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军师模拟战事 破解萨达姆六大狠招(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4日10:39 东方网-文汇报 | ||
2月12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最古老的圣约瑟夫教堂举行和平祈祷仪式,约1000名伊拉克群众聚集在这里一起为和平祈祷。新华社发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提示 据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凡事喜欢列出任务清单,这一爱好被称为“拉氏规则”。不过这两天放在拉氏办公桌上的一份清单可让他伤透了脑筋。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透露,五角大楼分析家们最近总结了萨达姆在此次战争中有可能使用的六招,其中任何一招都有可能给美军行动带来大麻烦,甚至影响到对伊行动的整体进程。 第一张牌:不惜动用生化武器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中情局曾报告说,萨达姆曾命令其军队,在美军越过伊拉克境内某一警戒线之后即使用生化武器。而这一次如战事发生,美军则一定会打进巴格达,背水一战的萨达姆使用生化武器的可能性大为提高。美国已有情报说,萨达姆最近已经授权其战区指挥官使用化学武器对付美国入侵者。可能性更大的是,萨达姆可能会使用炮兵发射芥子气炸弹和神经毒气对付美军地面部队。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一些美军士兵将成为牺牲品,但不会阻拦整个军事行动的步伐。 美军参谋们也在努力挫败伊拉克的这一图谋。他们的办法是,美军地面部队迅速前进,并且故意制造混乱,并通过切断萨达姆的命令和控制系统来让其生化武器失效。此外,美军已经在对伊士兵进行心理战宣传,劝说地方指挥官不听命令,不使用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避免战后被以战争罪起诉。不过这些宣传在萨达姆儿子直接控制的特别安全部队中可能不会有什么作用。 据美国军方估计,伊拉克目前仍存有1000吨以上的生物毒剂。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专家麦克·埃森斯塔德说,如果萨达姆在伊主要公路上喷射含有生物毒剂的气雾,美军士兵可能“还没来得及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被感染上了”。目前,美军对付肉毒杆菌之类的生物武器的办法非常有限。德国《镜报》不久前曾报道说,美国国防部曾估计,一旦伊拉克使用生物毒剂,将至少造成1万名美军士兵丧生,伊平民伤亡的数字可能更高。 此外,在鲍威尔上周递交联合国的证据中,还有一项更新、也更严重的威胁,即结合以前的喷雾技术,伊拉克将可以向周边国家和美军基地喷洒大量致命的生物毒剂。 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这一可怕局面,美已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去年底,美军为全体官兵接种了天花疫苗,为开赴海湾的美军配备了防毒面具等装备,奔赴海湾的西方战地记者也大都准备了防毒面具等。美还把开赴海湾的部分现役军人组成环境检测队,对美军所到之处的空气、水和土壤进行日常监测,以求最早发现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迹象。 第二张牌:巴格达巷战肉搏 美国国防部认为,依靠空中力量和装备优良的士兵,美军将很快摧毁伊拉克的防空火力、主要军事基地,并迅速通过沙漠地区,直逼巴格达。不过在这里,他们将遭遇忠于萨达姆的10万精锐部队的顽强阻击。届时,巴格达稠密的人口和复杂的地形将使战斗机和美军的装备优势荡然无存,而巷战对于美国大兵来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据报道,为了准备巴格达一战,几个月来已有数万美军接受了城市巷战的特殊训练。其训练地点包括加州的路易斯安那市和太平洋上的关岛。五角大楼军事专家制定的策略包括:在围城时保留平民撤离通道;不与伊拉克军队在每个街区、每幢房屋都展开激战,而是重点攻占伊拉克的政府部门和战略机构,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的。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军在路易斯安那市的巷战模拟训练,每天费用高达100万美元,总共持续了3个星期左右。训练场地由28幢房屋组成,面积相当于3个城市街区。所有参加训练的士兵都要穿上特殊的传感服装。但训练的结果让美国军方对巷战的后果更加担忧,在演习中,负责攻城的美军一败涂地,损失惨重,以致训练不得不在半小时后提前中止。 目前美军已经向驻在海湾的很多部队配发了多种专门用于巷战的单兵设备,如超视距头盔瞄准仪、红外成像夜视设备和超强火力自动步枪等。近两个月来在海湾地区的演习中也重点演练了城市巷战。然而,许多西方军事专家警告美国,伊军对巴格达之战早就做了准备。 第三张牌:点燃油田成“火海” 1991年,伊拉克军队撤离科威特时,曾放火点着了科境内所有730口油井。后来,油田工人花了9个月时间,耗资400亿美元才将大火扑灭。而日前美军中央司令部预计,萨达姆很可能在美军入侵时使用同一战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月10日报道说,伊拉克一些公司一直在购买普通炸药,并将其运到石油生产地区。伊拉克声称,这些炸药是用于石油开采的必要物资,但美国情报官员认为,伊购买炸药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正常需要。 专家指出,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萨达姆此次燃烧油田的后果要严重得多。伊拉克拥有约1400口油井,是科威特的两倍。另外,石油工人说,伊境内油井的压力比科威特油井要大两倍,因此势将会更猛烈。除了污染空气之外,这些燃烧的油井还将污染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届时每天将可能有200万至300万桶石油倒进这两条河,并流入波斯湾,从而造成严重水污染。 