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富人别墅人去楼空 平民默默守望(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10:56 环球时报 | ||
一位伊拉克母亲失神地望着因贫铀弹污染而得上怪病的孩子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张淑惠 真主的花园被诅咒 在伊拉克工作生活7个月以来,我亲眼看着伊拉克的局势就如伊拉克货币第纳尔那样每况愈下,伊拉克第纳尔和美元的汇率从去年7月的1780∶1逐渐下降到现在的将近2400∶1, 2月的伊拉克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湛蓝的、万里无云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洒在一棵棵挺拔的椰枣树上,底格里斯河蜿蜒着穿过巴格达市中心,但是这一切与笼罩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战争阴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椰枣,伊拉克人称之为真主的礼物,而两河流域,这块文明、富有的土地,这个为伊拉克人所骄傲的真主的花园,却像被下了诅咒一样,厄运不断。 记者拥向巴格达 所有进入伊拉克的记者对海关的印象都非常糟糕,因为目前进入伊拉克的人只有两种:外交官和记者,外交官是畅通无阻的,所以,海关官员只能从入关的记者身上赚点外快了,尤其是那些带了一大堆设备、器材的记者。一个香港记者心有余悸地说,是不是他们觉得快要打仗了,所以抓紧时间敛钱? 这次美伊之间的“口水战”时间之长,让全球的媒体用足了劲来做这个新闻。伊拉克给大部分外国记者的签证是10天,所以在巴格达狭小的新闻中心里,隔几天就会换一批新面孔。 应该说,记者是离战争很近的,很多媒体已经铁了心要留在伊拉克报道这场即将来临的战争。同时国内的媒体也都纷纷为取得一张伊拉克签证想尽办法。香港《明报》的一位记者在得不到签证的情况之下,决定辗转到土耳其,然后加入聚集在那里的世界和平组织成立的“人体盾牌”的行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然后跟着他们从土耳其进入伊拉克,这样的话,签证的问题就解决了,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当“人体盾牌”,有足够的勇气站在美军可能轰炸的目标上。 伊拉克人将独自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 前几天,记者来到巴格达市中心的移民局,见到有10多个正在办离境手续的泰国留学生,他们已经被泰国使馆命令必须在几天内撤离伊拉克,他们很多人阿拉伯语已经说得非常流利了,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完成这个学期的学业了。同时在另外的一个窗口旁边,几个土耳其记者也正在办手续离开伊拉克,因为他们的签证到期了,同时会有一批新的记者来接替他们的工作,他们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回伊斯坦布尔了。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伊拉克人不逃到其他地方去呢?难道他们不怕死吗?其实,一部分有钱的伊拉克人早就离开伊拉克了,他们大部分住在约旦和阿联酋,在巴格达的富人区,有很多非常豪华的别墅,但一打听,主人不在巴格达。伊拉克受制裁以来,一直受到战争的威胁,有能力、有钱的人早就已经离开了。似乎大部分伊拉克人仍然在守望,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钱,即使逃出去也只能当难民,但在伊拉克只要战争一天没有打响,就有国家分配的配额,就可以体面地生存下去。 目前伊拉克人都能感觉到战争脚步慢慢走近,不少伊拉克人只要手上有一点钱,就立刻到兑换店换成美元,只留一点够用的伊拉克第纳尔在身上。有一次,我在新闻中心门口打车,司机知道我是记者,问我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当我说对伊拉克人来说并不是太好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再没有说其他的事情。 在巴格达通往约旦首都安曼的这条被称为“千里生命线”的公路上,沿路的加油站里,记者看到几辆运输车,看起来是一些收拾行囊避战的伊拉克家庭,但当我上去和他们聊天的时候,男主人却连连向我解释,他们并不是要离开伊拉克,只是带着孩子们到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去度假,因为现在孩子们正在放寒假。但是谁又会相信呢?我们清楚地看到车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车里愁容满面的老人和正在玩耍的小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正要转身离去的时候,这个心事重重的男主人又追过来说了一句话:“我们还会回来的!” 2003年2月的一天,在巴格达的蓝天白云下,我站在这个城市最古老、最热闹的拉希德大街上,静静地看着、听着,那边传来铜器街上敲打铜器的声音,旁边一位老人正在卖腌橄榄,人们正在拥挤狭小的阿拉伯市场上讨价还价,小小的金器店里总会有女人张望的目光,而两个小孩正在专心地吃面包,这是一幅多么有生命力的画面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