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地记者眼中的伊拉克科威特边境(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4日13:48 青年参考 | ||
伊拉克士兵观察伊科边境另一侧的美军调动情况 更多精彩图片 【2003年1月,离预期中的美伊战争打响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子里,我正好生活在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个“是非之地”,并经常要在伊科两个国家之间来回穿梭。而且,我还将继续在这里生活,也许会直到战争打响……】 □本报驻中东特约记者铁真 -科威特:政府亲美民众反美 科威特和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严格奉行伊斯兰教,一般民众对非伊斯兰教人士和外来人员怀有歧视和敌意。斋月期间,一个外国人如果在科威特的大街上点燃一根香烟或嚼着口香糖,不要说警察,就是老百姓也会大感不满。所以整个斋月,我的早饭和午饭都是在公寓里一个人偷偷吃的。 这就不难理解:在科威特政府亲近美国的时候,科威特虔诚的伊斯兰信徒们,对美国文化和所谓的西方文明为什么充满敌意,而且这种敌意由来已久,他们对政府的亲美政策也很不满。 反美态度必然导致反美行动。2002年下半年,科威科城内曾发生多起针对美国驻军的枪击事件。2002年底,斋月即将结束的一天早上6点多,一名科威特人竟然奇迹般地驱车冲过了有科威特警察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守的伊科边境,逃往伊拉克境内。这是一条深入科威特5公里、伊拉克10公里的狭长“非军事区”,哨卡重重。事后,科威特政府跟以往每次一样,先称此人为塔利班分子,暗指伊拉克与塔利班有染,后又说此人为精神病。 尽管民众有反美情绪,但是,面对近邻伊拉克、沙特等中东大国,科威特政府为了自保,不得不委身于美国。毕竟是美国人解放了科威特,有美国的驻军,别人就不敢对科轻举妄动。 -伊政府仍有效控制国内局势 与富得流油的科威特相比,“近邻”伊拉克则是一片凄凉景象。记者在伊拉克时,花一个美元几乎就够一天生活的所需。 即使在巴格达等大城市,记者也看不到正规的市场和商店。除国内有限的生产能力外,所需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来自约旦等陆地邻国,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属走私。为保障国内供给,伊政府实行配给制,每月发给各家口粮等必需品。当然,发放数量和发放范围,外人不得而知。 让不明就里的人们费解的是,伊拉克一些大城市的街头,仍然行驶着很多奔驰一类的新款高档轿车,似乎这个国家与世界经济并未完全隔绝。其实记者很清楚,这种现象不过是从侧面印证了伊拉克走私和黑市蔓延的程度。 但是记者感受到,经过十多年的贫困,伊拉克的普通民众,对种种困境早已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其苦。伊拉克没有移动电话,上因特网也很困难。即使是驻巴格达的外交使团成员通过电子邮件与家人通信,也会奇怪地发现,一个电子信箱没使用多久即被封,只好另设一个新的,过不了多久又被封,只好再找一个新的。如此循环往复。 在伊拉克任何地方,除了少数外国记者经过允许、在伊方人员陪同下,可以在指定地点对指定物体摄录外,不得进行任何摄像、录像行为。联合国驻伊机构人员也不例外,否则会被立即遣返。 让人不可小看的是,到目前为止,伊政府似乎仍然保持着对国内局势的有效控制。在伊境内,萨达姆总统的画像或雕塑随处可见,其数量远远超过清真寺的数量。很多伊拉克人手表表盘上,也有萨达姆总统的形象。萨达姆总统有句名言:你要知道方向和时间吗?那就看看我! 在美国加紧施压的情况下,几个月前,萨达姆以全票连任总统,这足以让任何国家的领袖人物嫉妒。选举前,一个伊拉克人告诉记者,此次选举非常民主,将有10位候选人参选;当记者问他其他几位候选人的名字时,他的回答直截了当:我不知道,这无关紧要。我们只选萨达姆! -大战将至前的平静 就在美英加紧向海湾地区部署兵力的时候,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形势,在新年过后仍然很平静,可是在记者眼里,这平静显得有些异常。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有人说,要考查一场战争是否将至,只要盯住新闻媒体和跨国公司的动向,就可知一二。这一点,在科威特这个小小的城国表现得尤其明显。 新年前,科威特城惟一的一家正宗美国商店打出广告,宣布截至2003年元旦,进行清仓大甩卖,引来当地人和外国人的抢购。进入一月份传统的商品打折期后,科威特报纸上各类广告满目皆是,打折幅度也大大高于从前。这乐坏了并不富裕的外国打工者,商店里出现了人头攒动的少有场面。 