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组织骨干狱中曝内幕:我在基地组织的日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1:36 东方网-文汇报 | ||
2月19日,被告摩洛哥籍青年穆尼尔·莫塔萨德(左二)在德国汉堡的法庭接受审判。这是世界上首例“9·11”恐怖袭击事件嫌疑人审理案件。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文/杨晴川 新闻提示 近日,美国宣扬要武力攻打伊拉克的理由之一是,伊拉克与“基地”恐怖组织有联系。自从阿富汗战争后,媒体频频提及“基地”组织,但有关该组织机构、人员分布和行为方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最近得以翻阅“基地”组织在欧洲的骨干分子阿卜杜拉长达600多页的供词,从中了解到关于“基地”组织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26岁的约旦籍青年萨德·阿卜杜拉是“基地”组织在欧洲的骨干分子之一,2002年4月,德国警方根据所截获的一个“基地”组织成员间的手机通话,顺藤摸瓜地在德国西部小镇克雷菲尔德抓获了他。在日前的许多访谈中,美国和欧洲的情报人员都把阿卜杜拉描述为欧洲最可信和最有用的原“基地”成员之一。 欧洲寻梦遇挫 阿卜杜拉从一名普通约旦少年到成为“基地”组织成员的过程和这个恐怖组织中其他成千上万名阿拉伯青年成员非常相似:他到欧洲谋生寻梦,但贫穷和种族歧视最终使他失去生活理想,从而转向宗教极端主义。所不同的是,阿卜杜拉比较“幸运”,他一开始就和“基地”组织主要人物联系上,并很快赢得组织领导层的信任,成为骨干分子。 1995年,不满20岁的阿卜杜拉从故乡约旦来到德国。“我家非常穷,因此我想到德国开始新生活。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德国生活比较自由,因为我有同性恋倾向,在约旦我这样的人会遇到麻烦。所以我就和一个名叫阿布·阿里的男友一起到了德国。”他说。 阿卜杜拉提到的阿布·阿里别名穆罕默德·阿布·德斯,也是约旦人。他也于去年在德国被捕,罪名是领导一个名为“联盟”的与“基地”有合作关系的恐怖组织。阿卜杜拉说,他当初在约旦认识德斯时,只知道其身份是流行歌手。在到德国前,他并不知道德斯早已为“基地”组织服务。据阿卜杜拉说,“联盟”虽然和“基地”关系密切,但它的主要目标是颠覆约旦君主制。 偶遇拉丹女婿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阿卜杜拉在德国靠打零工和吃救济生活,并试图获得政治避难地位。德斯曾经教他伪装成伊拉克人申请政治避难,但却因他不能在向德国官员申请时认出伊拉克国旗而告吹。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变得非常空虚。我吸毒并花光了所有的钱。因此,我接受了一个清真寺的救济,但条件是我必须学习宗教经典。”为了生计,阿卜杜拉最终参加了宗教学习班,并在1999年底和一群年轻人到麦加朝觐。 据他说,他在那里偶然遇到了本·拉丹的女婿,这个人负责为“基地”组织招募新人。他说服阿卜杜拉到阿富汗寻找梦想,并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和一张去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机票。到了卡拉奇,“基地”组织在当地的联络员便带他越过边境,进入阿富汗的坎大哈省。在那里,迎接他的是本·拉丹的副手之一——穆罕默德·阿提夫,别名阿布·霍夫·马斯里。但阿卜杜拉后来在狱中坚持说,直到那时他的愿望还只是学习宗教经典。然而阿提夫告诉他,接受军事训练更重要。因为那样他可以为当时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攻打北方联盟助一臂之力。“这个观点打动了我,于是我就进了坎大哈的训练营,”阿卜杜拉说。 入基地训练营 在位于坎大哈省的卡尔登“基地”组织营地里,充满了恐怖和紧张的气氛。阿卜杜拉说,新加入的学员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基地”的规矩,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我经常看到有人因稍有怨言就被处罚。而对于那些被怀疑是奸细的人,他们的手将被捆起来吊在天花板上,这样他们的脚就着不了地。有人会用通了电的电线打他们。这样一吊就是一个星期。” 在进入训练营地的第一天,阿卜杜拉就遇到了本·西奈,别名奥贝达。“他听说我来自德国,所以马上找我打听德国的情况。我们很快就熟了起来。”奥贝达是也门人,他曾在德国汉堡留学,是负责发动“9·11”恐怖袭击事件的那个“基地”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阿卜杜拉说,奥贝达是本·拉丹的亲信和参谋,也是德国汉堡“基地”据点和“基地”领导层之间的联络人。 