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的尴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4日05:24 中国青年报 | ||
韧石 “U.S.:WE DON’T NEED YOU TONY(美国:托尼,我们不需要你)” 这是英国《镜报》3月12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的一个大标题。“托尼”者,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是也。美国不需要布莱尔首相干什么?细看有关报道才知,原来此前一天美国 《镜报》的大标题无疑有些尖刻,如果布莱尔首相瞅见定会感到刺眼。然而,拉姆斯菲尔德的一番言语,其实已经将这位伦敦唐宁街十号的主人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首先,它公开向国际社会证实了目前英国国内的形势“比较特殊”。毫无疑问,英国国内眼下的形势之所以“特殊”,与美国喧叫将对伊动武密不可分。作为跨大西洋的“铁哥们儿”,布莱尔政府从一开始便明确表态“要和华盛顿站在一条线上,铲除萨达姆政权”。几个月来,布莱尔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布什的坚定支持。除了在联合国积极附和美国的强硬立场之外,英国还在国际社会四处游说、广做工作,试图为美国争取到足以合法对伊动武的支持。其言之切切、行之匆匆,俨然“倒萨”首先是英国自家的事情,无怪乎有人将英国戏称作美国的第52个州。然而,布莱尔的这份“好战”劲头却在国内碰了硬钉子,以致使其政治生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反战呼声响成一片。就连布莱尔自己主政的工党阵营内,抨击者也大有人在。一些工党议员日前甚至威胁道:“如果布莱尔先生不肯改变他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那他就需要考虑考虑自己的位置了。” 面对不断高涨的反战压力,“好战”的布莱尔近来显然有了些许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感觉。在他的眼里,萨达姆确实是“外患”,然而平心而论此患对他的威胁,远不及国民与党羽反战的“内忧”严重。毕竟,党魁与首相的职位,是实实在在、可触可摸的东西。拉姆斯菲尔德正是敏锐地捕捉到英国盟友的这种感觉后,一不留神,将其所处的尴尬局面抖搂出来。当然,其言词之间似乎不乏对盟友的“理解”之情。然而殊不知,这种理解却使布莱尔首相尴尬更甚。 多少年来,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对美国的亦步亦趋,世人有目共睹。特别是在此次伊拉克危机浮出水面后,布莱尔政府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忱来追随美国,顶着欧洲大陆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批评压力,摆出一副对伊动武“急先锋”的架式。然而,仅仅是因为近来情绪的一丝波动,五角大楼的最高长官便放出话来,声称没有英国的支持,美国一样“倒萨”。在外界看来,此举对布莱尔而言多少有点“热脸贴上了冷屁股”的意思。 拉姆斯菲尔德的话其实主要是说给国际社会听的,其潜台词是:即便失去英国的支持,美国的“倒萨”决心也不会变更。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反映出美国急于得到别国支持的迫切心态,颇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然而,拉氏的讲话却在布莱尔政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英国政府深知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国力不济的英国在当今纷繁多变的国际政治中有着何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自然不愿与美国生出间隙。正因为此,英国国防大臣胡恩12日在接受BBC采访时紧急辟谣,重申英国支持美国的“倒萨”立场没有改变。但另一方面,面对国内民众一浪胜似一浪的反战呼声,布莱尔政府又不得不谨慎行事。在胡恩接受BBC采访的同一天,英国外交办公室主任奥布赖恩称,英国已经向联合国安理会列出了伊拉克避免战争的6个条件。这与美国咄咄逼人的做法相比显然有了一定的距离。看来,在矛盾的心态之中,布莱尔政府的尴尬处境仍将继续下去了。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