1月23日英国《卫报》披露,美军方已经制订了一份美伊开战后如何保护伊油田安全的详尽计划。据称,美目前正在通过军事卫星密切监视着伊拉克各大油田周围的情况,如有异常,美会立即采取行动。一旦地面战开始,美军特种部队将调遣4至5个突击队全力抢占基尔库克、鲁迈拉等大油田,驻扎在波斯湾的部分海军陆战队也将迅速控制伊南端的法奥、乌姆卡斯尔和贝克尔三大油港。同时,为防止伊使用“飞毛腿”导弹袭击油田,美还很可能会分派几个“爱国者”导弹连部署在上述油田附近。 另据报道,五角大楼已经秘密招募了数家专业油田灭火公司。开战之后,他们将随军行动,一旦接到油田起火通知,将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赶到现场灭火。杰夫·米勒是一家专门从事油田灭火的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公司已经被五角大楼聘用,准备实施灭火任务。米勒说:“1991年,平均每天可以扑灭一个油井的火,在伊拉克,这一时间会长得多。有些地方需要6到7天时间才能扑灭一个油井的火,这将造成巨大的环境灾难。” 第四张牌:扣押居民作人质 有评论说,五角大楼的分析师们只懂得按数理方法计划战争,却不知道萨达姆还有一张他们无法控制的“野牌”,这就是利用巴格达和其他伊拉克城市的市民做人肉盾牌。而一旦萨达姆将伊拉克市民或西方记者作为人质,美军士兵在动手时必然投鼠忌器,无法施展。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承认:“那将是非常危险的状况。”中央司令部还担心,萨达姆有可能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离开伊拉克之前劫持他们为人质。 这一战术可能成为萨达姆最后日子里的焦土政策之一。美国已经得到情报说,萨达姆有可能破坏清真寺和电力设施,以此“嫁祸”美军。萨达姆甚至有可能破坏伊拉克水力设施,使伊南部地区成为沼泽地,并杀死数千人。在海湾战争中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曾考虑过以此战术来淹掉巴格达,现在分析家们认为萨达姆同样会这样做。 第五张牌:“送”点武器给拉登 不论萨达姆现在与基地组织是否有关联,这场战争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密切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中情局认为,萨达姆可能会在最后关头将其生化武器送给恐怖分子,从而扩大复仇机会,为自己找更多的殉葬品。 即使这一假设不会发生,伊手中的生化武器和其他常规武器也将随着伊拉克战争而流失到伊全国各个角落,从而造成全国性的恐慌。中情局的伊拉克分析员肯尼斯·帕莱克说,几位伊拉克军人可能会获得一个流动生物武器实验室,开着到处跑,甚至越过边境到别的国家去。更严重的可能性,则是叙利亚和伊朗人会趁乱想办法把其中一些搞到手。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伊境内的恐怖分子将能完好无缺地得到小规模的生化武器。因为五角大楼断言,伊拉克全境都有可能藏着这些武器。一位前国防部官员说:“很难说哪位伊科学家家里的冰箱里没藏着一堆生物武器。” 第六张牌:“后萨”时期一片混乱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指出,此战过后,人们将发现伊拉克难以控制。萨达姆本人的命运可能是最不用担心的,因为即使他本人逃跑,也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会去组织什么游击队。专家说,萨达姆一旦逃跑,就将失去所有权力和实际影响力,而更多只是一个象征。 但“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人,将有可能重新陷入部落敌对甚至相互残杀,并使局势变得难以控制。为此,美国政府已经早早制定了战后伊拉克重建计划。重建计划设想,由美军中央司令部对伊拉克进行两年左右的占领和管理,并在伊拉克重新制定宪法和举行选举之后将政权交还给伊政府。 美国副国务卿格罗斯曼2月10日在国会作证明指出,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和转型将分三阶段进行:首先是稳定期,由军事联盟提供安全、秩序和稳定;第二是过渡期,伊拉克的各个机构在这个期间将逐渐建立权威;第三是变革期,这个阶段发生在伊拉克人民通过民主新宪法和自由公正地选出新政府之后。 不过分析家们担心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要糟得多: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将会乘机要求自治,什叶派穆斯林和逊尼派穆斯林将乘机宣布独立,伊拉克将不复存在。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上周在安理会的一通演讲,虽然没有说服国际社会允许美对伊动武,但在美国国内,布什政府却收获不小。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支持政府攻打伊拉克的比例,从鲍威尔演讲前的60%多一点,上升到75%左右,这让布什总统对外讲话的口气强硬了许多。 实际上,美国普通民众对战争的了解极为有限。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以美军现在的实力,要对付伊拉克简直易如反掌,不仅时间和金钱上花费不多,而且美军在战争中的人员伤亡也不会很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防部官员和负责对伊作战的中央司令部高级参谋们很担心。一种普遍的忧虑情绪正在海湾美军官兵当中滋生。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指出,以上六种设想只是五角大楼军师们设想中的几个,军师们说,这还远不是五角大楼最坏的设想。实际上,他们认为萨达姆还有更狠的牌可出。分析家们不愿透露这些设想,是因为不想“帮萨达姆出主意”。 驻联合国记者张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