结识基地重臣 在训练营,阿卜杜拉还认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另一个重要犯罪嫌疑人穆萨维,别名撒哈拉。他负责管理坎大哈机场的“基地”组织客栈,收缴新入伙成员的护照,并给他们下达指令。 “撒哈拉负责询问新成员入伙的动机。在他的客栈里有一个秘室和一个金库,都由重兵把守。金库里储存着‘基地’组织从全球赞助者那里筹得的大量资金和属于本·拉丹本人的钱。撒哈拉是在训练营里坚守到最后的几个人之一,可以说,他是本·拉丹的红人。”阿卜杜拉说。 聆听拉丹布道 阿卜杜拉说,本·拉丹本人也经常到训练营去布道,而届时所有人必须听讲。据他透露,“基地”组织成员在2000年10月用一艘装满炸药的小船在也门海域炸毁美国驱逐舰“库勒”号并炸死17名美国士兵后,本·拉丹在训练营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而早在这件事发生前,训练营领导就向学员们宣布了这个行动计划。 阿卜杜拉说,“基地”组织训练营一直被强烈的反美情绪所笼罩。“在我受训的时候,营地里的人经常讨论如何对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发动袭击,以及是否有必要发动进一步袭击,尤其是针对美国目标,但也包括其他目标。”在训练营呆了20天后,阿卜杜拉在一次意外中弄伤了头,结果也就结束了他在“基地”训练营的日子。他自称随后曾一度被任命为本·拉丹的保镖,但德国警方至今还在怀疑这个说法的真实性。 为“联盟”筹资 离开训练营后,阿卜杜拉被派到喀布尔。他工作的地方就在联合国驻阿办事处所在的建筑附近。在喀布尔,阿卜杜拉成为与“基地”有密切关系的“联盟”组织头目阿布·扎尔卡威的助手。 阿卜杜拉说,扎尔卡威和“基地”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虽然扎尔卡威的组织和‘基地’有同样的宗教目标,但它没有其他目标。”阿卜杜拉说,“联盟”组织成员必须是约旦人或巴勒斯坦人,他们必须恪守宗教法规,并且新加入的成员必须由一个老成员担保。当初和阿卜杜拉一起到德国的德斯就是“联盟”组织的领导人之一。 扎尔卡威曾指派阿卜杜拉回约旦发动袭击,但阿卜杜拉没同意,却表示愿意回德国做事。“扎尔卡威曾在德国呆过,也需要在阿富汗以外尤其是在欧洲发展势力。”于是扎尔卡威给了阿卜杜拉2000美元,并告诉他到德国找德斯。回到德国后,阿卜杜拉通过伪造护照、安排宗教极端分子偷渡和争取赞助人等方式,先后为“联盟”筹集了数十万美元的资金。阿卜杜拉说,这里面有一部分钱来自于宗教赞助人,他们以为这些钱仅仅会被用于宗教目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赞助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捐款会成为“基地”和“联盟”等恐怖组织活动经费的一个主要来源。 做假护照时被捕 在阿卜杜拉被捕时,他正试图为从阿富汗逃到伊朗的40多个“基地”组织分子做假护照,以把他们转移到别处。其中有三人是“基地”组织的高级成员:包括拉姆齐·本·西奈、扎卡里亚斯·埃沙巴尔和塞义德·巴哈吉。目前其中只有西奈被抓获。阿卜杜拉说:“这些人都是以前在阿富汗的‘基地’成员,我们当时想把他们送到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和澳大利亚去。” 招出基地“黑话” 从阿卜杜拉被捕以来,他向德国警方提供了大量有关“基地”组织在欧洲活动情况的情报,并供出了一些骨干分子的名字和背景以及“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分布图。阿卜杜拉说,“基地”领导人已经掌握了分组作战的战术。在行动中,他们往往把手下人分成执行不同任务的几个小组,这样即使一部分人落网,整个行动计划也不致遭到覆灭。一般情况下,总是由一个小组负责挑选目标,另一个负责获取武器弹药,而第三个则负责发动袭击。“各个小组都是单独行动,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阿卜杜拉招供说,在欧洲的“基地”及其协作组织成员间为了保密,还发明了一套在通电话时用的“黑话”。比如“七个海洋”指的是一本伪造的可以在15个欧盟成员国之间畅通无阻的护照,使用“七”这个数字则指的是首先签署签证互免协议的7个欧洲国家。“蜂蜜”代表一张含有炸药配方的光盘,而“玩具”指的是手枪,“小女孩”则是伪造的驾驶执照。 在导致阿卜杜拉最终被捕的那个电话中,他正和“联盟”领导人扎尔卡威策划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在电话里,扎尔卡威告诉阿卜杜拉他要找一个很多人聚集的广场下手,因此让他搞一些“哑巴”(无声手枪)和“俄罗斯苹果”(一种俄罗斯制造的手榴弹)。不过这套“黑话”似乎还不够高明,因为德国警方还是从中找出了破绽,从而抓获了阿卜杜拉,避免了另一起重大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