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聚焦伊拉克:给和平一次机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1:34 三联生活周刊 | ||
◎丁武 在每一次战争来临之前,人们都能在电台中收听到《给和平一次机会》,约翰·列侬这首老歌永远政治上正确。2001年,在阿富汗战争开始之前,和平请愿者曾经提出这样一句口号,叫“在战争开始之前停止”。但在某些决策者看来,这样的口号是可笑的,因为战争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了。1956年,英国军队进攻埃及,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说过:“我 2月16日,《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无敌的军事力量对无休止的战争感到厌倦》。文章说,美国军队目前装备精良,战斗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但军事专家认为,他们还需要一个开战的好理由。这家报纸和其他许多报纸一样,对前一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反战游行作了详尽报道。 当地时间2月15日中午,纽约的组织者称约有25万人参加了反战游行,人们聚集到联合国总部高喊反战口号,“9·11”事件的受害者家属打着标语“‘9·11’家庭呼吁和平的明天”,其他标语还有“感谢法国和德国”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大主教图图和好莱坞影星苏珊·萨兰登在联合国总部门前作反战演讲。图图在演讲中说:“枪口下从来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全。”萨兰登说:“向伊拉克投下炸弹不是保护我们国家和平的办法。”此前,苏珊·萨兰登和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艾德加·派克合作为反战组织“真实的大多数”(TRUE MAJORITY)拍摄了一条反战广告,但该广告遭到CNN、FOX等电视网的拒绝。“真实的大多数”创办人本·柯恩说,言论自由在这个国家其实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甚至付了钱也无法把自己的信息传达出来”。 在好莱坞,示威群众由演员马丁·西恩、安格利卡·休斯敦和制片罗伯·雷纳率领,他们从好莱坞著名的星光大道游行至日落大街,标语牌上写着“友爱,不要战争”。在电视剧《白宫西厢》中扮演美国总统的马丁·西恩早在去年12月就曾发出一封演艺人士的公开信,希望布什避免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他的反战观点透露着好莱坞式的天真:“我认为他一定是要替他父亲要萨达姆的头。” 电视剧中的总统并不是民意的代表。美国退伍陆军上校肯·阿拉德就好莱坞的反战气氛发表看法说:“应该把萨达姆流放到好莱坞去,那里的人们都喜欢他。”电影演员肖恩·潘是好莱坞最出名的反战分子,他1月11日在CNN拉里·金主持的周末谈话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的巴格达之行。但他随后发现自己遇到了麻烦——因为他的反战宣言,他与37岁的斯蒂夫·宾的合作出现了问题。去年8月,他与宾曾约定,出演宾制片并导演的电影《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宾答应支付1000万美元报酬。现在宾撤消了合同。于是潘只能把他告到法庭。 2月12日,反战组织“行动起来”通过电子邮件向捐赠者发出请求,希望能通过他们筹集75000美元。这笔钱将用来支付其反战广告的费用,口号是“要核查,不要战争(Inspection Work. War Won’t)”。两小时后,钱筹到了,但却花不出去——“行动起来”准备在华盛顿的公共汽车、洛杉矶及底特律的广告牌及商业区做广告,但拥有这些户外广告大部分股权的维亚康姆一个分公司拒绝合作,他们不愿意接受制作广告可能带来政治压力和经济损失。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的民意调查,在美国民众中有2/3的人支持把战争作为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一个选择,但63%的人认为美国不应在未得到盟国支持的情况下单独行动。CNN的调查说,75%的美国人相信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17%的美国人在鲍威尔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的演讲之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即认为应该向伊拉克派出军队,42%的人认为只有在联合国的授权之下,美国才能在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在三周之前,这个比例是51%。 CNN的另一个调查数字说,54%的美国人认为,只有杀死或俘虏萨达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才能算是成功的。这个问题的设置和当初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时如出一辙,当时抓住或杀死拉登被看作是军事行动是否成功的最大标志。评论家约翰·卡雷在《外交政策》杂志上说过:“布什和他那一伙人是如何变魔术般地将美国人的怒气从拉登身上转移到萨达姆身上堪称经典公关案例。” 2月15日这一天,几乎全欧洲重要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游行。超过50万英国人走上伦敦街头,构成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之一。2月17日,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专栏文章说,这些游行者将帮助萨达姆,作者说他观察了示威者的各种标语,其中有“自由巴勒斯坦”,但却没有“自由伊拉克”,他说最好的一句标语是“Make Tea not War”。- 反战的背后 记者◎吴鑫 尴尬连连 2月14日对布什政府来说是个“滑铁卢”般的日子。本来,布什的智囊们已经草拟了一份能够让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的决议草案,但由于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向联合国提交的第二次报告中不仅称迄今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肯定了伊拉克在核查中的合作有进步,布什政府只好放弃了提交让这份战争进入倒计时的草案。 布利克斯作报告的时候,台上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一脸严肃,整个报告中没有几句是他愿意听到的。最令鲍威尔尴尬的是,布利克斯在评论2月5日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关于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时,竟使用了“不准确”和“不足以令人信服”这样的字眼. 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英国站在美国这一边,法国、俄罗斯和中国都支持继续核查,即使在安理会理事国中,也只有保加利亚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看来,美国想让联合国近期通过一份授权动武的决议几乎不太可能。