美、英、法等国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不足3个月。 1990年9月13日上午8时许,水泥厂的中方人员登上了租来的20辆大巴,踏上撤离伊拉克之路。 据事前了解,由于担心无法承受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约旦已经关闭了与伊拉克的通关口岸,联合国和各国外交人员通常用来撤出伊拉克的最近陆上通道就此宣告无法通行。迫于无奈,大家只能选择向距离工厂千余公里的土耳其边境撤去。 应该说,离开工厂之际,大家的心情既慌乱又兴奋,因为毕竟终于可以离开战争的中心地带了。但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一路上会遇到那么多艰难。 为保护帐目和文件位宝华脱离大部队 位宝华当时并没有能随大部队一起撤离工厂。负责后勤工作的他必须把工厂的一些帐目和文件存放在安全妥当的地方,那就是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在这种情况下,他独自驱车200多公里,把这些东西送到使馆后,才又租车追赶大部队。虽然此前并没有遭遇战乱的经验,位宝华还是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轻装前进。在他的后背包中,有6瓶共12升矿泉水;有从几个商店里买来的十几包饼干;有几头用来杀菌的大蒜;还有治疗肠炎等病的急需药品及少量衣物。虽然东西并不很多,但在长途旅行中才发现,这个包对他这样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来说已经是很重的了。 追赶上大部队的位宝华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沿途所见的景象还是令他不敢松懈。越是驶近伊土边境,就会看到包括大巴、小汽车、卡车、拖拉机等在内的各种车辆汇集到一起,使狭窄的山路更加难行。 经过10多个小时的车程,大巴终于在当天黄昏时候比较顺利地抵达了伊土出境口岸。大巴把300多人卸下来后就头也不回地返回去了,出关进入土耳其已经成了人们的唯一选择。但当看到了眼前的景象时,大家都不觉得心里一惊。 土方突然关闭边境一万人被困荒野中 伊拉克东北部为山区,这个口岸就建在一片荒地上,真可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个口岸前虽有一个停车厂,但早已堆满了各种车辆,等待出关的人已经把方圆1公里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 位宝华回忆说,仅在这里等待出关的中国人大约就有1000多名,这些人大多来自中资公司。其次是印巴人,再就是欧洲人,总数大约达到1万人左右。惊慌失措的人们早已忘记了斯文,根本不知道排队,前呼后涌地冲入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希望早点得到出关许可。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土耳其面对突然而来的人潮也感到难以招架,决定暂时闭关。 无望的人群只能在原地休息,期待幸运之门能够早些打开。奔波了一天的中国人也面临着饥饿和寒冷的侵袭。伊拉克的温差非常大,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五十几度,但夜晚又会下降到十几度。 位宝华幽默地说,他曾经在早晨出门工作时把鸡蛋埋在沙土里,晚上回去时鸡蛋就熟了,而且必须戴着手套才敢拿出来。但当黑夜来临后,又感到寒冷难挡。 更严峻问题是,由于走得太匆忙,许多人随身只带了少量的食品和饮用水。等熬到伊土边境时,食品和水已经严重不足,大家只能互相帮助。位宝华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真正地体会到,金银财宝都不如一块饼干或一口水重要。 走投无路求救使馆遭遇不幸多人患病 由于人员太多,口岸附近的环境已变得又乱又脏,非常糟糕。人们根本找不到厕所在哪里,即使有,也因为人挤人而无法移动步伐。实在难忍,只好由自己的同胞帮忙,遮块布就近解决。经过五十几度的高温暴晒,整块地方散发着难忍的恶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只能背靠背,相互支撑着打个盹儿,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面对这种困境,几家中资公司的领导人经过讨论后,决定向中国驻伊使馆求救,并通过他们与驻土耳其使馆取得联系。由于当时没有手机,通讯联系很不方便,中资公司的人员只能说服伊拉克军方利用他们的电话。就在紧急联络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口岸旁边的山涧里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极度疲劳的人们只能从那里取水洗脸,也有一些人捧起水来喝了几口。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水泥厂的中方人员中就有4个人得了急性痢疾或者肠炎,其中还有一人昏迷不醒。 推推搡搡穿过雷区制作担架抬走同事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方联系,土耳其方面终于重新开关,决定接纳从伊拉克方面撤离的人员,并派出一辆救护车来接那些患病的中国人。 必须提到的是,走出伊拉克的道路并不那么轻松。伊方边境两侧都拉着高高的铁丝网,只在中间开了一个可容一辆车通过的铁门。而且土伊边境之间还有4公里长的开阔地,两侧也用铁丝网圈起,如果走出了铁丝网,那就是地雷区。从远处看,这4公里的路程并不太遥远,但走起来才知道实在艰难。慌不择路的人们互相推搡着挤出伊方的铁门,就是受了伤也毫不在意。大家都摩肩接踵,急急地奔向土方一侧。俗话说,“远路无轻担”,为了提高行走速度,许多人不得不忍痛把自己的行李一件件丢弃,衣服、鞋子,甚至皮箱都随处可见。为了将那位生病的同事带着一起上路,大家还主动地拿出了自己所带的牛仔裤等比较结实的衣服,砍了路边的两棵树,制作了一付担架。由于大家都极度虚弱,原本应由4人抬的担架最后由8个小伙子才给抬了起来。 蓬头垢面见到亲人伤痛经历终生难忘 经过漫长的等待,位宝华和他的同事们终于进入了土耳其境内。当他们见到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人员时,感觉真是见到了祖国亲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东西,位宝华自己一个人就吃了3份土耳其当地的大饼卷鸡蛋。此后,他们又分乘使馆安排的车辆,驱车1800公里赶到了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那里,他们终于住进了宾馆,好好地睡了一觉,此时距离他们开始撤离伊拉克已经有4天。 提起当时的形象,位宝华形容自己是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特别是他当时穿着一件淡蓝色衬衫,从前面看还比较完整,但后面部分早就被铁丝网和拥挤的人群撕成了一条一条的,整个脊背都露了出来。后背上还有多处地方被划伤,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只能忍痛让同事帮忙涂点碘酒了事。提起那种疼劲儿,只怕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十几天后,位宝华和其他中国人又一同乘坐中国民航的专机,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当飞机着陆后,机舱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苦难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战争灾难有深刻体验的位宝华也更懂得和平和祖国的分量。他一再说:“我讨厌战争,如果没有战争,人们就可以平静安宁地生活”。是啊,让我们一起祝愿:让战争远离人间,让世人安享太平! 初识位宝华时,就感到他身上有一种特别沉稳的气质。如果不是美国一直声称要对伊拉克动武,如果不是我们有机会一起谈到了伊拉克问题,如果不是在我的“追问”下,我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居然有在伊拉克工作的经历,而且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夕才从那里撤离。我终于明白,正因为有过这种经历,才使他具备了这种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在远离祖国的津巴布韦,他向记者讲起了自己在上次海湾战争中的坎坷遭遇。 记者后记: 也许是经历了那场战争之后,对世事有了更深的体察,位宝华不愿多谈自己。虽然记者一再劝说,但是他仍然不愿意提供他的照片和简历。虽然有些遗憾,但最终我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唯一可以透露的是,目前他正在我国援建津巴布韦的一座水泥厂工作。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