一方面是商品零售者急于脱手库存,另一方面,却是科威特第纳尔居高不下,股市全面攀升。这种有冷有热的场面,恰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科威特的中小投资者,对近期的局势普遍持悲观态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抛货兑现;科威特政府则积极干预市场,制造繁荣,外国大投资者仍看好科威特的长期前景。这种市场现象,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前科威特的局势:山雨欲来风满楼。 虽然人人心里都在打鼓,但表面上仍要保持镇静,还要照常过日子。况且,科威特人大概会想,牺牲暂时的太平,待美国人和英国人消除了伊拉克的威胁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小账和大账的关系,科威特人还是算得过来的。许多科威特人私下表示:这可是对付伊拉克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即使美英真的对伊拉克动武,替科威特报了10多年前的覆国之仇,科威特也只不过是“借刀杀人”,没什么可夸耀的。但科威特人可不这样想。他们以为,科威特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提供财力上的支援也算是出一把力了。 虽然科威特人对英美人和西方文化怀有敌意,但在特殊时期,他们对英美人仍然不得不敬着几分、供着一点儿。虽然美英人和南亚人都是外国人,但在科威特这个外来人口数倍于当地人口的城国里,本地人早就把这些外国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对他们的态度也有天壤之别。走遍科威特城的大街小巷,干苦活累活的都是南亚人和埃及劳工,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是最低的。在科威特流传着一个故事——当年伊拉克打进科威特之前,科威特人纷纷外逃,只留下外籍佣人看家。伊拉克人留驻科威特城的日子,这些佣人没吃没喝,也买不到食品,只好动用冰箱中的存货。待科威特主人返回时,这些佣人却遭到主人的严厉斥责,抱怨他们吃光了冰箱中的食品。这个故事充分反映了科威特人对外来劳工的态度。但对于美英人,科威特政府和大多数科威特人的态度,则与对待外来劳工截然相反。 反过来,美英人心里也非常明白,他们和科威特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爱不起来,又离不开。他们在科威特活动也很谨慎。自从去年发生多起伊斯兰极端分子枪击美国军人的事件后,美国军人已接到命令,尽量集中在科威特城郊的基地内或科威特外海的几个岛上活动,减少与当地人的接触,保持低调。现在,虽然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但在科威特市中心,几乎见不到美军军车,更没有穿军装的美国军人。只有在市区通往效外沙漠的高速路上,才能碰到美军车队。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美英向海湾地区大举调兵的时候,美军在科威特北部沙漠中的演习,从元旦后就似乎进入了暂停状态。夜间再也听不到炮击声,连美军飞机进入伊拉克领空的越界飞行也很少发生了。这种“风暴到来前的宁静”,让人们悬着的心绷得更紧了。 -伊拉克改变军事布局 与科威特相同的是,直到今天,从外表上看,伊拉克仍然保持一片平静,所有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从伊拉克出海口通往首都巴格达的长途高速公路,仍在扩建改造之中,道路有所加宽,沿途还新铺设了电话线。据说,伊拉克政府已改变军事布局,由国界内全线防卫改为据守大中城市,敞开国门放入侵者进入沙漠无人区,待其地面部队攻城时,使其葬身于城市街巷战的伏击之中。 这样的时候,一件往事让记者不禁有些后怕。当年,我开着车在伊拉克的沙漠中遇到沙尘暴,几米开外视线就一片模糊,跟电台也失去联系。待几个小时后我一睁眼,发现前面居然有美军的一个营!假如换了伊拉克的一个营,我岂不是送了小命? 一位参加过1990年海湾战争的英国老兵表示,美国和英国的政治家只会玩弄政治把戏,根本不懂军事。如果对伊开战,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不知道他们还在等什么。 这种表面上的平静,不知道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不过,或者是因为阿拉伯人生性开朗,或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深究,对一件事情想不明白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出两句经典的谚语:“只有主知道。”或者:“不要担心,高兴起来
| ||