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越来越“激情” 法国人越来越冷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31日05:3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驻巴黎记者 陈波 美众议院把餐厅菜单上的“法式薯条”改为“自由薯条”,纽约人将法国葡萄酒倒入阴沟,《纽约时报》以及大大小小的网站均用大量篇幅刊登抵制法国商品的广告。 伊拉克战争已经持续了10天。在聚焦此次战争时,法国媒体近日开始讨论第二个中心 一段时间以来,美政界与舆论对希拉克在倒萨问题上的立场颇为不满。3月10日,希拉克总统通过电视画面向全世界正式宣布,法国将运用安理会的否决权向战争说“不”,这犹如在大西洋彼岸引爆了一颗小型“原子弹”,引起了美国的猛烈“反击”。美众议院把餐厅菜单上的“法式薯条”改为“自由薯条”,纽约人将法国葡萄酒倒入阴沟,《纽约时报》以及大大小小的网站均不惜笔墨,用大量篇幅刊登抵制法国商品的广告,并列出法国公司的单子当“靶子”。 除了老百姓的“反法”情绪外,美国政要的一些言辞更是令人感到一股“杀气”。白宫安全问题专家米歇尔·李登在华盛顿某著名战略研究论坛指责希拉克“鼓励了萨达姆的抵抗行为”,并称“法国总统的政策使我们的一些士兵失去了生命”。他甚至不加遮掩地称,只要希拉克在任一天,法美之间的伤口就不可能愈合。中情局前局长伍尔西则认为“巴黎建立了一个反美联盟,它走得太远了”。 相对于美国国内的“群情激愤”,法国的反应则平静许多。虽然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78%的法国人依然反对美英对伊动武,但法国舆论指责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声调却比战前有所降低。法国资深的美国问题专家、巴黎大学荣誉院长索贝尔萨表示,他并不认为美国现在出现了一种“敌视法国的情绪”。法美两国政府完全可能在某个问题上意见不一,甚至对立,但这不代表两国人民就因此而成为仇敌。 法国的媒体也显得比较冷静,其最近一周的关注点主要是战争进展过程、战后重建以及联合国的未来作用等,几乎没有针对布什政府的强烈言辞。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报》近日刊出了一些读者来信,其中不乏对法国自身行为的反思。《巴黎竞赛》杂志则提出了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法国是反战阵营的旗手,他如何能将“没有共同民主价值观”的众多国家汇聚起来。该杂志还指出,当不同价值观的国家因为“反美”的共同原因走到一起来时,这个世界的平衡就已打破,其后果十分危险。 法美危机虽然令人担忧,但又绝非是一次历史的偶然。早在18世纪,乔治·华盛顿同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国将领拉法耶特的关系就一度吃紧。戴高乐时期,法国的核武计划和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都让美国人大为不悦。在80年代的西伯利亚输气管事件中,华盛顿还指责巴黎暗中怂恿欧洲与前苏联发展贸易关系。至于法美两国近年来的“钢铁战”、“香蕉战”等贸易冲突,则更是不胜枚举。 当美国舆论正在讨论如何抵制法国商品,或者是否将诺曼底登陆阵亡美军士兵的遗体运回美国时,法国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修复与美国的关系。法外长德维尔潘在27日的参议院会议上表示,法国反对美英在联合国框架外发动战争,这一立场毋庸置疑,而允许美国战机飞越法国领空则是另一回事。法国毕竟是美国的盟友,因此有必要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盟军开放领空。此外,希拉克宣称有可能在遇到生化武器时参加盟军作战等“小动作”均已显示,法国正试图缓解同美国的紧张关系。 用英国做纽带无疑是法国修补法美关系的捷径,而这也正是法国目前努力的方向。德维尔潘27日到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用英语发表了一场演说。他首先避开两国之间的分歧而谈到共同的未来,要求法英“重建信任和亲近关系”。法外长表示,法英“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应该“重新找回欧洲的共同特征”。有分析认为,布莱尔曾试图通过接近美国的方式,来说服布什避免在伊拉克问题上采用武力。这一努力显然以失败告终。不过,如果布莱尔现在去华盛顿为法美关系说和,其成功的可能性则大了很多。(本报巴黎3月30日电)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