因为3月1日,核查人员还将递交第三份报告,而且除美国外,安理会大多数成员还同意法国提出了3月14日召开一次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外长会议。 这也部分证实了布什身边的“鹰派”,比如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早在去年夏天就对与联合国打交道将最终束缚美国手脚的质疑,3月初开战的最佳良机可能被延误。力主对伊战争要“像1991年海湾战争那样把世界团结在一起”的鲍威尔将少不了遭遇被“鹰派”挖苦的尴尬。 尴尬的不止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关于“新老欧洲”的说法在随后的安理会辩论过程中也被拿出来说事儿,大家都声称来自“老”国家,讥讽之意不言而喻。 拉姆斯菲尔德曾经在不久前发表过一次煽动性讲话,他认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法国和德国是“老欧洲”国家的一部分,而支持美国动武的国家,包括那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欧洲”国家代表。《经济学家》曾评论说,拉姆斯菲尔德提出这种说法,目的是为了分裂欧洲。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和总统布什在事前游说工作做得最多。《华盛顿邮报》的消息说,在布利克斯起草核查报告的时候,赖斯曾通过单独会见向布利克斯施压。而布什从布利克斯发布报告当天早上起,就分别给也是安理会成员的巴基斯坦和安哥拉总统打电话。但他们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英国《观察家报》的报道称,2月14日晚上9点布什就爬到了床上——平时他很少这么早就躺下。 挑战美国 2月14日晚上布什提前入寝之时,几百公里外的纽约联合国总部,法国外长德维尔潘端着一杯红葡萄酒,正接受一群法国官员祝贺。在布利克斯报告几小时后,德维尔潘在安理会的辩论会上第一个发言,一句“战争是失败者的选择”得到了满堂喝彩。第二天,世界各地爆发了1000万人参加的反战示威,德维尔潘似乎已提前表达了世界的呼声。 一时间,德维尔潘代表法国成了国际反对力量代表。其实,在美国刚刚发出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呼声时,法国就和同是欧盟发展轴心的德国都选择了反对态度。 《时代》周刊对此分析说,毫无疑问,它们想维护安理会的权威,此外,深入剖析欧洲人反对意见,你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敌意是针对布什本人的。一名美国外交官因此悲哀地称布什是“有毒的得克萨斯人”,说他那动不动就拿上帝说事的语言风格引起了欧洲人的不满。美国媒体研究认为,欧洲人基本可以接受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但不希望美国树立的是一种霸权,他们希望华盛顿也能将他们的想法考虑在内。在欧洲人眼中,布什具有挑衅性的先发制人策略加上美国政府洋洋自得的腔调可以归结为不屑一顾的一句话:我们很强大,你们不行,所以你们闭上嘴,照我们说的去做。这很容易激起欧洲国家强烈的挑战欲和逆反心理。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将欧洲反美情绪增长列为2002年欧洲最重大的事件。该文称:“美国对国防战略的这一重大修改(先发制人战略)时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征求欧洲盟国意见,它体现了不受欧洲人欢迎的一种世界观。”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伟大的代价是责任。”欧盟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在《哈佛国际评论》上发表文章说,这句话对美国和欧洲有不同的意思。对于渴望伟大的欧洲来说,这是告诉它影响力只能来自重大的付出,而且必须通过承担责任和义务才能赢得。对已经达到伟大的美国来说,这也是一句警告:力量不能取代说服。 谋划石油 不过,许多美国媒体认为,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强烈反对美国欲对伊动武,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伊拉克有重要的经济利益。 《新闻周刊》说,伊拉克世界第二的石油储量对于全球石油公司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当感受到来自美国政府压力的时候,萨达姆开始利用对对方有利的石油合同来削弱美国的努力,并制造越来越大的反对势力。一些主要的石油协定应运而生。1997年,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与伊拉克签订合作协议,但因为联合国制裁没有取消,开采被终止。法国拥有着与伊拉克合作的最大的石油合同,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石油公司计划投资74亿美元,日产量是100万桶。从过去多年经验看,这些协议使美国想强化对伊拉克制裁的目的在安理会内很难得到支持。 现在,法国和俄罗斯的石油公司担心一旦战争爆发或者伊拉克主权更替,它们与伊拉克之间签订的石油协议将变成废纸一张。而美国的公司却同伊拉克没有合作协议,因为存在着联合国制裁,美国法律禁止美国公司和巴格达签订任何协议。 从理论上说,萨达姆下台后,一切都将被摆在桌面上,很多大公司,显然也包括美国的一些公司将展开竞争,争夺伊拉克的石油开采合同。那时美国的优势将是明显的。 “如果美国发动了战争,美国的坦克改变了政权,5万以上的美军出现在这个国家,美国公司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合作协议,这就是真理。”一位名叫马克·弗兰纳里的石油分析人士对《新闻周刊》说,“那时如果法国只有几个人和一辆50年代的坦克,他就很难得到满意的合作协议。” 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这样俄罗斯公司将能够顺利开采伊拉克石油,伊拉克石油比起那些埋在西伯利亚厚厚冰土下的石油容易开采得多。俄罗斯并不希望伊拉克实现政权更替。这种担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担心失去那些石油合同;另一方面,《时代》周刊说,俄罗斯政府已多次向美国表达了他们对战后因为供应量增大带来的油价下跌的担心,如果油价每桶跌至18美元以下,俄罗斯生产的石油将没有任何利润。石油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外汇来源,有估计称,如果油价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俄罗斯的经济将退回到1998年,也就是苏联解体后的经济谷底。 其实,欧佩克内部也存在着广泛的担心,在伊拉克被制裁的这些年里,一些欧佩克国家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已经得到了自己更大的份额。如果战后伊拉克能按专家估计的那样实现每天600万桶的产量,成为OPEC中的第二大产油国,其他国家的压力更大。如此看来,维持现状可能更为有利。 西班牙《起义报》警告说,虽然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会使它暂时控制该地区的石油资源,但是对它与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将寻求捍卫和加强其自身利益,这就意味着他们会竭尽全力削弱美国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